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最喜欢的称呼号“先生”

2024-05-22 16:00郦波
视野 2024年9期
关键词:庐陵吏部讲学

郦波

就华夏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被称作“两个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阳明,半个算曾国藩;就五百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当时的历史来看,王阳明也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精神的楷模。但是,这么多耀眼的名头背后,王阳明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称号是什么呢?是“先生”。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

王阳明发自肺腑地说,他内心最爱的其实是讲学。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他接下来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

宦官头子刘瑾倒台之后,王阳明在庐陵县令任上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大转机。王阳明在京中、朝中很多的朋友就开始向朝廷进言,说王阳明有这么大才学的人怎么能一直在基层待着呢?一定要让他到朝廷中来。由此,王阳明的升职记开始了,很短时间内连升数级。

一开始,朝廷先任命王阳明为南京刑部一个主事。明代是两都制,北京一都,南京也是一都。整个中央官僚系统在南京都有一套。但南京的主要是闲职,不像在北京任职那么重要。这次王阳明虽然被提拔到南京刑部当主事,好像升官了,但这个官的意义不大。可王阳明还没去上任呢,新的任命又来了,升他为吏部验封司主事。

吏部在中国古代是六部之首,而且吏部有四个司,一是文选司,选拔干部。排第二的就是这个验封司,验封司管奖赏、封爵,权力非常大,而且是个肥差。这个职位搁在别人,那是高兴得不得了,但王阳明却无动于衷。王阳明无动于衷,朝廷却有动于衷。紧接着,又升王阳明为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相当于现在一个副司长的位子。结果,王阳明刚到了北京,还没有去上任呢,又升作吏部考功司郎中。虽然是吏部的考功司,但是王阳明这次成为了考功司的一把手、领导者。

短短时间里连升数级,而且都是重要岗位,都是肥缺,甚至副职还没上任,直接就封了正职。但是,王阳明并不因此高兴。回京之后,王阳明最感高興的是又和当年志同道合的一帮老朋友见面了。像他的人生知己湛若水,两人久经沧桑重逢之后,那种兴奋就别提了。湛若水把王阳明安排在当时北京的大兴隆寺,于是王阳明暂时在大兴隆寺里住下来。

一住下,王阳明第一件事不是到考功司去报到,着手开展工作,而是和湛若水他们重兴当年在北京的讲学之风。我们知道,王阳明当初和湛若水在北京就已经开始有讲学之习了,很多人听他们讲课。但那时,王阳明还没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阳明心学还没有出现,但是,从王阳明对讲学的热爱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时候他虽然对军事、对其他很多方面都非常感兴趣,但成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天生适合讲学,他龙场悟道之后第一件事,真正标志他脱胎换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刻把“何陋轩”那个破旧的小茅屋改建成了龙冈书院。然后,在龙冈书院讲学的过程中吸引了毛应奎、席书这些人。再后来,又到贵阳书院讲学,在贵阳书院讲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庐陵县令的任命。

去庐陵的一路之上没有书院,王阳明找一所寺庙也要讲学。后来,王阳明到了庐陵,把多少任知县焦头烂额的一个烂摊子、一个烫手山芋治理得井井有条。这里面固然用到了心学的事上练、知行合一的很多智慧,但是我们也提到过,王阳明在庐陵大兴讲学之风也是把事情做成的重要因素。庐陵的白鹭洲书院是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王阳明就在那儿讲学。

除此之外,庐陵城外有个青原山静居寺,现在那里还有王阳明手书的“曹溪宗派”四个大字,落款就是“乐山居士王守仁书”。王阳明在庐陵县令任上,曾自号乐山居士。寺内右侧屋原是朱熹讲学处,王阳明后来就在这个地方讲学,就把它改叫“青原书院”。庐陵当地好多知识分子都到那儿听他讲学。王阳明离开庐陵后,他的学生邹守益继续在此讲学。再后来因为青原书院太小了,学生索性在青原寺的对面重新建了个书院,就叫“阳明书院”。

可以看出,王阳明是走一路讲一路,当年被锦衣卫追杀去龙场赴任的路上,还收了徐爱等三个学生。沿途讲学的过程中还吸引了一个人来听他课,这个人就是明代的一个大奸臣,严嵩。严嵩晚年十恶不赦,主要是被他儿子带沟里头去了。严嵩原本是一个有志青年,尤其是早年和王阳明结交,听他讲学。王阳明在庐陵青原书院讲学的时候,严嵩甚至从很远的地方专门跑来听讲。

不论人生多么流离失所,不论命运多么艰难困厄,王阳明一直热爱的讲学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有一句名言,说“夫志,犹木之根也”,人生的志向很重要,他说心学首先要立志;但“讲学者,犹栽培灌溉之也”,可见讲学是多么重要。

历史上很多有大成就的人都当过老师。孔子是老师,苏格拉底也是老师,像柏拉图原来是个摔跤手,后来拜在苏格拉底门下,就是被苏格拉底的讲学所征服了。

为什么说讲学特别塑造人呢?我想很关键的就是,要做一个好老师,想要讲好,首先要有强大的理性思维。你要把你想讲的东西归纳、总结、系统化、理性化,这需要非常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动物其实是有感性思维的,但动物缺乏理性思维。人类之所以超越动物的地方,就是人类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又诞生了理性思维。把理性思维总结之后,要去讲给人听,要让人能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还必须有感性的传播方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感性思维能力。讲学要讲得好的话,一定是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完美的融合。

我们说人类的心智,其实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融合。我和霍金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人类应该严重关切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人类创造了它为人类所用,但是它的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能力一旦远远超过人类之后,当我们仰望它就像蚂蚁看人类一样的时候,就可怕了。因为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增长是一种生物性的进化,人工智能将来完全有可能是一种指数级的增长。

所以王阳明讲,要锻造一个人,讲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讲学只是影响和培养别人吗?不是这样的。固然王阳明的学生遍天下,很多有志之士受他的影响,然后塑造自己的人生。但是,讲学对于讲学者自身的成长也至关重要。讲学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模式,王阳明讲的这个“夫志,犹木之根也”,也可以说是他自我的心智;通过讲学的过程,也可以把自身培养灌溉成参天大树。在多年讲学的过程中,王阳明的心学体系逐步丰富、完整、崇高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也终于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一个圣人。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五百年来王阳明》)

猜你喜欢
庐陵吏部讲学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沐浴涵濡:群玉书院的讲学探索与反思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赞庐陵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