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民阅读的中国模式

2024-05-21 13:40聂震宁
编辑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全民阅读

聂震宁

【摘要】阅读作为一项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社会化行为,近年来持续获得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为应对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引发的阅读转向和专注弱化等问题,各国积极作为,出台措施,充分发挥引导效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国,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倡议,部署实践十余年,已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模式。文章以观照世界各地阅读举措为切入点,对比指出我国全民阅读具有的创新性、文化性、统一性等鲜明属性,总结提炼出全民阅读中国模式具有的五个突出特征,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顶层设计,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并予以落实,加强优秀出版物供给和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等,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切实有效、走深走实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路径。

【关键词】全民阅读 社会阅读 中国模式 全民阅读立法 特殊群体阅读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4)4-011-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4.002

20世纪末21世纪初,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发出了社会阅读危机的警报,并积极采取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有关全民阅读,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从2014年到2024年,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多年时间里,我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成效明显,基本形成了全民阅读的中国模式。

一、应对社会阅读危机:众多国家在行动

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性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再发出的开展阅读的号召,可以看作国际社会对全球性社会阅读危机发出的警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出“全社会的阅读”的号召,并把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提出的行动口号是“书为人人”;1982年,其又一次提出“八十年代的目标——走向阅读社会”的口号。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1]并发表宣言。宣言将开展社会阅读的意义表述为:“希望散居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2]国际组织的法律性决议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般准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为世界众多国家、地区认可,进而被一些国家或地区定为读书日,如2001年日本通过的《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就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日本的“儿童读书节”。[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阅读,乃是针对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社会阅读危机。2002年4月,在欧盟委员会要求下,欧洲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关于欧洲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调查工作。调查报告第三部分显示,欧洲民众图书阅读率降低。[4]

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重视阅读工作,形成了一批有关阅读的调查报告。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中心将1987年确立为“读者年”。1997年成立国家阅读小组,基于其报告形成的《卓越阅读法案》于1998年10月在国会通过。自1996年4月开始的全美“诗歌月”,取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诗句“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3]美国于1996年开展“阅读项目”,即鼓励社区中的孩子及成人读书的活动。该项目的目标是让所有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时具备基本的独立阅读技能。公共图书馆是开展“阅读项目”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主要围绕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展开。[4]1997年,美国提出《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当年末,在全美掀起了一场“阅读挑战行动”,并建立起一支由百万公民自愿组织的辅导队伍。2004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发布2003年普查数据,公布了研究报告《阅读危机》,引起美国社会热议。该报告表明,美国人正在逐渐远离书籍和文学作品,转而接近电视和电子媒体。2007年9月,美国再次发表有关“读还是不读”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人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青少年是读书最少的人群;和过去的20年相比,美国家庭用于买书的费用减少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正在退化。[4]

为确保阅读工作持续有力开展,美国出台了多项法案。2001年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阅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等。2002年,美国正式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8年修订该法案,次年颁布《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决定在小学阶段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为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投入50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出台了《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案》《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等法案,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提出要求,相关立法着眼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对阅读资源的获取、阅读场所服务标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5]

同时期,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2003年新加坡人阅读与学习方式调查报告书》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承认,所阅读的书籍只限于与工作或学业有关的范围,多数人不阅读的原因是“没时间”和“太累了”。即使是有阅读习惯的公众,多数也只阅读与学业或工作相关的书籍。他们选择读物时倾向于励志书籍,往往忽略文学艺术类书籍,难以领略阅读乐趣。[4]

阅读危机在不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2004年8月,国际阅读组织发起的关于非洲加纳东、西部和沃尔特地区文化素养进展BTL和教师教育协助项目ASTEP的评估报告显示,在加纳,小学六年级有超过90%的学生不能或不完全具备该年级所要求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是人类认知最重要的方式,是文化保存、继承和传播最根本的途径。人们通过阅读探索未知、理解世界、展望未来。人类永存,阅读永在,無论出版技术如何发展,载体形式如何变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终究离不开阅读。重视社会阅读,应对社会阅读危机,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流文化行动。

18世纪曾发生过阅读革命的法国,将每年3月确定为全国性的“图书与阅读月”,并在1989年首次举办了“图书节”活动。此后,每年10月14日至16日为国家倡导的“阅读狂欢节”,鼓励读者通过阅读展开思想碰撞,分享书籍之美和阅读之趣,感受文字书写与文学创作之乐,吸引平时因种种原因疏远书本的人重建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其中,最受民众和儿童欢迎的是,在首都巴黎和外省大都市里举行的以文学与美食为主题的“书宴”,其中一个有趣的节目是,在各地的室内菜场或露天集市上,安排职业演员吟诵阿皮修斯、拉伯雷、柯莱特等作家作品中描写美食佳肴的片段。[6]

因15世纪古登堡印刷术发明而成为欧洲大陆阅读风潮始源地的德国,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着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优秀家教传统。1984年,我国作家萧乾赴德国参观一家市立图书馆时惊讶地发现,在一间馆室里,竟然全是三五岁的娃娃们在乱翻着各式各样的图画书。年轻的母亲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馆里来,就是为了“早早地培养孩子们对书的爱好”。[7]到21世纪,德国陆续建立起200多个促进阅读的社团组织,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其历任名誉主席均由德国总统担任。自2006年起,在德国一些地区,孩子一出生就会得到当地公共图书馆赠送的阅读礼包,礼包内装有以塑料、木质乃至布料为质地的玩具书,从小就开发和陶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18世纪曾发生过大众化阅读革命的英国,其大规模的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选择以颁布系列纲领性文件的方式倡导社会阅读。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等机构先后颁布了《未来的架构:下一世纪的图书馆、学习与资讯》《卓越的蓝图:公共图书馆2008—2011:将人们与知识和灵感相连接》等一系列阶段性纲领文件,指导社会团体开展具体的阅读推广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鉴于本国儿童阅读能力日渐退化,英国提出了“举国皆为读书人”的目标,并确立1998年9月到次年8月为“英国阅读年”。[7]2000年至2002年,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等机构相继推动出台各类读者发展计划十余项。英国为“阅读起跑线”项目专设“图书信托基金会”,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专项政策来保障、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

英国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的行业规范,早在1850年就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鼓励地方设立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实现大众对信息和阅读资料的免费获取。2001年,英国出台了全国性的《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并将其中一些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7]

早在1920年就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的丹麦,分别于1987年、1994年对该法案进行了修订。2000年5月24日,丹麦议会通过《图书馆服务法》。该法案一是规定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向公众提供图书、期刊、有声读物、视频资源和其他材料,推动本国信息、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发展。[8]二是规定城市间可通过协议形式提供图书馆共享服务,应努力通过建立分馆或服务点等形式,尽可能提供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必须努力通过参与普通馆际互借服务,为用户提供本身并不具备的资料;市公共图书馆必须与公立学校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三是规定部分类型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的权利。[8]

俄罗斯民族素有家庭藏书的古老传统。据说,其家庭书房的藏书总量曾超过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的10倍以上,户均藏书近300册。但随着时代变迁,俄罗斯人的家庭藏书意识和读书习惯正在不断消失。为遏止这种“人文灾难”的蔓延,俄罗斯2006年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从2007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国家支持和发展阅读纲要全国会议”,与会者来自政府、出版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对该法律的实施效果展开讨论,并提出次年规划。[5]

在亚洲,具有良好阅读传统的以色列,2000年推出面向小学生和初中生的“阅读之乐”计划,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乐趣,将学校转变为阅读社区。2001年,以色列推行“五年基础教育改革计划”,把阅读放在教育改革计划的核心地位。截至目前,以色列已形成各年龄段侧重点各异的阅读课程。2010年,以色列推出“读书月”计划,其间各大城市会举办大量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与读者的见面交流活动,每年都有数十万市民参与其中。

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积极推广儿童阅读活动,很多学校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会先安排10—15分钟的阅读时间。据日本晨读推进协议会统计,2005年暑期,日本全国晨读实践学校达到20005所,总实施率约为51%。为了推动全民读书运动,日本出版社还相继推出浴室防水图书和卫生纸书。[4]为进一步推广阅读,日本各地组织策划开展“图书节”“读书周”“图书馆周”以及“儿童读书周”等活动,并把每年4月23日定为“儿童阅读年”。此外,为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日本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1997年日本修正了《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级,就必须配备专职的图书馆馆员,并且拨出特定经费,以充实学校图书馆藏书,改善设备。为解决大部分学生读书时间减少的问题,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并实施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规定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儿童自主读书活动创造良好环境。2002年,日本又制定了《关于促进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规划》,政府投入650亿日元给学校,用于购买图书,改善晨读环境。[4]日本推广学生晨读的做法一直持续进行。2023年3月28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最新的儿童读书推进计划,明确了2023年至2027年儿童读书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措施。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于2005年首次举办了“读吧!新加坡”活动,从多方面鼓励国人多看书,享受阅读乐趣。2007年1月,新加坡推出了旨在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小学生阅读计划”。主办者推荐了适合本地小学生阅读的定期刊物,并且设立了一个配合刊物的學习网站。教师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并根据学生借阅的图书数量颁发“阅读学士”“阅读硕士”和“阅读博士”等奖状。[4]

印度的基层文化运动致力于帮助印度贫困儿童。基层文化运动组织与印度政府共同领导的“阅读吧,印度”活动,主要针对5岁到13岁的儿童,旨在帮助显著改善印度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水平,这些儿童中有一半人尽管在上学却不会阅读或不会做数学题。这项运动通过在各校开展阅读活动,为教师提供阅读和学习材料,这项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打破印度贫困儿童与家庭文盲状况恶性循环的低成本方法。[4]

综上,为了应对社会阅读危机,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促进社会阅读的举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各类社会团体开展阅读活动,倡导和促进社会阅读;二是在国民教育中加大青少年阅读占比,不断强化阅读的重要性;三是通过立法促进社会阅读,明确开展社会阅读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责任,确定支持社会阅读的资金保障和社会阅读的主要项目。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全民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全民阅读:应对社会阅读危机的中国模式

本文在讨论世界各国促进阅读方面的内容时,采用的是“社会阅读”这一概念,没有使用我国惯用的“全民阅读”这一提法,理由是,据考察,“全民阅读”这一概念乃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我国在对外宣传中将“全民阅读”译作“Nationwide Reading”,直译即为“全国范围的阅读”,截至目前,查阅世界各国尤其是为阅读立法的许多国家,其法规文件的名称均没有使用“Nationwide Reading”(全民阅读),而是“Reading”(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倡社会阅读时也表述为“Books for All”(人人读书)。因此,“Nationwide Reading”特指“全国范围内的阅读”,如果我们直接将他国的“阅读”等同于我国提倡的“全民阅读”,似有不妥。

在我国,关于阅读和全民阅读的内涵区分较为清晰。阅读泛指人们日常的阅读,是古往今来的各种阅读,而全民阅读则是指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提倡的全民的阅读,亦即英文意译的“全国范围内的阅读”。全民阅读提法最早见于2006年4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而后又见于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第一次要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我国主流媒体早在2000年的报道中就已出现全民阅读的提法。

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学习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做法的同时,注重观照本国国情。全民阅读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阅读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从古至今,阅读是从“少数人的特权”向“所有人的权利”发展的过程,阅读是现代社会必须保护的公共文化权益。同时,全民阅读的理念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更加明确和开阔的文化建构,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和统一性。经过新时代十多年来的部署和实践,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进程中,全民阅读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模式。

三、全民阅读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

提出全民阅读这一理念和实践安排,突出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即始终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努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实施党的领导;明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即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总结来看,全民阅读的中国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 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顶层设计,全面持续推进全民阅读立法

2006年4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倡议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推广活动,为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

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全民阅读协调活动办公室。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文化活动,全民阅读首先做到了组织落实。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这是党的中央全会决议首次出现全民阅读活动并对这项活动提出了要求。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是党的代表大会首次部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國家发展战略在新时代正式提出。

2014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部署全民阅读活动。截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11年对全民阅读作出部署。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标志着我国全民阅读进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还通过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促进、保障全民阅读工作持续有效有力推进。

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规划》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要求,明确“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等,以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规划》提出要举办重大全民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十项主要任务,确定了28个全民阅读重点工程和项目。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远景目标。

2013年,国务院决定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纳入立法计划。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据悉,此项立法工作目前仍在积极推进。

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在江苏省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首先在地方实现突破,之后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陆续开展,截至2023年,已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开展全民阅读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實施。该法共六章65条,其中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推动开展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正式纳入国家法律,其合法性地位得以确立。

2018年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该法共六章55条,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运行、服务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分别做出详细规定,其中对公共图书馆为全民阅读提供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2. 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并予以落实检查

2019年11月,中宣部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举行。2009年,中宣部等部门曾在深圳召开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时隔十年,会议名称已经改成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从“活动”改成“工作”,可见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促进全民阅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法治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民综合阅读率显著提升。《意见》提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加大阅读内容引领、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提高数字化阅读质量和水平、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等。[9]《意见》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促进全民阅读工作重要指导性文件。全民阅读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为事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任务。

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把全民阅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年度工作,并对之进行检查和考评,依照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部署、落实全民阅读工作,切实督导、检查、评估,确保全民阅读落到实处。

3. 重视阅读内容引领,加强优秀出版物供给和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我国出版业长期以来开展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评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评选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优秀图书评选,以及文学界开展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优秀文学作品评选,为全民阅读推送了大量优秀读物。

自2013年起,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好书”月度、年度好书评选,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为加强全民阅读优秀读物供给作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一直广泛开展的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曾经开展过多年的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以及全国主要媒体发布的月度、年度分类好书的排行榜,都作为全民阅读重点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时时有好书,处处能读书”,是书香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正在成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国农村全民阅读的公共阅读空间,首先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迅速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展开。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惠及近7亿农村居民。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增长10倍以上。[10]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数量达12.5万个,约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1/5。数字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变成了24小时书屋,弥补了偏远地区农家书屋报纸不能及时投递的不足,而多媒体的内容呈现形式给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增加了吸引力。[11]

2016年12月,为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进程,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1世纪启动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在全国广泛展开,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围绕总分馆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因素展开学术研究,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作为新时代全民阅读新景象的城市书房在全民阅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至2023年,城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国迅速兴起并得到全面推广,为了让读者的阅读更为便利,许多城市将分馆建设成城市书房。城市书房建设大多是在市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基本上属于图书馆业务发展中的自我规范和安排。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项目有30个,其中1/3是城市书房项目。通过多年实践和经验总结,城市书房建设和管理正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乃至法制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全国最美阅读空间”“全国最美书店”和“全国最美农家书屋”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项目入选。这些评选活动在全民阅读的阅读空间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4. 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第10篇第35章第2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分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围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培养,实施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在线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12]《纲要》表现出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可见推进力度之大。

2022年“世界读书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13]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围绕“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展览、论坛、读书活动,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走实走深。

2023年“世界读书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大会聚焦“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主题,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产生了良好而持续的影响。据悉,2024年“世界读书日”,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开展的阅读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

中宣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旅部和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残联、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还分别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其中有在农家书屋工程基础上开展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职工书屋”建设、“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等。自2020年5月起,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这项活动是为推进农家书屋工程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而开展的。活动内容包括主题出版物阅读活动、“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活动、“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小康年 读书乐”视频分享活动、“健康理念 文明生活”阅读推广活动、“携手奔小康”图书捐赠活动、优秀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营造全国活动引领、地方活动各显特色、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多种媒体广泛传播、阅读活动遍布乡村的生动局面。“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通过发掘乡村阅读推广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评选表彰乡村阅读榜样,来带动更多农民开展阅读。[12]

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就全国青少年学生开展读书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等总体要求,以及丰富学生读书内容、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健全读书长效机制、认真做好組织实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激发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总体目标下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因而,《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可以看成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部署。

5. 突出强调全民阅读的全民性,高度重视开展社会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的阅读工作

2006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对开展“书香中国”活动作出部署,要求让更多的出版物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家庭(即“七进”),要建设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农村、书香军营。从此,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相继开展本地区的书香活动。

2022年、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两次发布的“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推介工作入选项目”中,北京“阅读驿站”“职工驿站”“数字阅读服务”“武警部队书香军营建设”“走读广西”“书香飘万家”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让一座城变成一间书房”香山书屋阅读推广项目、“背篼图书馆”“耕读双峰”进校园活动、“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我是你的眼”公益助盲行动等项目足以表明全民阅读正在覆盖到新时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民阅读正在朝着全体人民阅读的方向深入推进。

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和人口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群体的阅读也自然成为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指出国家扶助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对开展民族地区等特殊群体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以来,“天山书香”“书香高原”“草原书屋”“走读广西”“背篼图书馆”等全民阅读活动在民族地区相继开展,有效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阅读,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

2021年10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推动盲人共享新时代文明成果。该工程构建了盲人视听服务的“互联网+”新模式,为400家公共图书馆配置20万台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听书机,为100所盲人教育机构配置1000台盲文电脑和盲文电子显示器,借助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协同开展持续性阅读推广和知识文化服务,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350余家公共图书馆已面向盲人读者开展借阅服务。与此同时,我国盲人读物出版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入《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的决定。该《条约》是世界上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将进一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得文化和教育的权利。我国加入该条约,标志着全民阅读为盲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全民閱读活动中,笔者还考察过许多特殊群体,有残障人士群体、老龄读者群体,还有监狱中的服刑人员等。笔者真切感受到全民阅读给这些特殊群体带来的关怀和帮助。2023年,笔者前往一所女子监狱考察,发现监狱的管理人员以很大的热情将“书香监狱”建设付诸行动。他们为了让服刑人员更好地走向新生,努力为服刑人员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而服刑人员的阅读兴趣以及写出的读后感让笔者倍受感动,更从一个特殊角度感受到了全民阅读中的中国特色。

结语

我国全民阅读发轫于21世纪,在新时代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有了较大发展,前后历经20余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前正行进在深入推进的新征程上,虽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模式,但距离书香中国建设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讨论全民阅读中国模式的意义和特点,乃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推广经验、走深走实。正如人类社会的阅读未有穷期,全民阅读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需要持续落实和切实推进,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和创新,着力于全民族阅读力的全面提升,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1995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历史上的今天[EB/OL].[2020-04-23].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23/19/50726256_

907931355.shtml.

[2] 我读书,我快乐[EB/OL].[2024-03-23].https://www.doc88.co.

[3] 张麒麟. 国外阅读立法对阅读推广的影响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23):11-16.

[4] 王翠萍,宋志强,张艳婷. 国外阅读活动现状及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2009(9):77-80.

[5] 赵宸. 发达国家全民阅读立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南京社会科学,2015(4):95-100.

[6] 徐雁. 书爱众香薰: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使命[J]. 图书馆杂志,2011(11):33-38.

[7] 徐雁. 精彩纷呈的海内外全民阅读活动[J]. 阅读,2016(15):3.

[8] 徐同亮. 国外阅读领域立法分类探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1):81-84.

[9] 鲁艳敏. 全面推进全民阅读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J]. 新阅读,2021(10):6.

[10] 张昆平. 全国农家书屋藏书超10亿册[EB/OL].[2015-11-1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3/c_128424118.htm.

[11] 陈含章. 农家书屋工程十五年:追溯、历程与建议[J]. 出版发行研究,2020(11):5-14.

[12] 全民阅读纪事[J]. 新阅读,2022(4):73-80.

[13]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J]. 人民周刊,2022(8):22.

The Chinese Model of Nationwide Reading in the New Er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Main Measures to Cope with Social Reading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NIE Zhen-ning(China Publishing Group,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 Reading, as a social behavior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peopl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version of reading and the weakening of concentration caus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s like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aken active actions and introduced measur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effect,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China, as a national initiative, nationwide reading has been deployed and practic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basically form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Chinese model. Starting from reading measur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clarifies the distinctive attributes of nationwide reading in China: innovation, culture-centric and unity. For example,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reading activities for the masses, incorporate national reading into the work responsibilities of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implement them, and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excellent public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ading spaces.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and extracts fiv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model of nationwide reading, which provides basic experience and important paths for promoting national reading work effectively and deeply.

Key words: nationwide reading; social reading; the Chinese model; nationwide reading legislation; special group reading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全民阅读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全民阅读活动与公共图书馆推广服务研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