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教育舆情影响与受众从众心理研究

2024-05-21 00:18杨亚琦
公关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自媒体

杨亚琦

摘要:自媒体为舆情传播提供了多渠道、多功能的工具载体,信息的传播更加公开、透明和便捷。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后真相时代网民受众不再关注真相如何,在自媒体教育舆情传播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了恶意编造新闻引发舆论网民从众、网暴他人等现象,根据近两年自媒体教育舆情的相关研究与案例,本文试探究网民受众的心理,提出对教育舆情的解决策略,致力于营造网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自媒体;教育舆情;网民心理

引言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书刊等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会受到机构的层层把关[1]。自媒体是指个人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将自己在日常所获得的新闻和信息以个人的方式向外界进行传播和发布方式[2]。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自媒体新闻的传播具有更好的公开性、透明性和便捷性、迅速性,我国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的自媒体时代[3]

“后真相时代”一词来自于美国Ralph Keyes撰写的《后真相时代:现代生活的虚假和欺骗》。有研究指出后真相时代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忽视社会的客观事实,反而盲目的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通过强化某种特定态度和论点,以达到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支持率的目的。后真相时代事实和真相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对于这一事件所表露出的情绪的关注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4]

自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事件后,全球开始进入到“后真相”时代。基于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媒介越发的广泛,“后真相时代”个体变成了舆论的主体。在我国,教育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媒体表达自己关于教育的观点、意见、态度等,在网民表达个人观点、态度等的过程中,教育舆情就形成了,而在教育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群体极化、利益相关等因素的影响,网民受众对于某些教育舆情存在盲目和盲从的情况,而网民受众的这种从众心理又对教育舆情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心理学上来说,从众心理是指在面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会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放弃自己原有的见解,转变自己的态度,来使得自己与群体的意见和看法保持一致[5]。网民受众在面对一些应激性和未知的事件时有着从众心理,存在着改变自己观点迎合群体的行为。对于网民“从众心理”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前人研究结果,“由于网络舆论强势的影响,先前许多存疑的个体通常选择沉默面对,或加入舆论占优的那一方,这又导致越来越多的不知情的受众蜂拥而至”[6]。这是一种盲目性的从众现象。比如在南大“流产女生”举报事件中,网民群体的立场由于舆论和信息的传播出现了多次偏转,网民从一开始到最后选择往往是沉默面对或者加入舆论优势一方推波助澜。在这个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后真相时代,能否成功的化解网络上的汹汹舆情,避免不知情的受众盲从、盲信,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公权部门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是一种极大考验。

一、教育舆情

(一)教育舆情概念

教育舆情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舆情主体对有关教育的中介性社会事项所持有的社會态度。教育舆情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主体、客体、中介性教育事项和空间[7]。教育舆情是舆情的子概念。如今的教育舆情更多的是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表达出来,表达更具可视性、即时性与视觉冲击力。

(二)教育舆情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教育舆情的研究开展较迟,对教育舆情的基本理论研究开展较少,目前教育舆情的类别、表现形式和各个基础传播要素之间传播规律、教育舆情事件形成过程、传播特征等已有了研究,但是尚未有研究者更进一步了解和挖掘舆情传播与受众心理、情感等的关系,对于网民受众在教育舆情传播的过程中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这些问题也都尚未明确,亟待解决。

二、网民受众的从众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网民受众的从众心理分析

根据前人研究的结果发现在自媒体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络受众出现从众心理大多是由于蝴蝶效应、晕轮效应、反沉默的螺旋效应和网络群氓效应等四种心理效应[8]

1.蝴蝶效应。所谓蝴蝶效应是指一个微小的初始变动条件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在自媒体舆情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仅仅是在其中某一次舆情传播过程中失真,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在胡鑫宇事件中,在一开始舆论较为平静,网民受众都等待着官方的通报。但是陈某贵等自媒体大V在其中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恶意杜撰了许多不实的信息,官方却没有第一时间介入控制,导致后续影响十分恶劣。陈某贵等大V成了“轻轻扇动翅膀的蝴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舆情,且舆情内容以及网民认可的“真相”与真实截然相反。在此期间以及随后即使官方多次及时通报事件进程,依旧有不少网民受众依旧固执己见,在这时候,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新闻报道中对于事件的一方明显偏颇,尤其是对事件中的弱势群体习惯性地予以情感倾斜,报道的立场总是站在相对“弱势”一方,刊登报道的内容就如同晕轮效应的光环,看似夺目,实则虚幻。根据“河南叶婷”等事件不难发现,人们对于首先发声且表现出弱势的一方表示格外的同情,而这就导致一些人利用这种心理,在网络上掀起舆情浪潮诱导舆论传播走向来以此获取私利。

3.反沉默的螺旋效应。倒置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为反沉默的螺旋。它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这在舆论反转事件中尤为严重,在舆论还未反转之前会偏向一方,一旦舆论发生反转,网民立马会偏向另一方。勒庞将之称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9]。如南大“流产女生”举报事件,在这一事件中,网民受众对于南大的官方解释并不关注,相反一直希望通过汹汹舆论来为南大施压,而等到事件水落石出以后,才察觉个人的错误,态度立即反转。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于群体而言,只知道一种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在面对提供给的各种意见,群体成员往往会全接受或全拒绝。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深刻诠释了舆论反转中受众的心理转换。

4.网络群氓效应。群体并不会进行推理,当群体中出现一种相同的思想的时候,这种思想就在人群中迅速地传开,并支配着群体的行为和认知。美国心理学家阿西指出3个人的多数就足以使人的从众性达到极点。俗语云“三人成虎”,网传漯河的150元中招专用跳绳,漯河教育局多次发布通告称系属谣言,且已经报案。但是依旧还有许多人固执己见认为无风不起浪,且坚持认为其他人也认为此事属实,就应该是真的。

(二)网民受众的从众想象影响因素分析

统合前人对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自媒体舆论和从众心理等诸多相关研究,互联网舆情传播过程中网民受众出现从众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因素方面,自媒体人的自律意识低下、法律意识薄弱、网民的文化水平低、见识短浅是自媒体信息传播无规制性,诱发网络受众盲从、盲信的原因之一。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下降是近来自媒体平台出现不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因[10]

其次是来自外界的信息影响和规范影响。信息影响是指处于集体中的个体,在面对事件,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时候,他们常会认为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规范影响是指个体为了免遭拒绝而与群体保持一致,以此来获得群体的接纳和赞赏。信息影响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行事,规范影响的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喜欢[11]。在面对一些事情时,部分个体不懂得如何解决和处理相应的事件,就会上网搜索,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参照,模仿学习他人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到该做法是否正确和有效,这就出现了盲目从众的现象。

其三是政府对于自媒体舆情的关注度不够,低估了自媒体的舆论力量,舆情危机意识不强。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却低估自媒体的舆论力量,舆情危机意识不强,舆情引导的方式与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同时地方政府也忽视了对自媒体的舆情监控,没有较高的敏感度,错失最佳危机处理时间。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相应的舆情预警机制不健全,存在一些技术与意识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了解民意甚至不能在网络中捕捉到民众的舆情诉求,等到危机事件爆发时、舆情形成后,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来缓解网民的情绪[12]

三、自媒体教育舆情传播下受众盲目从众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和受众的网络底线思维,政府和平台做好积极的引导

自媒体道德和法制的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每一位网民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媒体朝着良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世界,每一个网民都要提倡遵守网络自媒体道德规范。某些时候网民的网络言语、行为是他们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方式,社会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并且妥善处理好网民们的合理诉求,更要指引他们正确规范自身的网络自媒体行为,合理的提出诉求,成为网络自媒体道德和法制建设的主人。

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各个自媒体平台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发布声明、通告宣传等方式,来鼓励大众传播真实的信息,不盲目跟风偏信、传播未经过任何考证的虚假新闻。同时告诫网民发表个人评论时保持理性的态度,减少情绪化的言论,以保持舆论环境的和谐有序。如有舆论风向比较激烈,内容变换较为复杂的新闻,政府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发声,引导公众关注重点内容,澄清不实信息等。

(二)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媒体时代舆情危机新变革,完善网络教育舆情应对长效机制

当下有一些地方政府将目光局限在传统媒体上,忽视了自媒体的出现对于网络教育舆情的变化影响,以至于地方政府在应对舆情时容易忽略自媒体的舆论力量。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舆情危机新变革显得尤为关键。政府要积极设立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监督监管条例、强化互联网法制意识,建立适配自媒体的法制章程、建立自媒体监察和追责制度,政府更需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要正视舆论现状,正面引导公众情绪,把握“黄金4小时”,及时引导舆论走势。

公众习惯于自媒体带来的言论自由,而对言论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没有充分的认知,因而要强化群众在使用互联网时候的法制意识,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贴合自媒体时代特点的法律规范,是引导公众规范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基础。因此国家出台一套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尤为重要。由国家设立监督条例,进行法律监管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符合法治社会统一的行为准则,能达到一个最佳的监管效果。同时政府可以设立网络行为的“征信”系统,对于在短期内多次触及不合规行为的个体,登记在案,作为一种预警系统,对于“征信”不佳的對象,监管部门可以对这类用户进行重点筛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程度的互联网使用门槛等。

(三)网络自媒体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

将网络舆论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需要从舆论发布的源头出发,各个自媒体平台是发布网络舆论的主力军,因此要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既要如实发布信息,又要加强对于自媒体人所发布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于不良、不实、易引发网络受众盲目从众的信息要及时加以清理,对于多次发布不实信息,误导舆论的用户要及时给予严格的处理,封号或者提交网警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对于一些消极舆论,网络自媒体平台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行业的规定和伦理对消极舆论及时进行引导,更要及时、准确的对不遵守道德规范和损害国家利益的网络传播媒体进行惩罚和取缔。

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网络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我国进入了互联网3.0时代,信息传播媒介的新变革,促进了自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自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地位。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公开性、快捷性和便利性等优越之处。但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人而言,自媒体创作者缺乏专业培训和素养,极易发布或者转发一些不良不实的信息,造成喧嚣的舆论,对社会和网络受众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而在这“后真相时代”一些网民更关注情绪而不是事件的真相,同时又由于其本身认知较差等原因,极易被互联网上的不良不实信息所误导,出现偏听偏信、盲目从众等情况,并且对虚假信息奉为圭臬,大肆宣传,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可以从出台自媒体法规、完善舆情应对机制等方面着手,自媒体平台可以从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出发,而自媒体从业者和网民要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政府、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人和网民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网络受众的盲目和非理性从众现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和互联网环境。

本文系1.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心理学视角下后真相时代教育舆情的困境和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898);2.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大数据时代河南网络教育舆情的传播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706);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媒体的舆情影响与受众从众心理研究》(商社规办[2022]5号)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云兰.自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传播安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2]全开祥,黄廷原.自媒体时代社交App的传播策略与运行研究——以微博和微信为例[J]. 新媒体研究, 2018, 4(12):4.

[3]朱迅.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

[4]江悦.“后真相”舆论的政府应对研究[D].江苏大学,2021.

[5]于佳.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道德底线规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6.

[6]陈志霞.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1.343.

[7]申雪超.网络教育舆情的形成与引导研究[D].河北大学,2021.

[8]王钰惠.自媒体传播失范信息的法律规制[D].吉林财经大学,2022.

[9]刘建新,杜玲霞.群体心理视阈下的网络民粹主义心理成因及其疏导[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02):78-82.

[10]高燕林,何艳.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面临的挑战及治理路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2):4.

[11]岳恩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12]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路径探析[J].科技传播,2021,13(07):143-145.

(作者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后真相时代自媒体
后真相时代慢新闻研究
“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运用
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域中“后真相”时代成因浅析
后真相时代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
2017,国妆产业在“后真相时代”的三个真相
默克尔面临的“后真相时代”(观察家)
浅谈自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