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卷”挺好

2024-05-21 11:27董冰
大学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内卷躺平梯子

董冰

编者按:当下,又出现一个关于年轻人的网络新词“淡淡综合征”。这并非医学上的正式术语,而是指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情绪淡淡。对此,大学生们怎么看?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就在近日,被互联网诊断为“淡人”。

诊断标准为:不追求过度的刺激或享受,经常以“老僧入定的淡薄感”和“要死不活的松弛感”示人,主打一个随缘。

曾经的卷王之王,说的就是我

然而在成为“淡人”之前,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浓人”,也就是老话常说的“卷王”。做事情风风火火,遇到机会就“我!我!我!”,希望把握所有机会,追逐各种体验。研究生阶段用一年时间把空白的简历卷到满满当当的两页,每天的日程表必须要排满,并且相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而我就是一个榨汁机,每天挤啊挤啊不停地挤。

不仅卷自己,我还卷导师。看到导师像树懒一样慢吞吞的样子,我急得跟在导师身后絮叨:“师父啊师父,您卷卷自己吧,嘉宾邀请了吗?师门的就业问题考虑了吗?别的组都开始组内预答辩了,您怎么还不急呢?”

卷完导师,又带着下一届的小朋友们一起卷。我建了一个名为“仰卧起坐内卷群”,时刻提醒小伙伴们:可以偶尔仰卧,但是要记得坐起来继续学习。这时候,我们组内学认知行为疗法的师兄就会用“二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的表情对我说:“你这太卷了,当心躺不平又卷不赢。”我对此嗤之以鼻,继续把焦虑化作内卷的动力,卷培训、卷实习、卷工作整个人处在“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的状态。

那时候,我会行色匆匆又手忙脚乱地奔赴一件又一件事,会经常忘事,吃饭索然无味,睡觉辗转反侧,忽略朋友的情绪,也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变得糟糕的人际关系中继续慌乱地道歉。后来我才知道,描述这种状态有个专业术语叫做“解离”。

看似做了很多事,但是不仅无法享受过程,有时候还有想破坏和放弃一切的冲动,时刻想要“发疯”,和别人沟通的语气也变得生硬,最后终于收获了大学生“最优美的精神状态”——质疑颠婆,理解颠婆,成为颠婆。

频繁的上火、脱发、失眠和脾气暴躁,让我开始重新觉察我的状态:我为什么要这么卷?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想要做这些,还是内化了社会的焦虑?我有好好地照顾自己吗?

有天夜里,我没有给自己安排任何事,只是静静地用双手拥抱着自己、陪伴着自己,这时候我才感受到那股浓烈的、被压抑很久的情绪:有委屈、难过、无助和迷茫。我轻轻安抚着自己,心疼自己很多很多秒,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专注地、用心地和自己在一起了?“你真的辛苦了,很不容易,而且真的好棒啊,支撑了这么久!不如看看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舒服一点?”我轻轻对自己说。

也许是在这天,也许是在之后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做事享受过程,不焦虑结果,只要努力了,接受全部的结果,哪怕是失败,“都行,都可以,没关系”。就连北师大冬日限定——乌鸦的粑粑落在了鞋子上,也一改往日的焦躁,只是回家淡淡地拿湿巾擦去了事。

“变淡”后,我整个人都好多了

变淡之后,我仿佛成为一个人形卡皮巴拉,很少有事情会再激起我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前会焦虑于就业,担心学心理学的未来没前途,所以就各种卷实习,一个人同时忙活十几件事,成天处在抓狂状态。但是现在会更平静,一方面,谁没卷过呢?卷过让我知道自己有卷的能力;另一方面,谁能懂得淡的好?变淡让我允许自己落于人后,不再事事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而是学着享受每一个当下的体验和过程。

变淡后,我会为一朵花停下。初春,去看那细细的花枝和渐变的花瓣,还有那微微卷曲的花蕊。我看到冬青的嫩叶,看到玉兰的盛放,也看到同在春季开得或早或晚各色各样的花。感谢我没有花粉过敏,可以骑行在开满春花的马路上,任由香气掠过鼻尖。迎着暖阳,感受着还带着凉意的微风,我感受着这淡淡的喜悦,觉得这样就很好。

不仅自己变淡,我还捎上父母一起变淡。过去,每当我和父母分享喜悦的事情时,他们都会把我拿来和别人比较,或是用泼冷水的方式表达担心。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实习,努力工作后得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我当时非常开心,兴冲冲回家把好消息告诉父母,结果我爸听完立刻说:“不要掉进钱眼儿里去了!”当时我真的非常委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装作不在意,接着卷到他们满意为止!

现在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说:“老爸,我相信您是为我骄傲和开心的,也明白您的担心,但是如果每次我兴冲冲和您分享好事得到的都是一瓢冷水,以后我还会愿意跟您分享吗?”没想到,平时习惯板着脸皱着眉的爸爸听完后说:“确实这样不太好,我的表达方式不太对,不应该用焦虑的方式来表达关心。”妈妈也笑笑说:“确实,幸福不是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自己体验到开心最重要。”我爸在旁边一拍大腿补充道:“对嘛,而且每一种经历都会有收获!”我又推荐他们看一些书,把注意力放在自我修养提升上。最近,《庄子》《道德经》这些传统文化书籍成了他们的最爱,真是越淡越有品味啦!

做个“淡卷”,挺好

每当看到网络上评价年轻人躺平、低欲望、没有行动力的时候,我往往只是淡淡一笑,淡淡划过,然后淡淡在心里来一句:“要你管哦!管好自己吧先。”主打一个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指责他人。

人们恐惧变淡,害怕躺平,也许害怕的是躺平变成摆烂,变得再也无法适应这个你追我赶的环境;也许恐惧的是一旦躺下就再也无法起来,离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越来越远事实上,焦虑和内卷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永动机,它只在人们一定的抗压能力内发挥功能,副作用却是人们无法享受过程和快乐,而要一直行色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一旦焦虑爆表,超出了身体的负荷,人们就会立刻陷入一种巨大的空虚和无意义感中,仿佛溺水的人只能在无望中慌乱地扑腾和挣扎。

從事心理咨询行业,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在精神专科医院实习以来,我见到了许多呈现躯体化症状的患者,比如伴随严重的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的,是身体疼痛、胃部不适、躯体僵硬、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这其中青少年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我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普遍都有非常高的期待,而且焦虑程度非常高。他们从小给孩子灌输很多观念,比如,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没法上好的大学,没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这辈子就完了!好像一步走错,要终生悔过。仿佛人生的容错率特别低,低到只有成绩好这一个出路。

然而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他们越在意父母,就越会内化父母的高要求,把它变成心底的声音,像复读机一般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然而现实的落差又会让他们感到挫败,挫败累积久了就成了自我怀疑。但是又不想让父母失望,所以有些孩子就通过“生病”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我生病了,就可以被原谅了?就可以暂时先歇一歇了?就可以先不用面对注定失败的结果了?这时候家长往往也非常着急,孩子生病又休学,什么时候才能上学,怎样才能治好?可是,值得思考的是,难道不是这浓浓的焦虑,才逼得“生病”成为孩子们寻求喘息的最后的避风港?

我喜欢在咨询中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我们一起在路上走,你问:“我需要一个梯子,可以和我一起找梯子吗?”如果我简单答应了和你一起找梯子,也许我们会感到辛苦又挫败,因为梯子确实不好找。但是如果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找梯子,你说:“因为我要爬树呀!”我继续问:“那你为什么需要爬树呢?”你回答:“因为我要摘苹果。”最后我问:“那你为什么要摘苹果呢?”你说:“因为我口渴了。”你看,我们真正的需求是那个梯子吗?不是,而是解决口渴。当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需求后,就有了更灵活的选择,可以喝水,可以买饮料,可以吃水果,还可以喝汤。所以,我们要的真的是焦虑本身吗?

在别人眼里,也许现在的我依然很卷,但是我不再盲目、不再内耗,而是更加平和、更加稳定。清楚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明白了自己的能力边界,淡淡地卷着,做个“淡卷”又何妨呢?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内卷躺平梯子
不要让“躺平”心态蔓延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躺平 花香自来
梯子(外二首)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