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24-05-22 08:50
光明中医 2024年9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刺研究组

高 杰

带状疱疹,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受恶性肿瘤和免疫力下降,以及创伤和劳累等因素影响,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患者若不尽早接受有效治疗,不仅在疼痛和乏力等症状影响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发展为神经损伤,影响生命安全。西医针对带状疱疹,以营养神经和抵抗病毒等治疗为主,虽可改善症状,但在长期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研究表示,带状疱疹患者经西药治疗下,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病情反复发作[1,2]。中医近年来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是针灸、拔罐等外治疗法还是药方内服疗法,均利于减轻疼痛,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为可观[3]。针刺可基于湿热内蕴、感受邪毒原理,发挥疏通经络、泻火和清热利湿等作用,来实现舒缓疼痛、改善病情等治疗目的[4,5]。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和明确针刺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0±10.14)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11±0.21)个月;发病部位:头面19例,躯干18例,四肢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67岁,平均年龄(57.51±10.12)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01±0.31)个月;发病部位:头面20例,躯干15例,四肢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的审核与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小学文化水平及以上,配合治疗者;②依据《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6]诊断,水疱大小如绿豆,合并局部瘙痒或刺痛,伴有痛觉过敏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神经障碍者;②心血管系统原发疾病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其他皮肤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期间提供生活指导,帮助调节饮食和情绪,告知皮肤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0101,0.3 g(以伐昔洛韦计)]口服,0.3 g/次,2次/d,空腹服用。甲钴胺胶囊(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2226,0.5 mg)口服,0.5 mg/次,3次/d,连续服用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选择大肠俞、肾俞、夹脊及水沟等,同时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包括头面部、躯干和四肢,确定针刺部位,采用0.25 mm×40 mm的毫针(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予以针刺。其中,大肠俞和肾俞以直刺法行1寸处理,夹脊行0.5寸处理,行间则以斜刺手法0.5寸,水沟斜刺0.3寸,各穴位刺入后留针20 min,针灸频率每日1次。针对疼痛点,可采取梅花针扣刺进行放血治疗,每次时长控制为5 min,每周4~5次,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①炎性因子: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液4 ml,以3000 r/min离心处理后,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 AU5400),酶联免疫吸附法(赛默飞科技)并按照试剂盒操作要求检测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②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评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评估睡眠质量,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评分以健康调查量表[8]测定,选择总体健康维度,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③疼痛评分: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测定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疼痛改善程度,0~10分,指导患者标注,得分越高,提示疼痛感受越强烈。④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制定疗效评估标准。痊愈:治疗后无疱疹,症状消失,无疼痛,皮肤状态恢复≥90%;显效:皮肤状态恢复71%~90%,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分,症状缓解;有效:皮肤状态恢复30%~70%,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分,症状减轻;无效:皮肤状态恢复<30%,疼痛和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⑤治疗安全性: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总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例,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对比 (分,

2.3 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分,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5 2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对比 (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作为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低免疫力群体,该病致病因素多样,发病机制和症状较为复杂,对患者身心健康程度危害较大。西药治疗该病较为常见,但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受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在提供治疗效果的同时存在着加重身心负担等问题。向带状疱疹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长期致力探究的问题。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中医学上,带状疱疹可归属于中“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该病往往被认为与情志失调造成的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引起的脾失健运、外感毒邪有关,在郁久化火和火毒蕴结影响下发病[10]。此外,该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患者在年龄增长因素干扰下可加重疼痛,以“不通则痛”为主要表现,由经脉闭阻和气机不畅致使的湿热毒邪难以正常外泄有关。针对该病,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运用清热、化湿除燥和活血通络等治法来缓解疼痛和康复疾病[11,12]。

本研究向带状疱疹患者提供针刺疗法,主要是针刺可关联患者全身脉络的相关穴位,以舒筋活血和通络化瘀为治法,疏散肝火郁滞,契合“不通则痛”病机,减轻疼痛,实现治疗目的。以针刺大肠俞和肾俞,前者具有理气降逆、化滞、调和肠胃之效,后者利水通淋、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可发挥祛湿通经和益气行气作用。夹脊向来被视为带状疱疹针刺的重点选择穴位之一,该穴位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与脏腑相通,针刺夹脊,能够直接调和脏腑,利于解毒泻热、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13]。现代医学认为夹脊可以阻滞神经传输,针刺该穴位,能够刺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递质,提高患者疼痛承受阈值[14]。行间属于肝经的五输穴之一,具有清肝火和除燥化湿作用,水沟可清热止痛[15]。联合梅花针扣刺,经头部“清阳之府”,可促使相应经脉之气循行,帮助畅通局部络脉,利于提高活血通络效果。本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可说明,加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针刺可以顺应脏腑经络,直接阻滞神经痛觉纤维的传导,在针刺对应穴位时,利于调节机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不通则痛”,经活血止痛来帮助患者收获良好治疗效果。研究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以针刺手段不会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有助于安全稳定发挥治疗效果。

综上,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切实可行,能够尽早减轻疼痛,缓解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帮助患者尽早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针刺研究组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