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民族工作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以首善标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征程上,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争创示范标杆,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发挥首都优势,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上彰显首都担当,全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
[关键词]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城市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4-0065-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的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1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是首都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以首善标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京华大地。
扎实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新时代新征程,首都民族工作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首都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取得新进展。北京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也是中外文化互鉴的平台。近年来,北京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族群众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极大增强。在全国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建立百人“专家库”和百项“内容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同步谋划,打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博物馆等一批能够发挥“头雁效应”的宣传教育实践基地。连续多年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题材电影展,推出歌剧《冰山上的来客》、舞剧《五星出东方》等一批接地氣、传得开、留得住的歌颂民族团结的文化精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现新气象。牢牢把握超大城市民族工作特点和规律,在全市社区(村)大力开展以“交好朋友、做好邻居、树好家庭”为主题的“三交三好”活动,鼓励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出“石榴花开美京城”“5·6民族团结日”“和合社区”等系列京韵品牌,每年举办活动数千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有感有效。举办边疆各族青少年北京冬(夏)令营,开通“京和号”“京藏号”等特色旅游专列,全力办好民族中小学、内地民族班,“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越来越浓厚。
民族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北京共有5个民族乡,113个民族村,分布在全市11个区、53个乡镇。近年来,北京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贯穿民族乡村振兴发展全过程,探索形成“六个融入”工作举措。坚持将民族乡村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围绕“绿水青山”“中华文化”“京韵京味”,推动农业与文化创意、药材培育种植、农耕体验、森林康养等深度融合。近5年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民族乡村培育特色产业,撬动支农惠农政策资金向民族乡村聚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部低收入民族村和少数民族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越线达标,民族乡村人均劳动所得连续15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对口支援合作实现新突破。深化对口支援合作,是党中央交给北京的重要使命。近5年来,北京市在援藏、援疆、援青工作中,通过保障投入资金、实施支援合作项目、选派优秀干部人才等方式,助力受援地区民生改善,6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持以文化浸润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持续打造首都文化援疆品牌。开展“京和一家亲”“民企进边疆”“春雨工程”文化边疆行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好“组团式”“结对式”教育医疗帮扶工作,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
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北京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着力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上走在前。率先开展民族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科学稳妥地调整优化中高考加分、清真食品管理等政策。将民族事务纳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社区网格化”等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六位一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强化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协调处置,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续巩固。
全面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民族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于团结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和最大的政治优势。首都民族工作战线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等体制机制和民委委员制,形成了民族工作合力。实践证明,只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才能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根本保证。
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首都民族工作战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此为“纲”,作为制定政策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指针;以此为“魂”,作为夯实思想长城的根本基石,凝神聚力将其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以此为“度”,作为评价检验民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和重要尺度,推动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要求,才能确保首都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首都民族工作战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引导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这一主题,才能最大程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民族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必须把握好力度、精度、效度的辩证关系。首都民族工作战线坚持慎重稳进,以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为原则,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科学把握政策界限,不搞“大风吹”“一刀切”。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以“城市互嵌”布局,创新打造“和合社区”;突出相融互嵌,将“民族团结进步”指标纳入全市文明城区测评内容;利用首都文博资源,率先建立一批博物馆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科学把握守正创新这一基本原则,才能有效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上作出更大贡献
首都民族工作战线将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首善标准,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争创示范标杆。面向全市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五史”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运用首都富集的传媒资源,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利用众多文化文艺团体、剧院场馆等资源,发挥各类教育实踐基地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四个与共”。结合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更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艺精品和文创产品。发挥首都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形成一批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出北京贡献。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发挥首都优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央地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共同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增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自豪感责任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型升级,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打造品牌,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相得益彰。依法保障来京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塑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引导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上互嵌融居,思想情感上包容欣赏。精心组织实施“三项计划”,高标准做好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促进首都与全国各地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
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将赋予“三个意义”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引导民族乡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继续把民族乡村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工程”一体推进,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建设好“京韵满乡民族团结文旅精品示范带”,打造一批民族乡村振兴北京样板。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民族工作领域交流合作,常态化开展民族工作的会商、研讨、交流,积极推动三地协同联动。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促进发展优势互补,结牢经济纽带,继续做好“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和文化援建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首都和民族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把对口支援打造成为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上彰显首都担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审慎调整和完善民族工作领域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贯彻执行和执法监督。进一步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作用,主动解决各民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加强风险监测研判和应对处置,增强工作主动性、联动性、有效性,牢牢守住民族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确保首都社会团结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6-09.
[4]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王都伟,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兼),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