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业敏 肖 茜 伍先飞
过敏性鼻炎(AR)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常从学龄前开始发病,是指患儿接触尘螨、花粉等变应原后,鼻黏膜出现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以清水样涕、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AR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病情进展,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西医针对此病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具体用药取决于AR严重程度,针对轻度者通常给予二代抗组胺药物;中-重度者在口服抗组胺药物的同时,还应给予鼻喷激素、白三烯拮抗剂进行综合治疗[2]。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会出现鼻出血等诸多不良反应,导致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过度担心激素药物的不良作用,因而导致自行停药、未按医嘱用药的家长较多,故整体治疗效果欠佳[3]。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是其精髓,概括儿童固有特点及中药味苦、患儿接受度较低等问题,中医外治法在儿科中颇受推崇。临床工作中发现,耳穴压豆疗法、苍耳子炒麻油滴鼻疗法对AR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尚处于个人临床经验阶段,缺乏较为有力的依据,需加以科学验证。为此,本研究探讨儿童AR应用耳穴压豆疗法联合苍耳子炒麻油滴鼻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AR患儿分为耳穴压豆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综合组(40例)。耳穴压豆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4岁,平均(8.12±2.03)岁;病程12~24个月,平均(18.68±2.03)个月。中药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3岁,平均(8.15±2.01)岁;病程13~23个月,平均(18.74±2.05)个月。综合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3岁,平均(8.07±2.10)岁;病程13~24个月,平均(18.81±2.13)个月。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615Y)。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4]:鼻痒、清水样鼻涕、鼻塞、喷嚏等症状出现至少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60 min以上,可伴有结膜充血、眼痒等眼部症状;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水样分泌物;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中医诊断标准[5]:(1)计分条件:①常年性发病,1年内发病累计>6个月,1 d内发病时间累计>0.5 h,主要表现为流清涕、打喷嚏、鼻黏膜肿胀;②病程至少12个月。(2)计分标准: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计2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计2分;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症状及体征、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各计1分;鼻黏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计1分。6~8分即可诊断为AR。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3~14岁患儿;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12个月;近4周内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患儿家长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免疫缺陷、营养不良者;对苍耳子、王不留行籽、胶布、麻油等相关药物及药品过敏者;合并哮喘发作者;合并耳廓畸形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心、肝、肾、肺严重异常者;非过敏性所致急慢性鼻炎者。
1.4 方法综合组采用基础治疗+耳穴压豆疗法+苍耳子炒麻油滴鼻治疗。(1)基础治疗:呼吸道隔离,饮食清淡,注意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营养。对于中-重度AR患儿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治疗。(2)耳穴压豆疗法:取交感、鼻、肺、风溪为主穴,肺肾两虚者配神门、肾;肺脾两虚者配内分泌、胃、脾;肺气虚者配气管、咽喉。在0.6 cm×0.6 cm胶布上放置王不留行籽,贴于上述所选耳穴,并按压,直至耳廓充血,之后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次按压30下,每日3次以上,力度适中。3~4 d后换贴1次,两耳交替,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治3 d。(3)苍耳子炒麻油滴鼻:取30~40个苍耳子,洗净、晾干后适当捣碎置于干净锅中,加入50 g麻油,炒至苍耳子表面焦黄,之后将苍耳子渣去除,将麻油装入瓶中备用。用棉签蘸取麻油涂于儿童鼻腔内黏膜处,2次/d,待症状消除后可改为隔日1次,连续使用2周停药。中药组采用基础治疗+苍耳子炒麻油滴鼻治疗,具体操作同综合组。耳穴压豆组采用基础治疗+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具体操作同综合组。3组均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按照疗效指数≥66%、66%>疗效指数≥26%、疗效指数<26%分别计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6]对喷嚏、流涕、鼻塞、鼻痒4项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其中喷嚏按照1次连续3~5个、1次连续6~10个、1次连续≥11个分别计1、2、3分;流涕按照每日擤鼻≤4次、每日擤鼻5~9次、每日擤鼻≥10次分别计1、2、3分;鼻塞按照有意识吸气、交互性或间歇性、几乎全天用口呼吸分别计1、2、3分;鼻痒按照间断、蚁行感但可忍受、蚁行感且难受分别计1、2、3分,症状评分总分值4~12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体征:鼻甲轻度肿胀,尚可见鼻中隔、中鼻甲计1分;鼻中隔与下鼻甲紧靠,鼻底与下鼻甲之间尚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紧靠鼻中隔、鼻底,见不到鼻中隔计3分。(3)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采集3组患儿治疗前后5 ml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E水平,采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检测Eos水平。(4)不良反应:如鼻腔干燥、腹痛等。
2.1 临床疗效与中药组、耳穴压豆组比较,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与中药组、耳穴压豆组比较,综合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比较 (分,
2.3 IgE和Eos水平与中药组、耳穴压豆组比较,综合组治疗后IgE和Eos水平较低(P<0.05)。见表3。
表3 3组患儿IgE和Eos水平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中医将AR归属于“鼻鼽”范畴,此病病位在鼻,但与肾、脾、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严氏济生方》中有云:“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说明鼻窍通畅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密切相关[7,8]。脾主升清,为清窍在上,有赖于精微所化生的清气濡养;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津液失布,聚而成痰,上犯鼻窍,发为鼻鼽[9]。此外,肾元亏虚,肺失温煦,肺经伏热,亦可诱发鼻鼽。由此可见,鼻鼽的发生是肾、脾、肺功能失调所致,同时与外邪侵袭有关,尤以风寒、伏风最为常见,这与现代医学中过敏体质与过敏原两大因素相一致[10]。因而临床治疗此病应注重肾、脾、肺功能的调节,同时兼顾疏散风寒。
血清IgE、Eos与AR关系密切,是诊断AR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1]。本研究中,与中药组、耳穴压豆组比较,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症状、体征评分及IgE、Eos水平较低,说明儿童AR应用耳穴压豆疗法联合苍耳子炒麻油滴鼻治疗效果较佳。耳穴压豆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使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贴于耳穴处,并给予适当的压按,使之产生酸、麻、胀等刺激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取交感、鼻、肺、风溪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可起到疏通鼻腔经络、通利鼻窍、活血祛风的作用,从而促进鼻黏膜局部炎症及水肿消除,提升机体抗病及抗敏感能力。同时针对肺肾两虚者配神门、肾,可补益肺肾;肺脾两虚者配内分泌、胃、脾补益脾肺;肺气虚者配气管、咽喉可宣肺解表、下气平喘。苍耳子归肺经,是临床上通窍要药,具有疏通鼻窍、疏散风寒之效。药理显示,苍耳子中所含的绿原酸具有抗过敏、抗炎、抑菌等作用[12]。麻油作为纯天然的有机溶剂,炒苍耳子时苍耳子中有效成分能溶解其中,发挥显著的疏通鼻窍、疏散风寒功效,同时能够将一部分过敏原隔离在鼻黏膜外,起到良好的防过敏作用。耳穴压豆联合苍耳子炒麻油滴鼻应用于儿童AR治疗中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效果确切,无需吃药,无痛苦,不良作用少,深受患儿家长欢迎。
综上所述,儿童AR应用耳穴压豆疗法联合苍耳子炒麻油滴鼻治疗安全有效,可降低IgE、Eos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为中医外治法治疗AR提供客观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