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舞蹈教学视域的非遗舞蹈传承研究

2024-05-21 20:45:04范蕊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研究

范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非遗舞蹈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新挑战。本研究以高职舞蹈教学视域为出发点,探讨了将非遗舞蹈融入高职教育的问题。在理论分析中,探讨了“非遗舞蹈”的概念、历史渊源、风格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路程与现状。在面临的困惑中,聚焦于文化价值认知困惑、教学方法选择困惑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强化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等策略,提出了非遗舞蹈传承发展的思路。本研究旨在为高职舞蹈教育中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视域;非遗舞蹈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21—03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文化的交融,非遗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正逐渐走进了现代教育的舞台。然而,在高职舞蹈教学领域,如何将这些历经千年的传统舞蹈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芒,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课题[1][2]。本文将从“非遗舞蹈”的概念内涵出发,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分析,探究如何将非遗舞蹈传承引入高校课堂,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塑造出更具创新力和时代感的非遗舞蹈教育模式。

一、“非遗舞蹈”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非遗舞蹈”概念与作用

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3]。其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由代代相传的舞蹈形式,包括了口头传统、表演技艺、习俗仪式以及与环境、社会相关的技能等。非遗舞蹈通过舞蹈动作、音樂、服饰等元素,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文化传承方面,非遗舞蹈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通过舞蹈动作和情节,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其次,非遗舞蹈传递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如道德观念等,通过舞蹈表现来传达。最后,非遗舞蹈还在社会仪式、节庆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加强了群体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非遗舞蹈”的历史渊源与风格特征

非遗舞蹈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下,非遗舞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从古代舞蹈,到现代的娱乐表演舞蹈,非遗舞蹈经历了多次风格的演变和融合。每种非遗舞蹈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云南本地的傈僳族的“刮克”舞蹈以脚下的踢踏表现了农耕时期的文化;傣族的孔雀舞蹈,在象脚鼓的音乐节奏氛围中模仿了孔雀的体态仪态,展现了孔雀舞蹈动作的灵性。这些舞蹈都反映了云南本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4][5],并在舞蹈动作、音乐、服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通过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个性和情感。总之,非遗舞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历史渊源和风格特征体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为我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非遗舞蹈”的发展路程及现状分析

(一)非遗舞蹈的历史发展路程

非遗舞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随着社会的演进,非遗舞蹈逐渐融入庆典、娱乐等场合,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的进程中,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非遗舞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丰富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

(二)非遗舞蹈的现状与挑战

在当代社会,非遗舞蹈面临着新的发展现状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新型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非遗舞蹈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社会对于非遗舞蹈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有限。同时,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传统非遗舞蹈的学习和传承变得更加困难,传统技能难以保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舞蹈传承的出路主要包括通过创新传承模式、建立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传承人才、推广非遗文化和结合现代元素等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探索出适合非遗舞蹈发展的出路和未来发展的路径。

三、“非遗舞蹈进高校”面临的传承困惑

(一)文化价值认知困惑

在将非遗舞蹈引入高职传承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认知方面存在一些困惑。随着现代舞蹈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非遗舞蹈的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会受到现代审美观念的冲击,从而引发对于非遗舞蹈的正确理解和认知的困惑。首先,现代社会对于舞蹈的审美标准与传统非遗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不完全吻合。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和教育者在传承过程中产生困惑,不清楚如何平衡传统非遗舞蹈的文化特点与现代审美趋势之间的关系[6][7]。其次,非遗舞蹈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往往需要深入的历史、地域等背景知识来进行正确理解。然而,现代高校的教学体系往往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难以充分涵盖非遗舞蹈所涉及的广泛文化要素,从而使学生在传承过程中感到困惑。最后,非遗舞蹈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责任的体现。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冲击使学生们对于非遗舞蹈的价值产生疑问,导致在传承过程中产生认知上的困惑。

(二)教学方法选择困惑

将非遗舞蹈传承融入现代高职教学环境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非遗舞蹈教学方法不太适应现代高职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期望。高校舞蹈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非遗舞蹈则更强调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如何在高职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平衡技能培养和文化传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传统的非遗舞蹈教学方法往往强调的是传统的舞蹈动作、姿势和表现形式,而缺乏对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阐释。然而,现代高职舞蹈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舞蹈表演能力。这种差异就会导致在非遗舞蹈传承过程中出现方法选择的困惑,不清楚如何既保留传统的特色,又满足现代舞蹈教育的要求。其次,传统的非遗舞蹈教学方法较为古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然而,现代高校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如何在非遗舞蹈传承中引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也是教学方法选择的考量因素。部分学生更关注于技能的培养,而另一部分学生更看重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教学方法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避免出现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分歧和困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困惑

高职非遗舞蹈传承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的困惑。要实现非遗舞蹈的有效传承,需要一支既懂得优秀传统文化,又具备专业舞蹈技能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许多高职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导致非遗舞蹈传承的困惑。首先,传统非遗舞蹈需要教师具备深刻的文化理解和背景知识,以便将舞蹈背后的历史、地域、风俗等文化元素传递给学生。然而,现实中很多舞蹈教师则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难以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中,从而影响了非遗舞蹈传承的质量。其次,非遗舞蹈的专业技能与现代舞蹈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具备特定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然而,许多传统非遗舞蹈的技能传承存在口耳相传和隐秘性较高的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寻找既懂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传授专业技能的教师则面临巨大挑战。最后,师资队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非遗舞蹈教师需要在文化学习、舞蹈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然而,现代高职存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问题,导致培养师资队伍变得更加困难。

四、“非遗舞蹈进高校”的传承发展策略思考

(一)强化文化教育

为解决高职非遗舞蹈传承中文化认知困惑,可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强化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非遗舞蹈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首先,文化背景介绍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非遗舞蹈作品提供详细的文化背景介绍和分析。如,对于热巴鼓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发源地、历史背景的关联。通过深入的文化背景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意义和内涵。其次,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遗舞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如,讨论怒族达比亚舞在中国传统民間舞蹈中的地位和意义,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增进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再次,参观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非遗舞蹈的实地传承地点,如民间艺术团体、非遗传习馆、乡村传统节庆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非遗舞蹈与特定文化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对文化价值的认知。最后,多媒体资料展示[8]。利用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展示非遗舞蹈的实际表演和传承情况。如,通过播放地方电视台报道的非遗舞蹈传承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舞蹈在当地社区中的传承现状。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解决高职非遗舞蹈传承中的教学方法选择困惑时,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将传统的非遗舞蹈与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舞蹈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首先,跨界合作课程设计。设计跨界合作课程,将非遗舞蹈与其他艺术领域相结合,如音乐、戏剧、美术等。如,开设非遗舞蹈与音乐合作的课程,让学生不仅学习舞蹈技巧,还可以与音乐学生一同创作演出,从而培养跨领域合作的能力。其次,创作性作业与演出。引导学生进行非遗舞蹈的创作性作业,让他们从传统舞蹈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新颖的舞蹈作品。学生可以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保留传统元素。最终,组织学生进行演出,让他们将创作成果展现出来。最后,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视频制作等,创造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如,学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舞台上模拟演出传统非遗舞蹈,从而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再比如,某高校的非遗舞蹈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跨界合作项目,邀请舞蹈学生与音乐学生合作创作一场演出。在这个项目中,舞蹈学生学习传统非遗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风格,而音乐学生则学习相关的音乐元素。两个专业的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舞蹈和音乐融合,创作出一场有趣的演出。最终,学生们成功地合作完成了演出,呈现出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创意。

(三)师资培训和引进

在应对高职非遗舞蹈传承中师资队伍建设困惑方面,师资培训和引进是关键的策略之一。通过提升现有教师的非遗舞蹈传承能力以及引进具备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和专业舞蹈技能的教师,可以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首先,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制定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针对现有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非遗舞蹈传承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非遗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动作技巧、教学方法等。如,为现有舞蹈教师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非遗舞蹈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招聘或合作方式引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和专业舞蹈技能的教师。这些教师可以为非遗舞蹈传承注入新的血液,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如,与当地非遗舞蹈传承团体合作,邀请其中的传承师傅担任客座教师,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学生。最后,跨界合作与交流。通过与相关文化机构、舞蹈团体等开展跨界合作与交流,为师资队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如,与非遗保护中心合作,举办非遗舞蹈传承研讨班,让教师深入了解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再比如,高职可以通过与当地的非遗舞蹈团体合作,邀请知名的传承师傅作为客座教师,为教师进行非遗舞蹈技能培训。在传授传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同时,还可以与教师分享非遗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情感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高职舞蹈教育领域,将非遗舞蹈传承发展起来,不仅关乎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能够激发更多的教育者和学者关注非遗舞蹈的教学实践,促进非遗舞蹈在高职得以传承和创新,以时代的步伐延续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相宁,王元翠.传承视阈下高校非遗舞蹈教学内容多元建构研究[J].艺术教育,2023(5).

[2]韩丽,李梓林.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安徽省非遗舞蹈进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研究,2023(2).

[3]古丽米热·祖农,顾文妍.非遗视角下哈密赛乃姆舞蹈的文化形态与教学传承策略[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4).

[4]刘杰,王雨露.基于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的高校羌族舞蹈教学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8).

[5]娄杨.非遗视域下民族传统舞蹈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22(4).

[6]娄杨,张旭东.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J].四川戏剧,2021(10).

[7]许笑傲.湛江非遗舞蹈的创作实践与教学研究[J].尚舞,2021(16).

[8]汪丽红.非遗语境下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探讨[J].四川戏剧,2021(6).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