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研究

2024-05-21 20:45曾怡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新时代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而《梦·宣》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社会的功能性转变,结合大众审美需求,立足于文化基石的发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的产物。面对全球大变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在当代繁盛的优秀民间艺术冲击下以及“宣”舞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恶劣,以及传承人老去的客观因素,“宣”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将以藏族女子群舞《梦·宣》为例,结合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期望“宣”舞这一地方文化品牌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蒸蒸日上。

【关键词】《梦·宣》;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宣”舞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12—03

引言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在偌大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百花园就好比如是分母,“宣”舞好比如是分子,只有将分子进行创造和创新,将所包含的许许多多分子进行创造和创新,才能使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这个分母,这个百花园,长盛不衰。

一、“宣”舞的概述

(一)“宣”舞的史乘

“宣”舞是主要流传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阿里地区不仅仅是古代象雄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格王朝遗址的所在地。对于“宣”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宣”有歌舞或舞蹈之意,是古代象雄语。而对于网上,对“宣”舞的解释是:“宣”是象雄语在汉语翻译时的一个音译,并且“玄”“宣”“鲜”都有人用过。例如:在麦仁罗素丹增朗达所著的《漫谈古代历史之束言精华》藏文版第一七五页第三行中这样记载:“迎请丹巴辛饶米沃且时人们跳了鲜舞[3]。”“鲜”=“宣”,这就说明了“玄”“宣”“鲜”三种叫法其实都代表了一种舞蹈。追溯“宣”舞的史承,既然在史籍中有所记载,迎请丹巴辛饶米沃且时人们跳了鲜舞,这便可以证明 “宣”舞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历史的长流中不断发展。随后到了公元10世纪阿里古格王朝时期,“宣”舞作为一种宫廷礼仪舞蹈,在盛情邀请大师到古格王朝进行活动时,第一次以比较规整且有章法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宣”舞作为礼仪舞蹈在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进行表演,这一场繁盛的宫廷礼仪舞蹈在現如今阿里札达县古格王朝遗址的壁画中有所记载。万事万物的产生都离不开地理生活环境,文化信仰和意识形态的需求,“宣”舞也不例外,最早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自娱性舞蹈,随后成为专门为上阶层提供服务的娱人性舞蹈,最后又回归到民间进行流转、发展和升华,成为娱人娱己的舞蹈。“宣”舞是一种极富民族古韵,文化风情且典雅华丽的以诗、歌、舞、乐相结合的藏族传统民间艺术。

(二)“宣”舞目前的现状

在2008年6月,“宣”舞成功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宣”舞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在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4]。”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正视并且重视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好传统民间艺术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这是对历史的崇敬,对社会的承担,因此更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藏族女子群舞《梦·宣》

《梦·宣》是由中央民族大学编排的原创舞蹈作品,讲述了在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曾经有一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古格。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没有了古格王朝往日的辉煌,仅留存有蔚为壮观的王朝遗址,大殿壁画中有这样一组壁画,十位身穿盛装的女子身前交叉手相连,踏歌而舞,壁画上的女子表情平和,舞姿端庄,这就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宣舞。

(一)《梦·宣》舞蹈本体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梦·宣》的舞蹈本体,首先在动作上,《梦·宣》这个藏族女子群舞作品是基于深入阿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且对阿里地区原生态“宣”舞素材收集整理后,发现传统“宣”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保留了在原生态舞蹈中“双手相交”特点。由于“宣”舞的文化背景独特、舞蹈场地庄严、舞蹈服饰华丽而贵重等因素,间接性的限制了“宣”舞体态,在演出时呈现出一种微含,屈膝的体态,同时也限制了舞蹈的本体动作。而《梦·宣》是以古格王朝时期的壁画为“引”,以”梦”为桥梁,连接现代的新时代“宣”舞。《梦·宣》中主要从步伐进行了创造性与创新性,充分塑造了脚下步伐的可行性,例如:“宣”舞的基本步伐有“平走步”“前抬步”“横步”等步伐,但艺术舞蹈《梦·宣》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在遵循了其规律的基础上对阿里地区(札达县与普兰县)进行了融合,使得脚下步伐丰富多彩,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其次在舞蹈动律上尊重了原生态“宣”舞中重拍向下的特点,并且为了凸显创新性发展增影响力和感召力加大了力度和幅度,以膝部的屈伸和慢板节奏的步伐,承托出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敬畏。

(二)《梦·宣》舞蹈编导的创造性与与创新性

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藏族女子群舞《梦·宣》的编导主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作:第一个方面是在生态学角度下原生态环境中对舞蹈素材进行提炼;第二个方面是从文化角度上考虑,对“宣”舞流传地在尊重当地文化之下进行舞蹈素材提炼。第三个方面则是编导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解加以创造和创新。舞蹈作品中的“梦”就是现实和过去的一个交织,“梦回古格,天上阿里。”首先,在第一、二个方面,笔者通过查阅了解到编导曾多次进入阿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采风,与藏族人民同吃住,对藏族人民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对古格王朝遗址上的壁画进行入微的观察以及对阿里地区和“宣”舞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和“宣”舞艺人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对“宣”舞蹈进行了大量接触,收集了大量原生态“宣”舞舞蹈素材,为舞蹈作品的产生做好了铺垫,为舞蹈素材提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文化背景的自身感受,对“宣”舞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为编创“宣”舞整体文化背景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例如:《梦·宣》大多数的舞蹈行进方向都是以逆时针为主,与大多数藏族舞蹈顺时针方向不同,主要是因为宣源于西藏苯教祖师丹巴辛热米沃切时期阿里地区的一种舒情歌舞。在典籍《无垢经》中有记载:“雍仲苯为右转经,若同鸭之禀性具有骄步而不骄,急而不急,且具缓慢步态,向右转而行之[5]。”因此”苯教“以逆时针旋转为主,《梦·宣》尊重文化背景舞蹈行进方向都是以逆时针为主。在第三方面,如何将古格王朝遗址壁画中的“宣舞从”抽象化”转变为“具象化”的舞蹈,编导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作和创新,例如:编导在舞蹈中通过双手的连接方式进行创作与创新,原生态的”宣“舞有着”手手相交”的特点,主要分为“顿宣和“加宣”两种,“段宣”是身前叉手表演,一般为上层人士和寺院活佛表演时才跳,而“加宣”则是双手相交于身后表演,双手交后则是一种礼节,以表尊重。编导除了延续两种连接方式以外,创新出了许多不同的连接方式,变化了拉手的形式、分组与人数,充分发挥了“宣”舞中人人相互之间用手以“连接”这一素材的可塑性,从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手手相交,不仅仅丰富了舞蹈剧目的意象同时也表达了编导所想表达的意愿[6],更使观众感受到“宣”舞在新时代所展现出来的力量。

(三)《梦·宣》新时代审美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基于新时代、社会矛盾这个大背景下,也就要求艺术创作要符合时代审美进行吸收、融合、转化并创新发展,并体现在不同领域,层面和服饰上,而《梦·宣》这个舞蹈作品则是从舞美、灯光和服饰方面对观众新时代审美需求的一个创造和创新。首先,在舞美方面,舞蹈充分凸显出了在队形调度、流动方面,对舞蹈本体的美化作用,不仅仅是一种线条美,更是一种形式美的体现。通过对《梦·宣》的观察,发现舞蹈作品中,围半圆、围整圆、“s”形曲线的传统调度多次出现在舞蹈作品中,在舞蹈队伍流动形式上是以逆时针为主穿插着顺时针的方向。其次,在灯光方面,由于该作品是采用时空交错的概念,用现代手段复现古格王朝遗址壁画中十位少女“宣”舞的形态,舞蹈开始用沉闷的定点光烘托出壁画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沧桑之感,随后仅用一缕微弱的追光打在领舞身上,展现出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就像一束微弱的阳光照映在壁画之上,让人们浮想联翩,吸引观众后将其他舞者一一照亮,同时舞台的后侧区域还是处于昏黑的状态。在A部分运用了冷色(日光色)的灯光,有条不紊的打在舞蹈演员身上,舞蹈演员的流动使舞蹈队形的线条感和流动感更显眼。进入B部分随着舞蹈进入快板灯光也逐渐明亮起来,色调由冷清转为温暖,仿佛梦回古格,音乐、灯光、舞蹈构成了一种和谐欢快的氛围。舞蹈多次运用冷暖灯光的对比,以现代化手段对舞台进行明显的区域划分,明暗对比。冷暖对比拉近与观众的感官运用,充分展现了舞台灯光色调对作品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最后,在服饰方面,最终《梦·宣》演出服饰是以一种交融的形式呈现,针对在舞台表演的特殊性,除了将普兰“飞天”和扎达服饰交融以外,还根据观众审美的时代性,对”宣“舞的服饰进行了创造和创新。在服装款式上结合了作品双重空间交织,“梦回古格,天上阿里”的思想,联系壁画,最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则是将古格王朝遗址中关于十位“宣”舞舞者的壁画,照映于演出服中,舞者们背对观众,横站链接在一起就行成了完整的古格壁画像,各舞者分开时披肩所展示的壁画,红色的复古色调也塑造了历史的厚重感。

(四)《梦·宣》时代发展需求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梦·宣》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五个字“触、通、悟、化、提”,“触”则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大量接触,“通”则是通过大量接触传统民间艺术在意识上得到的升华,“悟”则是将不同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化”则是将不同传统民间艺术比较的结果化其为我用,“提”则是将化为我用的素材结合时代背景,人民需求,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一个加工融合升华,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之基。

三、关于时代背景下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宣”舞的思考

《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表现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时代的前进步伐中,文艺作为重要的载体,传统民间艺术“宣”舞是必不可缺的板块,文艺工作者是链接传统民间艺术“宣”舞与人民的一个桥梁,作为重要的桥梁,是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舞蹈作品的关键节点,要深刻领悟《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精神,对“原创性,时代性”“创造性,创新性”产生多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使“宣”舞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成为包含深刻的文化背景时代内涵的舞蹈艺术,而且成为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同时通过”推出去“让更多的大众了解并喜爱上这种舞蹈文化。

四、结语

新时代传统民间藝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时代要求,必须充分深挖隐藏在”宣”文化内部的艺术价值核心并经过加工、提炼、并归纳出展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行交往、交融。在尊重中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前进道路的法制之上,抓好主动性,运用多维度,多层次与新时代紧密联系,赋予传统民间艺术以新时代的内核和表现方式,通过对内核和表现方式的互相交融,推动传统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生,破立并举使其涅槃成凤。

参考文献:

[1]商志晓.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J].前线,2022(12).

[2]李沁芳.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12).

[3]丹增次仁.三新、三美、一闯——评析新创编的《鲜舞》[J].西藏艺术研究,1994(2).

[4]孙华,霍巍,施劲松,等.三星堆考古与中华上古文明[J].中国社会科学,2023(1).

[5]旺瓦格西·旦增珠扎,拉先.苯教常识问答(摘登)[J].西藏研究,1999(4).

[6]刘璟璇.“宣”舞舞台语域的审美探索[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7]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J].电影艺术,2014(6).

作者简介:曾怡(2001—),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藏传统舞蹈。

猜你喜欢
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新时代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校外事工作管理的思考与创新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
“源原之辨”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