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开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4-05-23 17:22谢成亮
技术与市场 2024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协同

迟 淼,何 亮,谢成亮,余 波,李 阳,戴 华

达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 达州 635000

0 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是促进东中西部协同互动发展和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重要引擎,将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我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1]。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示范区的面积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11.56%,人口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8.23%[1]。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示范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东北部,是川渝两省市的门户,万达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川渝两省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天然气、锂钾、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特色农业及食品医药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将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示范区的建设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提升成渝地区城市群的竞争力以及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万达开地区传统的产业力量及制造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发展格局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既能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又能创造新的商机和增加附加值。制造业能够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科技服务业也能够借助制造业的实践场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积极响应重庆市、四川省共同出台的《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探索“统筹发展制度创新先行区”,推动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本文对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合理的科技政策和引导意见,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1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概述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2],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

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利用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2]。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转型,趋向智能化、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双方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科技服务业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知识与制造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制造业则能够借助科技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大量研究表明[3-11],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2 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示范区内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情况,本文对示范区内主要的科技服务平台、企业和制造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笔者主要调研了重庆市万州区科技企业孵化园、启迪科技孵化器、E万州、皖新网络等科技服务企业,中国船舶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代表性企业;达州市内的四川树信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莱格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大竹天使科技孵化园等科技服务企业,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宣汉普光科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企业;重庆市开州区的开州高新区孵化器、重庆双科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企业,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亚特蓝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制造业企业。

2.1 发展特点

通过调研发现,示范区内三地逐渐意识到科技服务在促进制造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三地的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模式、素质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服务能力亦有区别。

2.1.1 科技服务业主导方式不同

万州区、开州区的科技服务业中领军企业较少,其服务模式仍为政府主导,由政府主导的孵化器等各类平台服务其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而达州市内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已有例如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达州市智信技术转移中心)、达州市科兴技术转移中心、莱格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天使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从事科技服务的企业。

2.1.2 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协同方式不同

目前,万州、开州的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主要为初级阶段,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辅导、人才与培训、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达州市的科技服务已经逐步开始介入制造业的研发过程,例如,达州市的莱格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征集“高热电能烘干麻纤维的材料和设备与工件冷缩装配工艺、提升电感线圈组件的生产装配效率”等技术需求40余条;挖掘“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公共区域聚集人群体温及健康监测大数据分析平台研发及应用”等科技成果40余项;促成校企合作27项;促成技术合同交易11 484.86万元。总体来说,三地的科技服务业态仍处于较低层次的科学技术普及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的相关业态。

2.2 面临的问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过程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庆和成都2个中心城市较强大,城市群内发展不均衡。万州、达州、开州正处在政策红利、产业辐射区,有着相似的地域条件、产业基础和经济形势。虽然,近年来万达开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均有待提高,但仍然面临一些制约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的共性问题。

2.2.1 科技服务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清晰

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12],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落后、东西部差距扩大的态势。例如,2020年达州市R&D经费投入为14.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0.7%,而对比同期江苏苏州的R&D经费投入761.59亿元,经费投入不及苏州的2%,即使是同期江苏R&D经费投入最低的地级市宿迁的R&D经费投入也达到了59.57亿元,是达州的4倍多。

万达开三地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明显存在服务定位不明、经营性质混乱、发展方向和主体业务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同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在需求融合度方面也存在问题,无法找到产业协同发展的相交点,导致科技服务无法充分转化为生产力。

2.2.2 产业链不全,科技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万达开三地的制造业企业一部分是被当地优惠扶持政策从东部地区吸引而来,另一部分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产业形态基本上均位于中下游阶段,产业链不全。例如,开州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高技术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分别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了8%、14%,而江苏全省高技术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在规模工业的占比分别为49.8%、41.3%。

同时,在各自的发展中,上下游的产业之间缺少联系,各产业间的科技要素融合性不强。较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阶段,满足于来料生产、加工销售,对新行业、新市场、新动能需求了解不足,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意愿低。此外,制造业对本地科技服务业的价值认知普遍不高,一些企业认为本地科技服务的层次过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因而较少购买本地科技服务。

2.2.3 创新软环境较差,科技人才持续流失

优秀的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受制于地理条件、经济水平及发展环境,万达开三地企业均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人才流失,特别是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招不来、留不住。例如某企业内部研发平台经过数年大力引才,但目前仅有数名兼职柔性引进人才,仍无全职的高层次研发人员。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技术人员职称评(认)定较难,与现行的职称评(认)定未完全接轨,主要体现在现行的职称评(认)定制度有待完善,导致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科技软实力建设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部分企业自身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3 对策建议

3.1 构建推动两业深度协同发展的服务型制造体系

万达开三地的制造业发展遭遇多项困难,例如技术创新思维薄弱、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落后、产业链供应链现状脆弱、高级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生产需求和内生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关联度低、协同发展不足。

为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协同发展,应通过打造高度系统化和产业集成化的现代服务型制造业,推动科技服务业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升级。同时,应通过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创新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将三地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构建强大的产业生态圈,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只有这样,万达开三地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工协作才能产生更大的增值效应,实现产业高级化。

3.2 打造有利于两业深度协同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加快完善万达开三地市场体系,降低产业融合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为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提供机会,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大对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构建适应新业态、新标准、新模式的环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消除行业垄断,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快万达开三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例如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还应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研发、技术推广、技术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的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协同发展,加强功能性政策供给和事中、事后管理服务机制建设,提高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开放水平,吸引外商投资。

通过改革完善竞争机制,引导资本和技术向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流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科技服务业分工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3.3 搭建推动两业协同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支持万达开三地地方政府共同建设互通的技术服务综合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构建以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培育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企业和机构。

同时,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为企业提供数字转型支持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对平台提供金融服务。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提高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配套服务水平,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竞争力。

3.4 强化关联产业培育,完善产业生态系统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市场需求,建立创新体系和协同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发展高端产业。加强对外开放,推动万达开三地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拓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引导、支持制造企业向自主研发延伸,向服务化过渡,加快产业链整合配套和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

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建设数字供应链,推动信息共享,打造产业数据中心,促进产、供、销协同联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升级,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加强生产、服务、创新生态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服务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强化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企业主导,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发展的创新体系,推动万达开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并赋能区域经济的发展。

3.5 促成高端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

万达开三地可以通过共享基础共性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市场规模效益等方式,降低交易双方成本,加大研发投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7个要素有效集聚,从而提升全产业链的价值。

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化、技术市场等科技服务业体系,规划引导产业集群建设,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企业的自主选择,实现产业市场的集聚、自发形成和自我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抢占智能无人系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热点,突出高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方位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通道,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成高端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产业链加速融合。

3.6 培育典范,引领两业融合龙头骨干和领军企业快速发展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如何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产业生态圈。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等,可推动万达开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升级,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和资源投入,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3.7 持续深化改革,探索破除行政区划间人、财流动的壁垒

《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应发挥万达开地区川渝东出北上门户优势,共同打造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的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新案例[13]。以此为契机,深化万达开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规划衔接、政策对接、产业链接,提升整体发展能级,打造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具体为以下几点。

1)应破除资金流动壁垒,推动资金流动畅通。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利于资金使用的万达开区域内配套体制,吸引来自万达开区域外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投资者,助力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2)应加强三地创新人才培养,根据区域特色领域创新需要,发布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引导区域内人才赴区外接受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提高资助力度,为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内人才返回三地创新创业提供特殊优惠政策[14]。

3)应帮助企业吸引、留住、用好创新人才,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区域创新主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与科研人员职称评(认)定的互通机制,打开人才在体制内外流动的通道,确保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建设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区域特色创新人才高地。

4 结束语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产业运作模式,为双方带来了机遇和发展。通过互相支持和合作,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可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地区统筹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构建协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将有助于加快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制造业协同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