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远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广东 广州 51003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体系对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问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学校需要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产生明确认知,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推进初中劳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通过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创建优质教学体系,深入融合新时代教育理念,为学生呈现一个适合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体现党对教育的新要求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学生要在出力流汗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体悟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2.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劳动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解决了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使教育与劳动相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的问题。因此,劳动教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实现手脑结合、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既有传统工艺制作的传承,也有新技术的体验与应用。新时代劳动课程的建设不仅会通过机械重复的劳动传承传统劳动,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熟练度,还会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项目制学习法等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对劳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把新技术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劳动,发展创新素养。
4.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而忽视了劳动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育人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认,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1.学生层面
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易受到家庭的溺爱,缺乏劳动锻炼,缺乏独立意识,对父母形成依赖。学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把在劳动课学习到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随着学生劳动经历的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自理能力也将会随之增强,并得到持续性发展。劳动教育不但能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自立自强意识,而且还能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
2.学校层面
过去一段时间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边缘化,初中生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缺乏足够的劳动体验。因此,部分学生出现想方设法逃避各类劳动、劳动技能严重缺失、不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的现象。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多维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劳动观念、思维方式、实践技能、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眼里有活,养成愿劳动、会劳动、常劳动的习惯。
3.社会层面
过去劳动课程以教授劳动技术为主,学生职业意识模糊,缺乏生涯规划意识。新时代劳动教育以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支持为依托,以劳动实践为活动形式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让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培养服务意识,获得职业体验感,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劳动教育对日后社会分工带来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与主要渠道。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价值的理解不透彻、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度认知的现象。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在开发劳动项目前,未能深层次地解读与分析课标,探寻课标对劳动素养的要求,遵照课标对劳动项目的开发建议来实施。因此,导致其在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时,全凭个人兴趣与喜恶随意设计劳动项目,全然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从而使课程欠缺规划,偏离了学生的发展特征。另外,也有部分教师不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认为劳动实践仅仅是活动而已,导致其在建设劳动课程时,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偏离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度认知,将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课程后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资源不足是劳动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愈加丰富、多样化的状态,但此类劳动教育极易受到师资、场地、环境、设备、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部分学校所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出现教育内容受限的问题,无法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而部分学校则未能充分挖掘和整合环境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以上情况,容易导致劳动教学工作低效,阻碍课程发展,影响教育质量。
劳动教育课程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学生需要在讲解说明环节学习相关劳动知识,在淬炼操作环节将劳动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当中,提升劳动能力,在出力流汗的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劳动习惯,在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后体悟形成劳动观念,明白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继而把劳动变成终身习惯。而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老旧、形式单一,把扫地、拖地、擦黑板、擦窗户等清洁卫生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或者在班会课上以“PPT+视频”的形式进行填鸭式的说教,又或者以征文、手抄报等方式替代劳动教育,未能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经历真实的劳动实践,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课程与传统的劳动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有些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劳动教育课程与常规的劳动教育并无过多差别,把清洁卫生劳动作为德育惩罚的手段,把写作、辩论、演讲作为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把劳动教育视为其他学科的从属和附带。还有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理解浅薄,认为仅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即可,而忽略了劳动实践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渗透作用,忽视了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推动当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学习,革新劳动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课程建设的意义及价值;深入学习专家的课标解读,明确教学目标,促使课程目标呈现具体化特征,进而获得理想教育成效。基于此,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应该坚守劳动教育本位,着眼于“在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以优质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正确认知,能够自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明白劳动的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各学阶、各个年级的教育目标不尽相同,教师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劳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完成教室美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校园小农田的种植与维护等活动;在家可参与营养食谱的设计与烹饪、家用电器的清洁与维护等活动;在社区可参与博物馆义务讲解员、传统工艺品制作与义卖等活动。在新的劳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劳动知识,获取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形成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彰显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使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新的收获。在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时难免会受到师资、场地、环境、设备、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教师仍可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实际特点,分析课标中各类劳动项目所需的劳动教育资源,选择适合本校开展的劳动项目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和建设,并对教育资源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充或替换。例如,城镇学校缺乏土地资源,不能像农村学校那样开展大规模的校园农田种植和农业生产劳动,但是可以转换思路尝试立体式栽培、无土栽培,甚至还能发挥城镇学校的科技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开展AI 种植劳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课标中,初中阶段包含了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制作等任务群,这些任务群的劳动项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劳动课程时可结合学情、地域特点等因素,挖掘与生活相关的教育资源,以丰富、有趣、贴合生活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劳动。例如,在春天南方沿海地区会有“回南天”的潮湿天气,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防潮包,抵御潮湿天气,防止物品发霉。在北方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教师可以教学生腌腊肉、灌香肠。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农业生产任务群,可开展中草药种植活动;在烹饪与营养任务群,可开展药食同源,煲广东靓汤活动;在传统手工艺任务群,可开展制作中药香囊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劳动体验。
新时代劳动任务趋向综合化,劳动课程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要注重进阶性、衔接性、整体性和时代性。劳动教师可通过建立具有进阶性、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合理规划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分工协作,组织成果展示,进行榜样激励,让学生体验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实现组织高效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在“种植蘑菇”的劳动项目中,教师先明确劳动目标,要求学生分别使用基质法、土培法和AI 培育箱三种方法种植蘑菇,然后对比不同种植法劳动步骤的异同,对比不同种植法对蘑菇生长速度、生长质量、口感风味等方面的影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种植,记录和展示栽种、培植、采摘、烹饪等劳动过程,并评选出最佳育菇、美味蘑菇小组、创意种植小组等等。该劳动项目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种植到收获的螺旋式上升设计,帮助学生突破种植蘑菇技术的重难点,体悟粮食来之不易与菇农劳动的艰辛。
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通过劳动课程评价及时获得学习反馈,便于改进后续活动。劳动课程评价要坚持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通过多元评价、激励评价、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手段,从多维度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不断寻求改进方法、提高技能,积极引导学生成长,实现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例如,在“制作声控小台灯”项目中,有的同学第一次使用剥线钳,不得要领,总是把电线剪断。学生容易产生“我是失败者”的自我评价,小组也容易对这名同学作出“帮倒忙”的负面评价,这些消极的评价容易打击同学们劳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XX 同学在XX 方面做得很仔细、有耐心、有创意、工艺好、有规划意识”等正面评价的句式进行自评和小组评。另外,教师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淬炼操作、精益求精。例如,学生初次焊接时,技术不熟练。教师可以跟学生回顾剥线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肯定他前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只要多试多练,就能成功。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结合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关键教育作用,此课程教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基于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劳动课程的建设问题,深入解析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新要求,精准把握教学改革细节,把控好建设工作的具体方向,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