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快节奏的生活、物质主义的追求、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道德观念的淡化等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寻找新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来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探讨在现代文明困境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索,有利于对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道,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文明|中华优秀文化|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和演进。这一文化传承了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强调家庭价值观和孝敬长辈的道德准则。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需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可为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现代文明困境概述
现代文明所面临的困境非常复杂,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过度的工业化、能源消耗和大规模的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尽管全球范围内贫困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和社会不平等被认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问题,也加剧了社会紧张局势。现代社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例如,数字化革命产生的虚假信息、个人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全球化和移民潮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种族、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增长,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冲突和不和谐。现代文明中的生活方式改变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精神健康问题等。
二、现代文明困境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析
(一)环保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物我两忘”的境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自然资源,与现代环保理念不谋而合。“物我两忘”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境界。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人们忘却自身的利益、权力和欲望,投身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与自然达成和谐共处,净化心灵,达到人的境界。在现代文明困境的视域下,这种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变得尤为重要。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全球的不断破坏,尽量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变得尤为重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的环境保护理念与现代的环保理念有着很好的结合点。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不仅对个人的修行、社会的治理、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成为现代环保理念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保护理念要求人们注重生态环境的平衡,不可过由规模化生产和过度消费,而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的平衡。因此,“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中华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和强调的环保理念,可为现代社会所借鉴,促进环保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二)和谐共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观念,推崇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这些都很好地指导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超越国界、民族和宗教的共同价值观相重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这种和谐观念强调的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交往,还包括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体现在道德观念上,如尊重、友善、互助与合作等。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四字,代表了一套重视人类关系、社会秩序和个体品格的道德准则[2]。礼,强调社会上的恭敬和互相尊重;义,强调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廉,强调个人廉洁自律;恥,强调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的严格约束和内外压力。这种和谐共处观念可与现代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相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人权、平等、自由、正义等。和谐共处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也涉及到了更加包容和平等的多元文化共存。现代社会面临着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和谐共处的理念能够帮助人们超越差异,以包容、互敬、平等及和平的姿态相互共存。
(三)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逐步演变中不断创新和进步,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这对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丰富而又不断演化的体系,通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智慧。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中,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出新的思想、理论和艺术形式,展示了其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表达方式,反映了人类的情感、思考和智慧,而这些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也仍然充满活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进步并非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例如,在教育领域,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结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培养。在经济领域,创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展示了中华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传统文化中注重的中庸思想、儒家道德、思辨精神等,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领导力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化创造力和社会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这一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道德和精神关联,注重人的内在培养和自我完善,强调个体的存在和价值。与现代社会关注人本主义、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等价值观念相契合,共同促进了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联,注重家庭、友谊、师徒和邻里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培养。这有助于现代社会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人际网络,提倡互助、友爱和共同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中,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培养情感和关爱,可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和精神的培养,强调个体的自律和道德准则。这种价值观念可对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迷失和道德滑坡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在现代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商业竞争等诸多挑战,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弘扬的道德准则可提醒人们要不忘初心,强调诚信、责任和公正,在建立公平、诚信的社会关系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和境界的追求,强调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满足。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追求往往成为主导,导致人们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忽视了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修养和境界追求,提醒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追求,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内心的平衡,不仅让人在物质上富有,更重要的是让人在内心上丰盈[3]。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价值观需与现实结合、与当代社会变革并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需理解和适应新的社会变革,同时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挥,需积极地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和融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宝藏,为现代文明的困境提供了一种珍贵的价值探索方向。在面对现代文明困境时,微课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学界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刘双月.现代文明困境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探究[J].经济师,2023(1):245-246.
[2]方晓珍.家风家训传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5):24-27.
[3]管宁.现代化新图景中的中华文化智慧——文化旨趣视域下的现代文明构建[J].东南学术,2023(4):1-11.
( 作者简介:马嫚,新疆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