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霞 李星星 王静华△ 韩 琼 王晓华 李 卉
周围性面瘫,即西医学中的贝尔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较早认定的适合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1,2]。主要症状为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异常,以及鼻唇沟浅、口角歪斜,严重者遗留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急性期以药物治疗为主,能够减轻患者的面神经肿胀程度及麻痹症状。临床上配合针灸治疗效果尚可[3]。针灸使患者的面瘫症状得到缓解,但不能满足患者对痊愈时间及耐受程度的要求。推拿可以活血通经,能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反应,以促进面部肌肉及面神经的恢复和愈合。但是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推拿的方法能否提高面瘫的治疗效果、缩短其治疗时间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也在于此,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中医科门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 22~65岁,平均(40.97±13.31)岁;病程 1~10 d,平均(4.5±1.2)d。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0±10.31)岁;病程 2~15 d,平均(5.5±1.4)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周围性面瘫在《神经病学》[4]中的诊断标准制定。诊断依据:①可发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为一侧性。②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③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间,常伴有口水自患侧淌下;泪点随下睑外翻而致泪液外溢,可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和)听觉过敏。 (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5]面瘫相关内容制定。诊断依据:主要特点为口眼歪斜,常在晨起时发现一侧额纹消失,闭目漏睛,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面部感觉异常,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鼓腮、露齿;部分患者可能有耳后疼痛,严重者出现患侧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以上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第1次发病,病程≤6个月;年龄15~70岁;受试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亨特氏综合征患者;周围性面瘫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如肿瘤、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颅底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等;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精神病者;哺乳期及孕期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急性期(1~7 d):醋酸泼尼松片30 mg/d,连服5 d,5 d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维生素B12 0.5 mg、维生素B1 100 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0 d;静止期(8~20 d)及恢复期(21~70 d):维生素B12 0.5 mg、维生素B1 100 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0 d。(2)观察组:普通针刺+面部推拿。取穴:患侧阳白、太阳、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翳风,蹙额困难者加患侧攒竹,鼻唇沟浅者加患侧迎香,人中沟歪斜者加患侧口禾髎,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操作:①急性期:采用直径0.30 mm、长40 mm或25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翳风朝后上方斜刺13~25 mm,地仓和颊车对刺、太阳和颧髎对刺、阳白和攒竹向眼睛平刺、口禾髎和承浆向患侧面部平刺、迎香向鼻尖平刺、下关直刺,均浅刺3 mm、轻刺激(即捻转的角度<90°,提插幅度<3 mm,频率<60次/min)。②静止期:采用直径0.30 mm、长40 mm或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其余穴位针刺方向同急性期,常规针刺、中等刺激(即捻转角度90°~180°,提插幅度3~5 mm,频率60~90次/min)。③恢复期:采用直径0.30 mm、长25 mm或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足三里直刺15~25 mm,其余穴位操作同静止期。1次/d,1个疗程治疗5次,疗程间休息2 d,共进行4个疗程。面部推拿: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姿势舒适。医师坐于患者头侧,对患侧面部进行推拿治疗,步骤如下:①施行面部四大手法:开天门:医者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至前发际正中交替直推;推坎宫:医者用两拇指指腹从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运太阳:医者用中指或拇指桡侧按揉太阳穴;揉耳后高骨:用中指或拇指按揉乳突下凹陷中。每个手法50~100次。②放松患侧面部:对患侧的面部进行初步的平推按揉,对患侧面部肌肉进行放松,直至面部皮肤红润或略微有温热感为止。③按揉患侧穴位:医者对患侧的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四白、颧髎、下关、迎香、地仓、颊车、水沟及承浆等穴位进行按揉,每个穴位50~100次。④嘱患者做抬眉、闭眼、耸鼻、鼓腮、噘嘴、示齿等动作,辅助患侧面部完成以上动作,每个动作10次,每次坚持5 s。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若有不适,医者应及时调整推拿手法和力度,以达到好的疗效。推拿治疗1次/d,每次30 min,1个疗程5次,疗程间休息2 d,共4疗程。(3)对照组:普通针刺。取穴及操作同观察组的普通针刺。
1.4.2 观察指标(1)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B分级量表[6],将面神经功能分为6级。Ⅰ级为正常;Ⅱ级为轻度功能障碍;Ⅲ级为中度功能障碍;Ⅳ级为中重度功能障碍;Ⅴ级为功能严重障碍;Ⅵ级为完全麻痹。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记录H-B分级及在治疗过程中痊愈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次数。 (2)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7]:该表包括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2个部分。FDIP依据吃饭、喝水、说话、流泪和漱口的困难程度,分4个级别,以2~5分计分,分值越高表示躯体功能越好,功能障碍越轻;FDIS依据平静、孤立、发脾气、睡眠、社交的时间长短,分6个级别,以1~6分计,分值越低表明社会生活能力越好,功能障碍越轻。 (3)症状体征积分:依据面瘫(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方案[8],制定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方法:根据额纹、眼裂大小、鼻唇沟深浅、口角下垂、流涎、露齿、鼓腮、味觉及听觉异常等项目,采取0~3分来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的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无临床症状,面部表情功能恢复,症状体征总积分为 0;好转:临床症状好转,面部表情功能部分恢复,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超过30%;无效:面部功能障碍无改善,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小于30%。总有效=治愈+好转。
2.1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治疗前,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例,%)
2.2 治疗次数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2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 (次,
2.3 FDI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FDI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FDIP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FDI评分比较 [分,M(P25,P75)]
2.4 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M(P25,P75)]
2.5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面瘫中医属“口癖”范畴,西医学认为可能的病因有外在环境、激素水平、免疫反应、感染、微循环障碍等[10]。西医治疗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及面神经水肿、降低局部组织对面神经的压迫,促进肌肉收缩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为主[11]。
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面瘫患者的面部肿胀、面神经水肿及炎症反应。目前治疗面瘫的重要方法——针刺,其疗效确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面部感觉的逐步恢复,针刺的不适感使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在耐受程度及痊愈时间方面亦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影响治疗进度。本研究证明在常规药物及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面部推拿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本研究所采用的面部推拿是传统推拿和面肌运动训练的有机结合。传统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不仅在于力的作用使人体组织产生力学效应,而且还在于能量转换过程中能够发生分子生物学的良性改变[12]。面肌运动训练通过表情肌的各组运动和活动,既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重建面神经的反射弧,从而预防因面肌瘫痪引起的肌肉萎缩,对患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13]。面肌运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在急性期,患者应该每天坚持做面部肌肉运动,医生可帮助患者采取被动运动[14]。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面部推拿不良反应少、痛苦小、依从性好,其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既可以当作主要治疗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方法[15],而且可贯穿面瘫治疗任何时期[16],可以使神经炎性水肿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肌肉纤维的收缩,改善组织代谢,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本研究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通过H-B面神经功能分级、FDI评分和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躯体功能评分(FDIP)、症状体征积分以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痊愈患者数及痊愈患者所需的治疗次数也都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针刺联合面部推拿较单纯针刺能更有效地提高面神经功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降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本研究所选择样本量较小,所获得的结果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论证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