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在随着时代的变化,有许多新的要求,但是其本质意义上不会改变,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仍然是人的价值,主要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理念的支撑是以人为本,实践的选择是人文关怀。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对对立统一的,人的社会价值仍然处于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
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不断开拓实践的结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长期执政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团结党和紧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其价值,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基本规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团结党和紧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1]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一)论西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教育以个体发展为基础,以尊重人性、满足人性需求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西方个体教育思想家的理想,但他们对人的理解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观基础上的。如果把人看作脱离特定历史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人性,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条件去掉,人的发展就失去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西方教育思想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将人研究为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是全面自由的发展,其全面发展的内涵比西方历史上全面发展的内涵更为丰富。具体来说,它包括:人类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人格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素质特点、自身的优缺点自由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素质结构和人格特征。因此,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指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和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学与劳动的结合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子系统:一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第二,国民教育过程中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前者注重社会生产,努力改进社会生产方式;后者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教育学主要讨论国民教育过程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2]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
马克思认为“普遍的价值观来源于人对满足其需要的外部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价值不是人类个体的主观评价或主观感受,也不是一个独立实体的固有属性,而是人类生活活动的独特客体关系,即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满足人的主观需要的客体属性,是客体属性与人的主观需要的统一。价值的科学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价值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存在环境,这是一个动态的、特定的双向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客体的主体性和主体的客体化。第二,价值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必须有一个环节:社会实践。只有当主体的需要被投入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双向互动的统一才有前提和基础,价值关系才能产生并期待实现。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客观需要,以价值所表达的特定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原则和内容的深刻理论表达。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坚持以人为本,党和国家永远在困难面前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以这一终极价值为指导思想,在认识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深化和总结规律,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价值观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党员干部奋力向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历史证明,共产党人一直在实践这一最初的使命。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我们的国家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1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感受到了地震,地震在几秒钟内摧毁了汶川。然而,中国有14亿同胞,960万平方公里,有足够的抗灾能力,地震不会摧毁中国5000年来的传承和英勇的中国人民。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动员全党、全国和全军力量开展抗震救灾。一批又一批支援物资迅速运到四川,为灾区人民打开生命之伞。事实证明,面对重大灾害,我们必须有坚强的领导,统一协调的指挥,在全国范围内下一盘棋,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中国突出的制度优势,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可靠保障。
在我们看来,有些干部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不用体力劳动就能按时上下班。真的是过着神仙般的悠闲生活。但是众所周知,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工作在第一線。把群众安排到安全区得以安置。可是他们几天几夜没合眼,没吃过一顿热乎的饭菜,没和家人通过一个电话。虽然他们很累很苦,但他们没有抱怨,只是因为他们头上有党旗,胸前有党徽,还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从国家的最高法律层面上实现了以人为本政府应继续积极回应市民的需要,建设公民文化,加强法治依法建设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于教育和启迪广大人民群众,而且在于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确保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
(二)满足人民群众合理需求为动力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需要结构的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需求促使着一个人前进发展,需求构成了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必然会出现新的需要,并成为人们行动方向的指南。因此,需求的满足与人的本质的实现密切相关。放眼世界,中国的社会主义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在中国政治体制的背景下,党中央对国家事务具有绝对领导权和很强的信任。党员干部争先恐后,不讨价还价;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决策,迅速发挥战斗力;中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公共医疗部门可以不顾经济利益不遗余力地治疗病人;资本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生产人民所需”;生活材料短缺,各地互相帮助,载蔬菜和粮食的卡车从四面八方开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天津连云港事件发生后,天津消防队员奋力灭火,他们不得不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下旋转8000转,以关闭漏油阀。否则,一旦爆炸发生,整个地区都将被摧毁。消防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人民;不仅如此,消防队员的技能也很好。近年来,新闻报道了许多人向消防队员提供的帮助。我们消防队员不仅可以摧毁蜂巢;还可以将人们的手指、脚趾和手腕从各种奇怪的裂缝中拯救出来;儿童被困高层防盗窗也能安全救下;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只要我们需要,消防员总是能尽力帮助你解决问题。对于那些为我们奉献了全部时间、精力和生命的消防队员,我们应该感谢他们,钦佩他们,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工作。当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拯救人民,控制灾难。我们可以永远信任党和国家,相信他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当然也有一些报警人员隐瞒了现场情况,最终导致消防员无辜牺牲,他们是人民的孩子。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消防人员的麻烦,这是对待子弟兵最正确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满足人类的正当需要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正确对待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科学评价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明确知道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三)以生活為起点,向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融入生活当中,并且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社会,拉近彼此之间的沟通关系,真实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此同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作为研究背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效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意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体系的核心,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以实际生活的人作为思考、研究对象,还将人们生活中所思考内容融入到各大哲学教育体系当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真实的一面,引起党员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推进着重围绕现实人开展深入探究,自认为人类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脱离不了日常生活的支撑,而且所有实践活动统一依靠生活有序进行,所以生活世界的构成则需要现实人长期生活,具体所指生活中的人们自身。曾经马克思提到:“一个重的所有特征、种的类型特性完全取决于生活活动的意义和性质,所以人类的特征也恰好是围绕自觉活动所形成。”此外,马克思所提到的生活世界也被当作是现实生活,是由物质、精神以及生活活动统一开展组成。生活世界不单单包含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同样还会涉及到个人生活以及其他类型的生活,充分体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历史的唯物主义思想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根据人与生活串联产生,以及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第一,生活对人类的发展本质上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并且在此条件上也能突出基础性特征。这一特征集中展现出其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异化人的多重凝聚力量。一方面,人类始终处于发展与生活状态,只有人类的出现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现出生活多样化的一面。另一方面,生活中的相关因素也经常被人当作是人类长期赖以生存的背景以及环境条件,无法从根源阻碍个人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强大的异化凝聚力,在一定基础上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得知,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围绕生活世界理论开展,和抽象化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侧重以基础理论与实际生活相互融合推进,使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让更多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投入些许关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大幅度上升,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习惯。随着时间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活世界理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连接点,以贴合实际生活、融入广大群众为主,真正与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和谐融洽的沟通关系,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认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归根结底,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中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的进程加快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在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主导地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及取向,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才能继续立于世界强国行列。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9.
[2]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3]邓宝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价值的探析[J].商业事,2015-06-10.
(作者简介:赵晓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委办局干部培训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