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目前,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疾病的康复需求也随之增长。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早期护理理念注重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康复护理,不仅关注到患者的生理恢复功能,还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在骨科护理领域,早期康复护理强调在术后早期就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通过专业的康复小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运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多种手段,全面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3]。本文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旨在探究其对患者骨代谢情况和疼痛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骨科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8.53±4.97)岁,观察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4.78±5.11)岁。
纳入标准:① 遭受骨折﹑脱位或其他骨骼创伤;②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需要手术治疗;③无严重的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
排除标准:① 不耐受手术和术后治疗;② 存在其他严重的合并症;③ 创伤部位存在感染,肿瘤患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
(1)冷敷热敷护理。在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通过冷敷的方法,降低患者患处局部组织的温度,减慢血液循环,避免出现炎症反应和肿胀,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在创伤后的急性期,由于患者组织损伤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的肿胀会引起强烈的不适感和疼痛感。通过冷敷帮助患者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将冰袋装入塑料袋或毛巾放入冷藏室,冷冻在创伤出现后的24 ~ 48 h内对患者进行冷敷[4]。每次冷敷的时间为10 ~ 20 min,也可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患处的肿胀程度调整冷敷的时间,将冰袋敷于患者受伤部位,用毛巾包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出现不适,如皮肤苍白,麻木刺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冷敷时应注意避开患者的开放性伤口和出血部位。对患者进行冷敷后的几天,当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小腿肿胀,疼痛减轻时,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软化僵硬的肌肉。热敷主要通过提高局部组织温度,扩张血管,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柔韧度,达到缓解僵硬疼痛的目的。和冷敷相反的是,热敷主要用于缓解慢性疼痛和肌肉疲劳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准备60 ~ 80℃的热水,将毛巾和纱布放入其中,将毛巾敷于患者的受伤部位和僵硬的肌肉处,用毛巾包好,温度不宜过高,热敷时间为15 ~ 20 min。在热敷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对于出现急性炎症,皮肤破损,血栓等情况的患者,不能对其采用热敷的方法。
(2)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了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和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应在创伤部位情况稳定后,尽早对其开始轻度的关节活动度练习,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和预防关节僵硬,在治疗初期,选择轻度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二次损伤[5]。随着患处部位的愈合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先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随着康复进程的不断加快,过渡到主动的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适用于在创伤初期,患者无法自主活动或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首先从肩,肘,髋,膝等部位进行轻柔的屈伸作为起始动作,并配合轻柔的按摩帮助患者放松肌肉[6]。当创伤部位逐渐愈合,患者疼痛减轻,并且能够完成自主活动时,应转变为主动的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的活动能力。采用渐进式训练的模式,从简单的自主活动开始,首先进行手指,手腕,膝关节等小范围的屈伸。随着患者恢复功能加快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在训练后期,可为患者增加一些抗阻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在主动活动中,鼓励患者将其带到日常的生活中,包括洗漱,捡取物品等。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畏难情绪。
(3)肌肉力量训练。随着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不断恢复,护理人员应尽早为其安排肌肉力量训练,改善肌肉功能,提高关节的稳定性。起初可以协助患者完成轻微的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等张收缩训练和抗阻训练[7]。根据不同的肌肉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保证患者身体平衡。康复训练早期对其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让患者的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来增加肌肉的耐力和协调性,绷紧患者手臂或腿部肌肉,保持一段时间后让其放松。随着力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鼓励患者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练习[8]。后续可对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让患者抬起手臂弯曲,腿部逐渐增加重量或阻力,选择蹲起仰卧起坐等动态训练方式,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根据患者的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安排,适当的抗阻力训练。在初始时选择较轻的重量逐渐增加减少不必要的肌肉拉伤。在患者训练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肌肉用力时吸气,增强肌肉力量,控制呼吸,避免憋气或过度用力。
(4)体位护理。对于不同部位创伤的患者,应保持不同的正确体位,使骨折部位得到正确的支撑,减轻疼痛,为后续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评估,确保骨折部位处于正确的支撑,纠正不适当的体位[9]。对于脊柱骨折,患者应使患者保持躺平位置,背部应有适当的支撑,避免脊柱弯曲或扭曲。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应将患者的患处适当抬高,减轻肿胀和疼痛,让患者的患肢处于功能位,预防关节僵硬和畸形。在骨折部位使用适当的支撑物和矫形器,稳定骨折部位,调整床垫的软硬度,使患者保持仰卧舒适。为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每隔2 h为患者调整一次体位,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当进行运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气垫床等工具,减少皮肤受压风险。
(5)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药物效果和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应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暂时忘记疼痛,可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观看电视节目,阅读书籍,与亲朋好友聊天等[10]。指导患者完成简单的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瑜伽,深呼吸等,并鼓励患者在疼痛时尝试使用。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患者完成这些护理内容,提高患者参与度和配合性,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观察2组患者骨密度恢复情况和疼痛情况。
VAS评分。0分:无痛;1 ~ 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 ~ 6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 ~ 10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
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反映新骨的形成,水平上升通常表示骨形成增加。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特殊氨基酸片段,释放入血后可反映破骨细胞的活动,水平上升表示骨质降解加速。
N端骨钙素(N-MID):是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骨基质蛋白,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水平上升表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
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水平上升表示维生素D充足,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统计学结果由SPSS 26.0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2组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差异显著(P<0.05),则两组数据在平均水平上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使用t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在VAS评分和骨代谢指标方面的差异。
观察组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分)
表1 2组VAS评分(,分)
组别n治疗前VAS评分 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306.91±1.283.18±1.34对照组306.87±1.265.02±1.24 t值—0.1215.520 P值—0.9030.000
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水平均降低,25-羟维生素D较对照组水平上升(P<0.05),见表2。
表2 2组骨代谢指标(,μg/L)
表2 2组骨代谢指标(,μg/L)
组别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25-羟维生素D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 30 60.76±9.03 40.44±7.850.90±0.140.40±0.1223.13±4.94 14.34±4.33 27.90±8.84 30.08±8.67对照组 30 61.01±9.14 51.55±8.350.91±0.150.66±0.1122.98±5.05 17.87±5.56 27.84±8.79 28.12±8.11 t值—0.1065.3090.2668.7480.1242.7430.0260.904 P值—0.9150.0000.7900.0000.9010.0080.9790.369
早期康复护理的理念源于对患者整体康复效果的关注。对于骨科治疗领域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在患者术后早期由专业的康复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采用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心理支持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进程[11]。除了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之外,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康复护理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护理领域,需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的前提[12]。此外,应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实现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资源共享,让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除此之外,也应尽力为患者争取到社区支持,家庭和社会作为患者康复的重要环境,通过加强社区参与和社区支持,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康复领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术后,根据患者局部组织的恢复情况和疼痛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治疗,缓解患者疼痛,减少炎症反应,康复阶段为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被动训练和主动关节训练以及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训练等。对于特定部位的创伤,使患者保持在正确的体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断接受反馈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
综上,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骨骼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减轻疼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