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迪(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明确提出。以整本书阅读促进语文教改、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发现,面对阅读书目中列出的一本本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学生“读前没兴趣、读时没方法、读后没效果”的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及年级组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腾讯会议、Pad课程等资源,以《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为依托,带着全班学生共同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首先,我们利用中午的午休时间,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动画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在动画片中变得形象了许多,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厘清小说中核心人物之间的关系。但动画片的时长毕竟有限,片中有些情节并不完整,我们紧紧抓住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发问:
“为什么关羽最终决定留在曹操身边了?”“曹操为什么这样重视关羽?”“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是怎么赢的?”……
当然,动画片里是找不到答案的。想要解答这些问题,只有捧起原著,才能还原完整的故事。这样一来,大家阅读的兴致越来越高。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开始绘制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与大家分享,有关于人物关系的、有出“人物兵器图谱”的、有梳理某一重大战役的前因后果的……一部并不复杂的动画片把学生全部带入到了这部名著中,让他们对这本书的阅读有了期待和动力。
那些早就读过《三国演义》的学生,也重新翻起了书,并格外留意书中的细节,为大家补充动画片中没有出现的故事情节。就这样,动画片中的“留白”成功吸引起了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促进学生更主动地阅读,为班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编排课本剧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阅读兴趣。课本剧可以把文字描述的画面,通过表演生动活泼的呈现出来,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创作空间。
随着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越来越了解,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作为一名读者来阅读这本经典著作。于是,我们将课内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拓展到了课外——开展一次课本剧展演的活动,让学生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编排剧本,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地站在了书中人物的角度,揣摩着每一个人物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背后的原因,真正走入了故事之中。当然,在准备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比如,在编排《草船借箭》的剧本时,学生的语言显然过于稚嫩,不符合大都督周瑜、军师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此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影视作品《草船借箭》中的相关片段,引导他们走进人物内心。
师: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当他听到诸葛亮说三天就能造出十万支箭时,他会想什么?
生1:诸葛亮真是狂妄自大,这正是一个除去他的好机会。
生2:对,千万别给他机会反悔。
师:那他此时会说什么?
生3:快来人,快来人,赶紧让诸葛亮签了军令状!
师:他如果这么着急地说,诸葛亮不就知道他的坏心思了吗?
生1:(略微思考后)对,他要稳住,要不动声色。
师:不动声色这个词用得好,想想,他会说什么?
生1:他可以这么说:“军中无戏言,此时急等用箭,先生可要签了这军令状,三天后造出箭才好啊。”
生2:他还可以以退为进,用激将法,这样说:“这任务可不容易完成。先生如果怕完不成被军法处置,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师:真好,周瑜这样说就更符合此时的情景和他大都督的身份了。
两周的时间里,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编剧本、备道具、勤排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一次愉快地投身《三国演义》所描绘的情境中,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了揣摩,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立体了。
整本书的阅读与篇章阅读最主要的不同就在于整本书的内容含量更丰富,思维方式也更复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故事情节,认识小说中的人物”这一阅读目标还是太浅了,我们不仅希望能在阅读课上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提取、整合分析、反思评价等综合能力,更希望能够借助名著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加深他们对人性、对生活生命的体悟。于是,一场“三国辩论赛”横空出世。学生们自主选定了一个最有争议的辩题——
你认为曹操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个奸雄?
辩题一出,学生议论纷纷,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番个人自荐与小组推荐之后,八名学生被选中参加本场辩论赛。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或是作为场外指导,或是作为赛后补充。虽然出席辩论赛的同学只有八位,但在座的“观众”——除了现场的同学以外,有意参与活动的家长们也可以在腾讯会议上观摩到整场辩论赛,并参与最终的投票。
就这样,辩论赛在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期待下拉开了序幕。首先,线上线下的“观众”在辩论之前进行初始投票。锁定票数后,辩论赛正式开始。正反双方均是“火力大开”。
“正方”学生指出在东汉末年这一动荡不安的时期,曹操战董卓、败袁绍、复中原,胆力过人,有勇有谋,绝对算得上是乱世英雄。
而“反方”学生却列举出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误杀恩公吕伯奢”,更有“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狂妄言论等事例,与“正方”针锋相对。
自由辩论环节,场上八位学生更是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好不激烈!台下及线上的观众,每每听到精彩的言论都忍不住鼓起掌来。这更燃起了场上辩论赛手的斗志,争分夺秒地“输出”着自己的观点。
一个辩题,一场辩论赛,不仅又一次激发出了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让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剖析人性,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一个学期的阅读课程让学生捧着《三国演义》如火如荼地读了好几遍。最后,我们将阅读课程与Pad 课程整合,为学生开展了一次“纵览三国天下,笑谈四海群雄”的“三国争霸赛”。
“三国争霸赛”的题目除了关注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之外,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假如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组成一个班级,你认为谁最适合做班长?谁适合做学习委员?……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样安排这个“三国中队”?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这一题目,学生穿越时空,将几千年前的三国时代带入进熟悉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将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的了解,做出最好的安排。争霸赛当天,各小队派出代表手持Pad进行竞答。课堂氛围紧张又热烈,几乎难分胜负。
可以说,Pad 技术的介入,使阅读的分享活动有了深度和乐趣。很多学生在活动之后对教师说:“本来我觉得我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参加了这次活动才发现,原来我还忽略了许多小人物的精彩表现,回家我要再读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次阅读大课程的结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更多的问号和省略号。
在笔者看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并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静心阅读,不能只将推荐书目丢给学生,不指导过程,只要求结果。同时,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阅读活动设计也要多样化。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推动读书活动、阅读评价更加多元、更有深度,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悦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