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静 温琬晴 盛禹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金融手段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供应链金融的飞速发展相应地带来了一些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即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融资对象违约都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转。如何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保险具有风险管理职能,保险标的一旦受到损害,保险将发挥损害补偿作用,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在供应链金融中,保险不仅能够在供应链的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等环节起到保障作用,而且对于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来说是非常好的风险转移工具和增信(增加信任)工具。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保险可以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分摊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和物流,其中任何一方出现意外情况,都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影响。而保险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保险产品,如货物运输保险、信用保险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风险保障和赔付能力等优势,降低融资机构和企业的风险负担,提升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对底层的应收账款进行承保,承担底层交易逾期、不兑付的风险;覆盖参与企业交易流程中的风险,使整个交易结构更加安全。例如,保险公司可以要求核心企业购买基本的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D&O保险(董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等,将底层资产的经营性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从而提升金融机构参与供应链的安全性,保障卖家的应收账款风险。
2.保险可以为供应链金融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涉及多个环节,风险也相对较高。而保险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手段,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风险。
3.保险可以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担保
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需要提供担保,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保证保险,通过提供担保服务,为核心企业提高信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1.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引入保险机制后,经济能力一般、信用较差的企业在保险方案的支撑下能够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保险公司既能承担企业的金融风险,还能在企业面临风险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保险公司的加入可以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措施,适度延长保单质押贷款期限,提升其贷款额度。银行可以将营业中断保险作为服务型企业融资的基本条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增加服务型企业的金融供给。
2.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和扩大规模
针对部分创新企业、新兴产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帮助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如知识产权保险、和药企高度绑定的健康保险等。
保险公司可以协助卖家更有效、更安全、更科学地扩大规模,例如,保险公司协助卖家剔除劣质买家;给予买家信用额度,指导买卖双方进行更科学的交易;高额的理赔款将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应收账款安全,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地扩大规模。
3.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中加入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保险公司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企业获得信用担保后,利用授信银行提供的资金开展生产和经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保障作用,对供应链金融实施监管以及控制措施,保证供应链金融安全稳定地发展,并有效地扩大适用保险产品范围。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加速了保险行业的创新。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保险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保险创新方案,以适应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如“供应链金融风险投保”“供应链金融互保”等,这些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在供应链金融中引入保险作为保障措施,一方面,可以促进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保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价值,为供应链金融以及保险行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尔供应链金融肇始于海尔集团提出的“人单合一”,这是2005年时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商业模式。“人单合一”模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方式和组织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而是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对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领域进行的系统性持续动态变革,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并迭代演进的互联网企业创新模式。
海尔这样的创新供应链模式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即便海尔建立了B2B 的日日顺物流,并且承诺与银行风控系统对接,实时向银行传递数字信息,但商业银行仍然心存疑虑。于是海尔日日顺与华夏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于2019年初尝试运用多方协同、金融产品配合的方式提高对海尔经销商的融资规模和比例,协同供应链金融中多方金融机构的合作。
海尔将其经销商白名单以及B2B 平台系统同时对接到协同合作的两家金融机构,即华夏银行和中国太平洋保险,使两家金融机构能够实时掌握海尔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和所有销售端的经营数据及相关的财务数据,有效控制风险。
基于对上述数字信息的把握和分析,中国太平洋保险为海尔推荐白名单客户,并向华夏银行提供违约保险服务,以降低银行信贷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经销商在海尔平台上下达采购订单,在需要融资时首付40%的货款,华夏银行提供60%的敞口融资。然后款项通过海尔平台打至海尔财务公司并进行产品生产,之后在日日顺物流形成存货质押。下一步是经销商赎货,将钱款打至华夏银行,于是银行通知海尔日日顺物流解除质押。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约,首先由中国太平洋保险进行赔付。
三方合作的这一系列举措,对各方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对于海尔而言,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得其经销商融到资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从而惠及更多下游客户,促进了海尔产品的销售。从具体供应链金融业绩看,海尔之前向其经销商提供的融资额为17 亿~18 亿元,支撑的海尔家电销售额为40多亿元;而金融机构协同参与后(包括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以及其他银行协同参与),现有融资规模为40多亿元,支撑了100多亿元的家电销售额,支持的经销商客户数为2000~3000家。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方面,通过对接海尔业务系统平台,能够实时掌握海尔与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有效评估风险,并设计出合理的保险产品,增加保险业务和收益(其保费收入大约为1%);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融入产业运行中,推动保险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借助于保险公司的协同合作,其关于企业的借贷风险得以转移,有利于其支持更多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此外,因为有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保障,银行借贷的资金成本下降(目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上浮30%),从而更有利于产业和企业发展。
2023年,中银保险嘉兴中心支公司联动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为浙江正泰电缆打造无追索权国内“融信达”融资方案,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浙江正泰电缆是正泰集团下属制造电线电缆产品的专业公司,是嘉兴当地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创新服务,解决企业痛点,助力经济发展是中国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分析了浙江正泰电缆的经营特点之后,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立即捕捉到这属于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范畴,便联合中银保险嘉兴中心支公司适时推荐“融信达”融资方案。
有别于传统融资方式,“融信达”融资方案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产品,解决企业应收账款到账周期和风险问题,优化客户财务报表,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减轻企业流动性压力,为企业更好地拓展市场、服务客户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不容小觑。保险与供应链金融相融合,不仅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促进供应链金融上、中、下游企业发展,还有效加快了保险行业自身的创新发展。
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稳链、补链、强链”措施中“补链”的重要构成。“补链”的内涵在于弥补供应链金融中的薄弱环节,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强化这些环节。为促进供应链金融和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政(政府)、企(供应链企业)、银(金融机构)和技(金融科技)四方合作的基础上,与保险机构进一步合作,共同加快打造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链金融圈,为科创供应链金融提供良好环境。上述合作,可以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为灵活、更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务,并为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在此之前,电商龙头——京东就已初步形成其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京东的优势在于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网络体系,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以及“京保贝”。其中,“京保贝”是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其资金来自于京东自有资金,随借随贷,无须抵押担保,贷款额度基于长期贸易往来及物流活动产生的大数据。该产品门槛低、效率高,京东的供应商凭采购、销售等数据,3分钟内即可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保险业加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地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各类风险;同时,引进先进金融科技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对保险业以及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均会产生数据痕迹,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必须依靠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保险行业拥有大量数据;其次,保险经营的基础是大数法则,而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是评估概率的最有力的武器。大数据影响着保险行业的日常运作,在价值链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尤其以营销、产品、定价、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为重点。在国内保险领域,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跨界联合成立大数据实验室和相关团队,利用内外部大数据资源促进保险创新发展。比如,泰康人寿已建成60人的大数据团队,实现业务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中英人寿联合腾讯云成立大数据实验室;复星保德信与百融金服合作,提供行业大数据分析、保险消费趋势分析、客户投保习惯分析等服务。这些实验室和数据分析中心让保险行业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更具竞争力。
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保障保险与供应链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挖掘隐藏信息及对于庞大的、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跟踪到供应链金融的每一环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理赔方案,也为保险加入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进一步防范交易真实性风险。
依托于财务报表的评估,无法真实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和相对应的还款能力,结果就是保险公司无法承保中小微企业全部或者只能承保一小部分的还款风险,造成资金方无法提供或者无法足额提供融资支持。
为促进保险与供应链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适当改变传统的风控模式。对此,一些新的风控模型应运而生,如基于全流程交易数据来评估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资金需求,并实时动态监控企业的业务运转、资金使用和还款能力的模型。测试表明,应用全新的模型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正常业务的资金缺口,通过动态监控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比如经营不善、虚假交易、资金挪用以及股东、税务、法律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有了底层和穿透式的风控基础,保险公司将更放心介入承保相关风险,进而推动融资机构参与。
监管部门应逐渐认识到信用保险对于支持供应链融资的重要作用,进而支持信用保险产品方面的创新。在信用保险产品和应用方面,海外成熟市场(欧洲、美国和新加坡等)都有很好的借鉴模式,例如,经销商融资信用保险、结构性贸易融资信用保险、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贸易融资信用保险等,都是非常好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保险产品。
与传统的信用保险产品相比,创新的信用保险产品主要是在被保险主体和保单承保内容方面更加契合融资机构的需求,保单中的权利和义务更体现了融资方与借款方的关系,排除了融资方获得赔偿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融资机构更愿意基于保单提供融资。
第一,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我国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评测体系还有待完善,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保障的风险相对较大,这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尽快建立银保合作体系,共同商定保险理赔范畴、理赔时效和免责条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要加快建立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例如,强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不得以各种供应链金融产品规避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各类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严格遵守业务范围,加强对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的管理,不得无牌或超出牌照载明的业务范围开展金融业务;各类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公司不得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变相开展金融业务,不得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向中小微企业收取质价不符的服务费用等,从而使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得到真正的发展。
第三,防范金融科技应用风险。在保险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协作过程中,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的安全保障、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
第四,优化供应链融资监管与审查规则。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特征,对金融产品设计、尽职调查、审批流程和贷后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在还款主体明确、偿还资金封闭可控的情况下,银行及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审查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或担保时,可侧重于对核心企业信用和交易真实性的审查。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保险具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承担风险的功能,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为最终的出资方提供一部分信用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是专业的第三方,可以帮助出资方控制流程中的风险,识别企业的好坏。此外,保险公司可以和出资方共享一些优质客户,整合资源,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展望未来,保险公司应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对不同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推动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应当肯定保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推动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市场不断健全,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