荆楚礼乐舞文化与凤凰形象的传统舞蹈传承探析

2024-05-23 08:39:40刘晓静
艺术评鉴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传承

【摘   要】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选择“凤”鸟图形为代表的人文形象,形成独有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特质。凤凰形象是极具代表性的,是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之一,已经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连续性。针对凤凰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有助于发掘凤凰物化形象的文化内涵,目前发现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具有荆楚文化特征的凤凰形象,通过文艺作品创作、传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形塑“多元一体”之鲜活文化生态与互嵌格局,对当代中华礼乐舞文化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荆楚礼乐舞文化  凤凰形象  传统舞蹈  文化精神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3-0001-06

荆楚礼乐舞文化与“凤凰”形象符号有着悠久历史,楚人“尊凤”渗透于各个社会领域,楚墓、楚文化遗址发掘高等级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凤”纹饰图像出现的频率极高。在现有出土文物中,“凤”纹的楚青铜乐器,楚漆木礼器,楚玉器,楚纺织品(绢、罗、锦)等不胜枚举。“凤凰”经历荆楚文化的浸润和陶冶,完成从神灵崇拜到精神意象的升华,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

乐、舞、诗自古为一体,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礼乐舞的高峰,通过考证楚墓出土的各类器物中遗存的舞蹈形象,可知荆楚礼乐舞文化活动与身份等级、礼制规格紧密关联,制度化的礼乐舞和专门化的相关理论应运而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地域性传统舞蹈文化基础。

自周代以来,传统国家用乐由制度下生存的职业乐人创承发展,形成具有多功能的礼乐和俗乐两条主脉,并呈体系化演进。在制度性规定下,国家用乐的礼俗两脉互为张力,呈多种形态有序发展。其中俗乐一脉因地域文化土壤丰沃,文人与职业乐人互动,创造了具有引领意义的体裁类型和作品,对国家用乐有实质性影响,且在国家制度保障下稳定前行。如唐代由太常分立国家俗乐机构教坊,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礼俗兼具,在地方官府用乐中作为标识存在。只有站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认知视角,才能厘清國家用乐的区域存在和民间积淀,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一、荆楚礼乐舞文化传承中的凤凰形象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荆楚礼乐舞艺术无疑建立在长江中游的地方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但其有着特殊的发展进程。它是一部楚国歌乐舞文化艺术史。因此,对荆楚礼乐舞艺术的研究,必须注重其历史形态的考察,从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物质遗存——出土或传世的乐器、舞器,以及其他相关器皿上的乐舞图像和乐舞理论(铭文)等资料中,探讨荆楚礼乐舞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基本面貌、文化特质、艺术风格……进而把握荆楚歌乐舞艺术的文化精神与本质特征。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荆楚礼乐舞艺术贯穿其历史发展始终,是楚人于长江中游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民族艺术。但在其发展历程中,由于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的背景,尤其是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壮大,许多原本属于其他文化系统的民族艺术基因被它兼容。因此,荆楚礼乐舞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结晶。数千年的长江流域礼乐舞艺术土壤孕育了楚国礼乐舞文化,也保存、发展了在800余年楚国歌乐舞艺术史中形成的文化精神与艺术特征,使历史性的荆楚礼乐舞文化与其地域性特点紧相依存。荆楚礼乐舞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乃至成为长江中游地区地域性艺术的代名词。

楚人尊崇凤,钟情凤,以凤喻人,以凤饰器。在楚人的世界里,凤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楚学中重要的文化形象。“楚人崇凤”的遗风在湖北传统舞蹈中极具典型性。郧县(现郧阳区)、郧西、竹溪、十堰、丹江口、洪湖、潜江、崇阳、通山、武汉等地都有凤舞或凤舞的变异舞种流传,凤的造型与舞的表演各具特色。其中湖北省近三十种传统舞蹈中以凤命名的舞蹈动作,如“凤凰展翅”“凤点头”等,还有相当多以凤命名的音乐曲牌,如“凤还巢”等。其中的舞蹈形象反映了现实中不同时代、民族、阶层的舞蹈风貌,凝聚着楚人的欣赏趣味和审美意识。

凤,又称凤凰,中国皇室之鸟,又作“凤皇”,亦称凤鸟、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分有雌雄之别,雄为“凤”,雌为“凰”,合称为凤凰。《山海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同时也是楚人的图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楚人崇凤,从目前已发掘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相关器物可窥一二。楚墓、楚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中,“凤”纹饰图像出现的频率极高。有学者认为凤是太阳神祝融的象征,有学者认为是鸟崇拜。

凤凰形象史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流传至今的古代舞蹈;二是保存在各类历史文物上的舞蹈图像。其中的舞蹈形象离不开各个时代乐舞艺术的发展,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出现实中不同时代、民族、阶层的舞蹈风貌(包括服饰、化妆、伴奏乐器),凝聚着当时人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时尚。这些都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舞蹈的宝贵史料。以舞蹈文物图像为主,结合文献史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图证史,以史释图,探索舞蹈艺术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轨迹,寻求其内在规律。

二、凤凰形象融入文化传承的中国精神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藏品,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双鸟朝阳牙雕,是目前可考最早的鸟崇拜器物。

我国社会民俗文化中的婚嫁仪式多以凤和龙作为寓意吉祥的图案使用。凤凰形象的文化内涵定型后,凤凰作为价值符号,将其所代表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传递到万物普遍联系的传统文化当中。凤凰形象文化传承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

凤凰形象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求同存异。社会发展、文明嬗递,使人们更愿意将凤凰作为一种吉祥文化符号来看待,对凤凰形象文化展开研究和探讨,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进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传统舞蹈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凝聚力,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与强国之魂的中国精神。

凤凰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和美。“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凤凰是“和”的产物,也是“和”的表征。凤凰的崇高主要表现在精神品质上,在华夏各地、各民族众多的凤凰传说中,描写凤凰扶危解难、舍己救众、勇于献身的内容占有很大比例。凤凰不仅是出类拔萃的百鸟之王、羽族领袖,还是义薄云天、惊天动地的英雄。可见,凤凰既具有形式美,又具有内涵美,凤凰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凤凰形象已经深深植入民族心理、肌体、行为之中,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近当代,尤其是当代,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再次走向兴盛的时期。从远古飞来的凤凰,也有了新的特点、新的意蕴、新的用途。

对我国凤凰形象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进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民族学与社会的密切结合,为学科发展付出不懈努力。

中国民俗文化的婚嫁仪式中,多以凤和龙作为寓意吉祥的图案使用。凤凰形象的文化内涵定型后,凤凰作为价值符号,将其所代表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传递到万物普遍联系的传统文化当中。在政治叙事中,凤凰暂时脱去风雨内涵,综合表征着天命、秩序、礼乐、治道等最高政治价值……对国家正统、制度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童书业(1980)、张正明(1984)两位先生最早提出楚凤是楚人先祖图腾的遗孑。1944年,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率先提出凤和龙是“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是“帝德”和“天威”的标记。楚凤亦属中华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华民族凤文化连续体中的一部分。楚人崇凤的原因:一是来自先祖崇拜与日神崇拜的衍变;二是楚巫文化与超越生死的寄托;三是祥瑞符号与民族精神的具现。楚凤图像具有太阳神鸟、歌舞瑞鸟、南方星鸟、通天灵鸟等象征意义。最早的凤意向应是原始初民鸟崇拜文化融汇和升华的成果。

(一)楚人崇凤的原因

楚人以凤为民族的精神印记,源自上古的凤图像被高频率地运用于楚人生活中。楚凤是先秦凤图像的集大成者,秦汉史凤图像已渐趋同。楚人尊崇凤,钟情凤,以凤喻人,以凤饰器。在楚人的世界里,凤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楚凤还是楚人与他们认为的鬼神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楚学中重要的文化图像。

(二)楚礼乐舞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戚夫人是汉代女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精于舞蹈,会跳当时流行且刘邦又非常喜爱的“楚舞”,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汉高祖刘邦与戚夫人的那段即兴楚歌楚舞就是一段传世佳话。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在这片充满原始宗教、神话、巫术的沃土上孕育出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荆楚礼乐舞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吸取了中原艺术文化精髓,还兼收并蓄南方蛮夷文化内容,并与楚地艺术精神气质相结合,形成了一类多元化的舞蹈形式。楚舞中“长袖细腰”的舞蹈形态影响了汉唐两大古代舞蹈发展,这一舞态也成为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形态。楚舞中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成为近现代荆楚遗风舞蹈中的重要内容。楚舞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更是楚文化的重要元素,它涉及楚民族的政治思想、民族风情、艺术特色、哲学体系、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荆楚礼乐舞是极富创新性和历史嬗变性的舞蹈艺术。

三、凤凰形象的传统舞蹈传承

数千年的文明史线索清晰、传承有序,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荆楚礼乐舞艺术古今传承、特色永驻的总体文化生境。荆楚礼乐舞作为一种与时间相关联的视觉、听觉艺术,以其特有的积淀方式,大量保存于相关地区的民间传统乐舞活动之中。它们以纵的脉络和横的体系,交汇展示出自己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舞蹈,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门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国家级非物質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郧阳凤凰灯舞,据文献记载:北宋时期从淮河流域传播到汉江流域。明成化年间,汉江河畔开府设郧阳抚治(公元1476年—1680年)。当年,凤凰戏楼建在原郧阳老城四眼井旁边,临城北后街。这座占地两亩的院子能容纳二三百人,是表演凤凰灯舞的场所。郧阳凤凰灯舞以鲜明的“楚人崇凤”图腾文化象征、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内涵、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而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表演节目《丹凤朝阳》分为“嬉牡丹”“朝阳”两大情节,表演内容基本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擦痒、理羽、打盹、朝阳、扑翅”的程序进行,最后向观众“三点头”表示致谢结束。乌兰木奇著的《凤凰谱》一文中说道:“楚字字形即林间太阳。楚人崇凤之民风,在楚汉境内,现鄂西北郧县(现郧阳区)、郧西、竹溪、丹江口市,湖北东南和南部的洪湖市、潜江市、崇阳县、通山县、武汉市,豫西的丹阳县(现南阳市)、淅川县等地,均有凤舞或龙凤小品流传民间。”

凤凰是从远古飞来的东方神鸟,她表象美丽,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凝结着亿万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寄托着世代华夏儿女的希望和理想。对凤文化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精华及其特殊性、表现力、生命力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肯定会牵涉到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也会涉及当地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成果无疑对人们认识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的文化、辨析中外文明的异同、构建新的人文环境等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后,郧县(现郧阳区)文化部门大力发掘凤凰灯舞艺术。一些郧县(现郧阳区)文艺工作者心想:每年元宵节,家家户户门前挂凤凰灯,难道就不能玩凤凰灯舞?说干就干,能工巧匠鲁传太以农户每年正月十五在大门两边挂的凤凰灯为原型,设计出新的凤凰灯舞道具。新道具制作成功后,由两人举掌,凤凰灯随着掌灯人而舞,如古时战场上元帅布阵,兵随将转,将随帅旗率兵而动,凤凰随凤凰灯而翩翩起舞,如八卦阵、长蛇阵那样变化无常,构成凤凰灯的整体形象。

如今,郧阳凤凰灯舞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集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独特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中唯一一个灯舞艺术形式。它以鲜明的“楚人崇凤”图腾文化象征、追求真善美的崇高文化内涵、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而备受关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研、观赏等价值,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和《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等。

四、凤凰形象文化传承价值

荆楚礼乐舞文化与凤凰形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分析其文化价值,探索其传承路径,就其文化符号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也能更好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一)深入挖掘其具有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来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可以使凤凰等重要精神文化形象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深入传承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凤凰形象等中华文明重要文化符号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凤凰等重要精神文化形象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既可以弘扬中国精神,也有利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农耕文化最初可以分为粟作文化(小米文化)和稻作文化(水稻文化)两大系统。其中,粟作文化是以黄土高原的仰韶文化为代表,稻作文化以汉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两者交融成为各民族共有的农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凤凰形象为形式传播交流,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对话、交流,达到文化共享、共融的境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等丰富滋养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文明支撑。

五、结语

乐黛云先生认为,“让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的建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遏制文化冲突带来的悲剧,这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用当代人的话语诠释古代人的思想,这本身也是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主动地去做文化寻根、文化弘扬、文化批判、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工作。

从相关形象资料中,可以看到有部分相似的舞姿频繁出现,甚至和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十分相像,恐怕很难否定他们之间的继承因袭关系,也证明这些舞蹈形象原本就是现实写照。形塑“多元一体”之鲜活文化生态与互嵌格局,对当代中华礼乐文化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研究工作主线背景,以扎实的宏观性、动态性、线索性田野考察,结合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历史文献学、民族学等理论,对于乐舞传播、交流、变迁、“在地化”等问题给予精准的深入思考与阐释,提出地理空间的构建与传统乐舞的生成、发展与变迁的互动关系,结合移动的、多点田野民族志对于流域、走廊、古道(丝路)音乐等线性音乐文化事象进行考察,既关注线性音乐文化空间内传统乐舞发生学问题的思考,同时基于文化整体观构建维度下审视传统乐舞的跨区域、跨族群、跨文化的传播过程研究,将其生成与构建过程置于微观多点个案与宏观区域、族群、国家历史维度中进行互动思考。

总之,具有荆楚文化特征的凤凰形象,通过传统舞蹈作品创作、传播,以凤凰形象为传播交流形式,达到文化共享、共融的境界;并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对话、交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化文化认同。费孝通先生在他80岁寿辰的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奕丹.专家学者研讨“凤”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意义[N].中国文化报,2023-09-14.

[2]杨匡民,李幼平.荆楚歌乐舞[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项阳.理念与视角:深层认知传统国家用乐的当下民间存在——以江南文化历史中的传统音乐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3(01):6-23+4.

[4]鲁传太.郧县《凤凰灯》撷粹[J].世纪行,2007(03):30-34.

[5][晋]郭璞注,郝懿行笺疏,沈海波校点.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8-19.

[6]费晓萍,周雪松.楚凤的“源”与“流”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4.

[7]闻一多.神话与诗[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109-110.

[8]刘晓静.试析春秋战国出土文物中的乐舞文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4):48-52.

[9]张冬琦.试论楚舞的演变及影响[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吴艳荣.关于湖北弘扬凤文化的几点思考[J].荆楚学刊,2015(05):5-10.

作者简介:刘晓静(1979—),女,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巴楚传统舞蹈文化研究,项目编号:3212023bscxjj33。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传承
插画民族语言的探索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44:53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48:31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3: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