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导

2024-05-22 20:02王丽琪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中指出“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本文围绕这一新提法,具体讨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所在,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六个坚持

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新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其实是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两个“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行”,就是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行”到底行在哪里?这是给广大理论工作者、给全党提出的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其实一直都是一脉相承的。“能”“好”“行”的内在统一性,就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能与时代同行,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接续推向前进,归根到底,就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与时俱进,能在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把握和理解中升华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与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关系的新概括,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理论特征的意蕴。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它是科学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1]。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在充分吸收当时社会和自然科学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运用其中的观点、原理、立场和方法论去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没有教条化,还能因地制宜地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进行创新。经过10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立足当下,不断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它是人民的理論。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政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这样的政治观区别于一切旧式的政治观,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一个政党是否具有人民性,关键看这个政党为谁立命、为谁谋利,这是根本立场,也是根本的价值导向,就是站在谁一边、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马克思主义“行”在是为人民而创立的人民的理论,是让人民日子过得更好的理论,这是人民至上的体现,它最大程度地反映和表达人民利益和愿望,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站在了整个无产阶级一边,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肩负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追求和历史使命。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它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一经掌握,会变成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3]。马克思主义“行”在不仅“说”而且“做”,既解决了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怎么干、怎么办的问题,实践性非常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理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和检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也在实践中变的更加有说服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它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行”在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不断发展的、是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教条。“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就是因为这个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是向时代、向实践、向人民开放的,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自然有一个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在于党的科学理论能够牢牢把握和准确理解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能够坚守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六个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既是对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无产阶级政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作为整个无产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最终目的是带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进而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从“抗日战争”救民族于危难之间,到“解放战争”立中国于世界之林;从“抗洪救灾”用“血肉之躯”筑“钢铁长城”,到“新冠疫情”用“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理论思想从来不是照搬照抄来的,是几代党的领导人带领人民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开辟出来的。打开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画卷,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千回百转中探寻出路,在千难万险中勇毅前进,在千辛万苦中夺取胜利,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靠的正是无比坚定的自信自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添砖加瓦,是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有的历史担当和责任。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前无古人,在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动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拓展和发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为人先,创造了很多其他国家和政党无法实现的奇迹。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坚持问题导向、体现发展要求、承载历史成果、顺应时代大势,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和集中解决难事和急事,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方法。要始终具备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勇于跳进矛盾的漩涡,以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认识问题担难不怯,发现问题担责不推,直面问题担事不躲,解决问题担险不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理论阐释。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对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的剖析,阐述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系统运动过程,使这个社会有机体在理论上清晰地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出作为复杂系统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趋势。恩格斯也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中多次使用“系统”的概念,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巨大进步,使人们形成了关于整个自然界所构成的体系及其全部过程皆处于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不断从部分中和整体上去证明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历史交汇点必须要统筹全局,提高思维能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做好规划。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格局、有长远眼光的政党,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一心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发展,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不计得失积极解决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学习和总结经验,运用历史思维、探寻历史规律,从而能够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作出正确抉择。如果一个人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决心,那么他就拥有了胸怀天下的意识,只有具备胸怀天下的信念,才能保证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持续动力,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智慧,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各类文明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

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

党的二十大对思想理论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内容,指明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方法。我们要认真落实“六个坚持”,在理论研究阐释、评论言论和宣传宣讲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以人民为本。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离不开人民,要站在人民立场、了解人民愿望、鼓励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利益问题,宣传普及好创新理论,让人民群众能听懂,能理解,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要把握思想精髓,坚定四个自信。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旗帜鲜明地把学习宣传贯彻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思想精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三是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实践指南,理论必须结合国情和实践才能落地。要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法,力求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创新理论宣传宣讲的话语表达方式,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多讲“大白话”,让群众读得懂、听明白、乐接受、会运用。

四是要聚焦根本任务,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要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要学会直面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中的創新理论和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阐述。

五是要整合理论成果,树立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增强学习内容的系统性整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努力把握时代发展的整体性,把握发展主动权和主导权。

六是要努力团结奋斗,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中,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和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握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必须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王丽琪,西安美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