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浪漫 呼和浩特

2024-05-21 18:42潘亚男
新航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烧麦青城昭君

潘亚男

当巍巍阴山与滔滔黄河在莽莽神州相遇,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携手相融,孕育出璀璨的草原明珠——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青色的城”。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史迹,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雪花飘来,青色的城被覆盖上白色,白与青流动起来,变成一幅冬日浪漫图。

文化传说,源远流长

呼和浩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这里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行走其中,文化浓郁,受益匪浅。

【大召·塞上老街】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大召·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寺附近,全长380米。独特的民俗文化、明清古韵,都在这条街里凝成了缩影。街道两侧分布着许多博物馆、文物店、老字号,漫步在这条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街上,可以参观民俗风情、购买地方特产、品尝风味小吃,好不惬意。

【昭君墓、昭君博物院 】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数千年来,昭君出塞的传说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登上墓顶,可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昭君墓参观内容有:青泉牌坊、石雕嫱云、和亲铜像、董必武诗碑、昭君出塞陈列、昭君诗碑廊等。

走进陵园,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峨眉秀发,衣袂飘飘,目视远方,栩栩如生。

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据说“呼和浩特”的“青城”就是因青冢而得名的。由于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晚霞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夕如枞”。

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现在已经建成为以王昭君墓为核心区域,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遗址性博物院。园区内整体建筑群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绿色为载体的旅游胜地,是展示和普及匈奴历史文化、昭君特色文化、草原丝路文化及和亲文化的重要平台。

青城大地,处处是景

走进这座草原都市,有文人笔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有“金戈铁马入梦来”的豪迈,更有“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的眷恋。绿水青山绵延逶迤,休闲绿地繁花似锦。环城水系犹如玉带环绕,水面澄净、波光粼粼,青城一片青葱,让人爱上这里的万物。

虽然现在不是来草原的最好时节,但总要憧憬一场肆意妄为、草原驰骋,等春暖花开,和风轻柔,我们相约草原约会。

【敕勒川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民歌所描述的地方,就是这里。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野马图村,占地总面积约3万亩,是融合休闲旅游、生态研学、体育运动、会展活动、马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草原生态功能区、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草原观光区和旅游综合体,目前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城市“后花园”。

溫度适宜的时候,行走在敕勒川草原,沿途草木葱茏,浓绿的樟子松与国槐,挺拔的白蜡和杉树,嫩黄的金叶榆,一丛丛的丁香……抬头远望,起伏的山峦长满了生态林、灌木、绿草,苍翠欲滴。一条木栈道通向草原深处,一顶顶白色的蒙古包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绿色大地上,花香、草香扑鼻而来,翻滚着绿色波浪和争奇斗艳的花朵勾绘出一幅醉人的草原美景。绿草青青,碧波涟涟,一幅幅美景令人陶醉,景区循环播放的《敕勒歌》,带人走进历史的岁月。

【哈素海湿地】

敕勒川景区内有哈素海湿地,由黄河自然冲击形成,原为黄河故道,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湖内鱼类众多,湖面芦苇呈片状生长,号称“大青山之肾”,这里拥有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等多种资源。

置身哈素海,极目远眺,只见晴空碧水,蔚蓝一色,蒲萍丛丛,轻舟点点,你会觉得哈素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如果你停舟湖中,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看群群野鸭出没苇丛,听远处高亢嘹亮的渔歌和近旁鱼跃出水波清脆的声响,你会感觉哈素海像一首诗。

城市烟火,人间喜悦

呼和浩特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去年,周杰伦在这里连开多日演唱会,那些承载很多人记忆的歌曲响起,让歌迷热泪盈眶。城市就是要充满流动的情感,才会鲜活明亮,呼和浩特人热情开朗,城市中的角角落落都透着这座城的好客。

【绿色的草,流动的白】

提到乳制品,谁人不知“伊利”与“蒙牛”,两大品牌并驾齐驱,成为乳业中的佼佼者,驰名中外。来到它们的发源地——呼和浩特,踏上绿色的草,感受流动的白。

伊利集团乳都科技示范园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川、金山开发区,伊利工业旅游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与小牛进行亲密接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业文明史,品尝伊利的高品质产品。

蒙牛工业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旅游区主要通过在生产车间设计参观通道等方式展示蒙牛牛奶、酸奶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成品的全线生产流程。在乳文化长廊,呈现了人类喝牛奶的故事、日常饮奶知识、蒙牛产品功效以及蒙牛营养健康的理念。在这里,还可以带着VR眼镜,走遍蒙牛的工厂。

【恼包村】

在呼和浩特游玩,恼包村是你不可错过的网红打卡地。在恼包村的中心地带,假山环绕,秀水荡漾,石桥弯弯,木船游弋,一幅江南景致跃然眼前。到了夜晚华灯初上,造型各异的精美灯饰,又让这里成了如梦如幻的奇妙世界。

在恼包村看表演,舞龙舞狮、相声戏曲,红火热闹,吹糖人、喷火、变脸等民间绝活也让人目不暇接。在恼包村吃美食,除了进餐馆,驢打滚、麦芽糖、糖葫芦、状元奶茶、桂花糖藕等小吃也是极富诱惑力。带着孩子嗨玩一天,得到的是吃、喝、玩、乐一体的全方位体验。

草原之上,美味飘香

呼和浩特市地处土默川平原之上,北依巍巍大青山,南濒九曲黄河水,西口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也让这里的饮食文化兼容了多元特色,并在传承融合中逐步形成极具自己地域风味的代表性美食。无可复制的地域,独一无二的经典,在这座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城市中,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坚守着塞外青城独特的传统味道,成为生活在这里或者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

【烧麦】

烧麦是塞外青城传统名吃,有“无烧麦,不青城”的说法。呼市烧麦以羊肉、大葱做馅儿,面粉做皮,用专用的烧麦棰擀皮,擀出花边,以皮包馅儿,蒸熟食之。烧麦出笼,皮如蝉翼,形如石榴,柔韧不破,晶莹剔透,味浓肉嫩,鲜香四溢。

吃烧麦一定要配热热的浓砖茶,消食解腻,茶要喝透,再佐以天南地北的闲聊,一顿最地道的呼市烧麦早餐才算完美。百年老店德顺源烧麦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0月,呼市玉泉区正式将五塔寺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为“呼和浩特烧麦第一街”,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羊杂碎 】

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散落着无数个小门脸的羊杂碎铺,每天一大早,一碗羊杂碎,一个焙子,对于那些喜食羊杂碎的本地人来说,便是最惬意的早餐了。传统的羊杂碎用老汤熬制,放入切好的羊肺、羊肚、羊肠,越熬越香。羊杂充分吸收了老汤的味道,酥烂绵软,醇香味美。一碗上好的羊杂碎端上来,碗面上漂着一层透亮红油,冒尖一簇绿色香菜末儿,单从视觉诱惑就要垂涎欲滴了。配上刚出炉灶还热的烫手的白焙子或者牛舌饼,一口焙子就一口羊杂碎,再喝一口油汪汪的辣汤,冬天吃暖心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

【呼市焙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焙子富集了鲜明的地域气息,是呼和浩特人最喜爱的特色面点。做焙子的老师傅凭着多年的经验,一揉一搓一揪,一包一卷一擀,一切一拧一摁,纯熟的手工技艺,赋予了焙子满满的艺术感。传统焙子是用特殊的土炉烤制,香酥可口,外脆内暄,麦香浓郁,香满街头。焙子有白焙子、咸焙子、糖焙子、油旋儿、豆沙焙子,其中糖焙子还有红糖白糖之分,圆的、方的、长方的、三角的、椭圆的,无需炫耀,却暗自用色、香、形,构成面点的豪华阵容,成为呼和浩特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呼和浩特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只有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能切身感受它的多彩、多元、多情,爱上这里的蓝天白云、碧水净土,爱上这里的绚烂文化、壮美景色,爱上这里的清新清爽、舒朗大气,爱上这里醇香美酒、悠扬牧歌,爱上这里真诚自由、热情好客的青城儿女。

猜你喜欢
烧麦青城昭君
烧麦花
烧麦的价格
昭君
青城秋色
昭君
我爱家乡青城美
咏青城
烧麦
青城道味
昭君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