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萍
(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学,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在设计校本作业前,教师对本校内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形式具有单一性、设计缺乏针对性以及学生被动性完成”的问题,阻碍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校本作业是一种有活力的作业设计形式,具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科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功能和价值。就此,作者根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这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要求,采取差异化的校本作业设计策略,以期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按照巩固基础、发展提升、拓展延伸的顺序高效且科学学习。
设计作业形式是作业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看到了积累及理解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往往选择摘抄、背诵及书面练习题这三种作业形式,虽然能够辅助学生巩固所学,但是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无法覆盖多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只布置课后作业这一种形式,忽视课前及课中这两个环节,导致作业设计缺乏连贯性。
“一刀切”设计作业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通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师在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时,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把因材施教原则运用到实践中,没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作业,导致不同水平学生缺乏个体有序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没有针对每节课程的重点内容或中心环节设计作业,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无法针对性学习与提升。
因为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并且做作业是每个学生无法逃避的学习任务,所以提高学生作业完成主动性尤为必要。但是在本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固化的作业产生枯燥感,无法感知作业的乐趣与价值,没有树立良好的作业习惯与态度,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敷衍对待作业,所以其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致使作业价值无法充分释放。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的明确要求,是促进学生关键性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校本作业的推行便是学校顺应新课改趋势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可以有效解决学校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够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会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这四个角度切入,优化与创新作业设计,从而全面且均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与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提高其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科整体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着手设计校本作业,第一针对解决本校内语文学科教学出现的问题,逐步走出教学困境,第二转变学生的作业完成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第三可根据作业效果科学评价学生,以此优化“教”“学”“评”三个环节,有效增强学科教学效果。
设置校本作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校本作业,首先会针对学校教育中作业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其次会运用学校内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布置多元化的作业;最后会把探讨出的策略和方法运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由此消除学校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现象,促进学校教育创新。
学习任务群体现了学校教育侧重点“由教到学”、“由知识教学到学生学习”的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促进其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任务群视域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必须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兴趣偏好的作业形式,以此推动学生主动且高效完成作业,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环节的效益。
由简单到复杂、由浅至深是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只有保证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可推动学生递进式发展。与此同时,语文学习任务群包含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这三个层面,难度逐渐提升。对此,教师在设计指向学习任务群的校本作业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质量。
作业形式单一是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改善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侧重点、主要目标等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策略。就此,教师把多维创新作业形式作为任务群视域下的校本作业设计思路,根据任务群的最终目标以及内在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创新作业形式。
培养学生课前先学这一良好的习惯,可以促使其在听讲前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及尝试自主解决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教师不仅要引导高年级学生理解生字词、归纳分类生字词,还要组织学生做好积累,为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构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时,设计课前先学作业,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夯实其学习基础。以《将相和》这一篇课文为例开展教学时,第一步,针对教材中的生字词这一模块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通过查字典以及运用所学,分析生字的结构、标好拼音以及记忆课文中出现的词组,以此推动学生梳理知识,随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把课后生字在课文中标注出来,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的含义和探索生字的情感色彩,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做好文字词语积累;第二步,围绕语言材料积累这一模块,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者阅读书籍的形式,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负荆请罪”这一成语典故,并尝试用自己语言阐述成语阐述的道理,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主要涉及“阅读”以及“表达”这两个维度,既要求学生在倾听、阅读中获取和整合信息,又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传递信息,从而满足其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沟通交流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以激发学生情感为核心,包含场景、交流对象、情感等多种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基于此,教师把情境作业作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校本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具有真实情感色彩的生动场景中,投入到任务群中高效学习。首先,在“阅读”这一层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作业,如在讲解《白鹭》这一课时,教师布置思考作业“白鹭在姿态、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你在课文中哪些角度感受到‘白鹭是一首诗’?”以此推动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及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围绕着课文主题分析、整理、总结信息,从而提高其实用性阅读能力。其次,在“交流”这一层面,教师设计生活情境作业,如在学习完《慈母情深》这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与母亲之间的一件生活小事”,并且要求学生给同伴有逻辑、有感情地完整讲述事件,以此通过学生的真实经历,为其提供实用性表达的素材与机会。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品味以及表达创作这三个维度的素养,旨在推动学生深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及形象美、了解并评价文学作品特点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展现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围绕着教材内容设计作业,虽然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但是没有为学生创设感知体验与自由创作的广阔空间。对此,教师拓展作业的空间,把学生从教材学习中解放出来,丰富学生经历,促使其更好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一步,在“文学阅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设计作业的视野放置在课外语篇中,如在讲解完《少年中国说》这一课后,要求学生阅读《闪闪的红星》《中国榜样》等以革命文化或爱国精神为核心的课外书籍,以此既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又使得学生在接触多个相同主题语篇的过程中,增强对光辉人物形象美、精神品质美的体会与感悟。第二步,在“创意表达”这一环节,教师设计包含实践元素的作业,让作业空间由“课内知识”延伸至“生活实践”中,如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美”为题写作一篇文章,推动学生在发现、记录、表现美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创意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理性的思维和精神。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生活经历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较低等因素,往往对于事物事件、现象原因等的思考缺乏逻辑性与全面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逐步培养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但是,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布置课后作业这一方式,无法及时关注学生并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教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中,布置课中作业,关注学生思考过程,并且根据学生表现做好反馈与调整。比如,在《忆读书》这一课的拓展环节,教师展示新闻、视频等介绍“当今时代,青少年阅读量不足”这一问题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经历,尝试从文字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危害,以及尝试思考解决的办法,并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学生发言后,做出相应的补充。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中作业,把学生思考、发言以及反思的环节设置在课堂中,首先使得学生在思考中增强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然后促使其在表达中锻炼梳理观点的能力,最后又通过补充观点的方式完善学生的思维。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组织学生根据兴趣和目的选择书目,自主制定阅读计划、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心得分享等方式,积累丰富阅读经验,树立良好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认知能力并丰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意义是“自主性”,并且其实施过程往往需要学生运用课后及课余时间。基于此,教师在针对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设计校本作业时,选择课后探究型作业这一形式,推动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完成整本书的自主阅读。首先,教师延伸课内阅读至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整书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完《我的战友邱少云》后,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邱少云的故事》这本书,总结出本书中记叙了邱少云的哪些故事及其分别体现了邱少云的什么精神品质,以此一方面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得其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深入阅读整本书。其次,教师设置要求学生阅读课外必读书目的任务,并针对书目设计探究作业,如要求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并且在每周五与同学结组,互相交流阅读内容、阅读心得后,学习与借鉴他人经验,调整自己的阅读计划与方法等,以此通过合作探究作业,有序推进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构建。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把重心放置在课堂上、教材中,导致学生学习与实际脱轨,学习视野局限在语文课内知识上,阻碍学生跨学科学习进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着手把语文作业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正确认识实际、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综合提升与发展。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后,分享搜索到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春节期间的特色习俗和文化仪式等,并从中选取剪窗花、写对联等艺术创作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此把语文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促使其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形式和强大生命力。除此以外,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新资讯、新技术的了解,思考“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推动学生立足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考与探索。
总而言之,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教学更具连贯性与适应性,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蓄力聚能。与此同时,校本作业旨在依托遵循语文规律且符合校情的作业形式,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提供支撑。基于此,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习任务群为框架,设计多元化的校本作业,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禁锢,同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