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共情叙事研究
——以《乔家的儿女》为例

2024-05-23 05:20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3期
关键词:乔家题材现实

刘 逸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1 立足情感叙事,引发情感共情

1.1 运用情感符号,构建沟通桥梁

在现代社会的叙事实践中,情感是电视剧艺术表达的核心元素。特别是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中,情感符号的运用已经成为构建叙事框架的重要策略。情感在叙事中的符号化,不仅仅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简单映射,更是一种深层的叙事机制。情感符号可以引导观众深入剧情,激发共鸣,促进观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认同。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情感符号既有其文化的连续性,也体现了社会关系与个体情感状态的复杂性。情感符号作为叙事的关键,通过角色的情绪变化、行为选择和心理冲突,转化为一种叙事语言,不仅构建了剧集的情感张力,还赋予了叙事以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叙事方式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揭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层次和社会关系的微妙变化,从而打动观众,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体验到与剧中人物相似的情感体验。此种体验超越了简单的观看行为,转化为一种内化的情感体验,观众不仅是剧情的旁观者,更是情感的参与者。这种叙事方式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在于它能够促进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的真实体验。如此,电视剧不仅是现实的映照,更是观众情感体验的场域,体现了文化叙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现实题材作品的核心叙事策略在于激发观众的共情,即情感的交流与认同。在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中,情感不仅是连接剧情和观众的桥梁,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叙事符号,它传递着剧作的深层次意义。

《乔家的儿女》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四兄妹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生活历程,通过叙述他们之间动人的情感故事,触动了拥有相同生活经历的观众。现实题材电视剧本身追求的情感目标和事件蕴含的情感韵味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将情感作为叙事的核心,将情感融入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事件之中,从而完成故事的讲述和情感的传达,最终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这种叙事策略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呈现了事件本身,而且通过事件折射出的情感共鸣,强化了观众对剧情的感知和体验。该电视剧将情感作为叙事的核心,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冲突、发展和解决来推进故事情节,使情感成为贯穿剧情发展的纽带。情感符号的运用使得该电视剧成为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情感的共鸣加强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反思。情感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情感与现实题材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情感在叙事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叙事方式也加深了观众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了电视剧的艺术表达,而且强化了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1.2 运用情感符号,构建沟通桥梁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不再单向讲述故事,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反馈也成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极为重视的内容。如今,观众不再是默认接受的旁观者,已经成为在各类平台上自我表达、参与互动的主动人群[1]。现实题材电视剧需精准运用情感元素,以触动观众情感,实现观众与剧情的情绪共振。情感符号是连接观众与剧情的桥梁,能够确保故事的情感层面与观众体验呼应,使剧情充满生命力,激发观众共鸣与思考。因此,情感符号不仅仅是叙事工具,更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沟通和影响观众的重要媒介。

斯图亚特·霍尔开创的“编码解码”模型阐述了现实题材电视剧中隐喻的社会议题是通过编码嵌入剧情中,而非直接呈现,观众需通过个人的解码过程揭示深层含义。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揭示了媒体文本与观众互动的复杂性,强调了信息传递并非单向确定,而是受观众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观众根据自身立场进行解码,可能是认同(统治-霸权立场)、调整(协商立场)或反抗(对立立场)剧中的主导意识形态。电视剧创作者通过编码将社会现实编织为故事,一旦接触观众,便会根据其情感和认知背景产生不同的体验和解读,这不仅丰富了观众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中的活跃角色。

《乔家的儿女》注重对家庭、亲情的表达,强调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沟通。兄妹四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们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容易将自己代入角色中。此时,观众可以产生与传播者相近的解码意义。同时,在观众的对抗性解码中,观众通过质疑和批判加强了原有的观念。例如,《乔家的儿女》中,乔祖望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无视家庭的责任,传递出的负面价值观不被观众接受,此时,就会加强观众原有的情感认知。

2 营造现实感,获得情感认同

2.1 客观场景:具象化的时代缩影

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研究中,选择与时代背景相符的典型场景对于增强剧集的现实感和观众的代入感至关重要。这些精心构建的社会空间不仅为剧中人物提供了生活和互动的物理环境,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关系的展现。这种背景设置在叙事结构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不仅映射了时代的特征,还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再现一个个具体的物质空间中的符号,构建反映特定时代特征的空间图景。这些物质空间和其中的符号集合,共同作用于剧情的发展,并帮助观众理解和感受时代的变迁。在描绘时代变化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具象化的空间表达尤为重要,它不仅增强了剧情的真实性,而且能够通过这种视觉和情感的表达,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晰的时代缩影,从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脉络[2]12。

《乔家的儿女》呈现了30年的时代变迁,影片开始是在江苏省南京玄武区的纱帽巷,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很多具有时代感的物件,从20世纪70年代的二八自行车到20世纪80年代的海报,再到20世纪90年代“BB机”与老式大背头电脑,这些符号无不饱含着岁月流逝下的时代意蕴。作品从一个个时代场景的构建中展示了时代的变迁,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被拉入时代的回忆中。同时,作品产生的真实感不仅让人们更加相信场景下的人物故事,也使观众的脑海中建立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载体。当观众观看这些剧集时,他们不仅是在了解故事情节,也是在经历一种时代的再现,这种体验仿佛将他们带回了过往的年代。这种叙事手法营造了高度的真实感,加深了观众对剧集中人物和故事的信任[3]。该电视剧复现了历史细节的场景设计,从视觉到情感层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他们认为真实存在的故事载体。这不仅仅是视觉的再现,更是对时代氛围和社会心态的精神复原,让观众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进而促进了对个人与集体记忆的反思与沉浸。

2.2 叙事方式:生活化的叙事视角

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讲述最多的就是普通人的故事,叙事视角也大多聚焦普通人民。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普通人视角和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是连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键要素,营造出的真实感可以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思考生活,这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所追求的。

现实题材电视剧聚焦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依靠生活化的叙事方式靠近生活真实,这正是获得观众认同的关键所在。此外,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通过对琐碎事件的筛选、整理,为观众呈现出平凡而又不失细节的普通生活。《乔家的儿女》开篇,兄妹四个吃猪油、乔祖望打麻将、偷偷在家里养鸡等琐碎的细节为观众展现了这个家庭的生活样貌,整部剧都围绕着四兄妹的生活展开,从他们的生活变化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时代的温度。除了聚焦普通人之外,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生活叙事冲突较为缓和,这是由于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冲突大多数是通过时间或者个体的思想化解的,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冲突最终也会在生活中消解。《乔家的儿女》中,乔一成对父亲的怨恨、乔四美对多次出轨的戚成钢的执念、三丽童年的阴影等事情都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归于平淡。

3 聚焦现实生活,凝聚情感共鸣

现实题材电视剧聚焦现实生活,通过刻画典型人物和着眼现实话题,引导观众在剧中获得相似性符号,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电视剧如何影响观众自我认知的框架。雅克·拉康提出,个体通过镜中的反映来形成自我意识,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电视剧对观众的影响。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如同镜子中的映像,观众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反射,或是作为“他者”的存在。这种认同感触发了观众对自己行为和情感的反思,可能还会激发个体行为的变化。因此,现实题材电视剧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更是观众自我意识形成和情感体验的一面镜子。

3.1 刻画典型人物

在电视剧艺术创作领域的研究中,人物塑造始终是叙事艺术的核心。在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传统中,对人物的刻画远不只模仿客观世界的表面现象,还会深入挖掘和重现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与人物的内在精神。现实题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真理,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在现实题材作品中,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至关重要,这是吸引观众,引发观众情感和思考的关键[4]。这些人物代表了一个群体或社会阶层的普遍属性,让观众通过自身的经验与之产生情感上的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对人物的同情,反映出观众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层理解。因此,塑造典型人物不仅是一种创作技巧,而且是揭露社会和人类本质的重要方式。《乔家的儿女》中,受到原生家庭牵绊的乔一成、叶小朗都是典型人物,他们成功塑造了家庭中为兄为姐的孩子的状况,他们不得不为弟弟妹妹的生活操心,甚至牺牲了自身的选择,这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现状,同时也引导观众多关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是令观众产生真实感的关键一步,这是由于立体化的人物符合观众在生活中对他人的认知。例如《乔家的儿女》中,乔一成是一个懂事、总是照顾他人的大哥,但在小时候有富裕家庭来买走妹妹的时候,他也冒出了逃脱原本家庭的想法,偷偷找到富裕家庭,表达希望自己被领养的想法。观众看剧时看到的大哥总是很辛苦,或许他心中有着别样的梦想和渴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停留在某处,这正是乔一成这个人物的挣扎与选择。

3.2 着眼现实话题

故事是任何剧作的基础,现实题材电视剧通常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旨在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类作品通过再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讲述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观众在观看这些剧集时往往会进入一种自我反思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雅克·拉康所说的“镜像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观众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将剧情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对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审视。

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其叙事的力量,将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话题传递给观众,这些话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还能引发观众的讨论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当观众在讨论剧集中的事件时,这些话题往往指向社会的深层问题,进而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共鸣和关注。同时,观众对这些剧集的讨论和情感投入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寄托,使他们能够在艺术与生活的互动中找到共鸣和温暖。因此,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它能够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促进社会反思和情感交流[5]。

《乔家的儿女》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正是对亲情话题进行了客观呈现:创作者通过对家庭成员及其原生家庭的描绘,将一个个亲情问题铺陈开来。亲情和原生家庭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乔家的儿女》中四兄妹所面临的一地鸡毛的生活最终也归于平凡,而这种平凡生活最能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拉近影视剧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情感传递的效果。

4 结语

现实题材电视剧应当兼具艺术性、真实性、社会性三个维度。艺术性确保了作品在审美上的吸引力,真实性保障了作品能够忠实地反映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社会性则赋予了电视剧更深远的意义,即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观察和反思。

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不仅要在叙事中真实再现日常生活,而且要能够激发观众对所处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思考。通过剧集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观众识别、分析并反思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创作者不仅要利用平台传达故事,更要通过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揭示社会问题,通过剧情弘扬正义、善良和美好的价值观。电视剧作品不单是娱乐消遣的媒介,也担负着增强社会意识、促进文化发展、引导公众道德的重要职责。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应该通过叙事的力量,参与到社会讨论中,对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2]81。

猜你喜欢
乔家题材现实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情感认同路径——以《乔家的儿女》为例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乔家五子女
有时候,平台就是一个人的本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有时候,平台就是一个人的本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