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教授临证特点浅析

2024-05-21 08:17钱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5期

*基金项目: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78号);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36号);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名医专项项目(云卫人发〔2022〕8号)

第一作者简介:钱锐(1974-),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病内分泌的中医防治研究。

摘要:艾儒棣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教学名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师从文琢之老。临证50余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医技精湛,临证开阖挥洒又植根于经典,特别重视脾胃功能;遣方特点鲜明用药独到,对小剂量药物配比、藤类药、虫类药、地方药、相反相激药对等都有深入研究;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皮肤护理、心理调摄、特殊方法、饮食忌宜等等每每配合应用,临床不仅仅皮科外科疾病,很多疑难杂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艾儒棣;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5-0012-03

艾儒棣教授师从文琢之老,是全国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教学名师。艾儒棣教授临证50余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医技精湛,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皮科外科。艾老临证开阖挥洒又植根于经典,遣方用药特点鲜明且丝丝入扣,同时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皮肤护理、心理调摄、特殊方法、饮食忌宜每每配合应用,很多疑难杂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每感精妙现试将艾儒棣教授临证特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辨识病机,精准顾护脾胃后天根本

艾老工作后一直从事中医外科皮科工作,其治病“法于《正宗》,首重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仓禀之官,历来受到各位医家重视。从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再到李杲的《脾胃论》专著,《外科正宗》里亦指出“得土者昌,失土者亡”等等,所以脾胃为一切疾病的根本。无论内妇儿外诸疾,重视顾护脾胃都是重中之重。艾老在临床中虽善用培土之法但并非是一味补脾,而是十分重视脾胃相关病机辨识,认为只有详辨病机才能更加精准调护脾胃从而获得临床良效。

1.1  辨脾胃痰湿病机  艾老认为痰湿病机在临床非常常见,是导致很多内科和皮外科顽疾的直接原因,且与脾胃关系密切。《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水液代谢与脾胃直接相关,若脾胃功能失调,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水湿运化受阻,水湿内停,进而内侵脏腑,出现湿邪困阻之证;或外犯肌肤,表现为糜烂、渗液、水肿等,形成病情缠绵之症。痰湿本为一体,可以合称“痰湿”但临床又有区别。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均与脾密切相关,故有“脾虚生湿”和“脾为生痰之源”之谓。《杂病源流犀烛》亦指出“痰饮,湿病也”。艾老认为湿邪弥漫,痰多有形,治法在健脾和胃促进水湿运化的基础上有所差别。偏于弥漫无形湿气者,多健脾利水除湿之法,或兼补肾,或兼解毒;偏于痰浊有形者,多用健脾顺气化痰之法,或兼散结,或兼调肝。应用于急慢性湿疹、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疾病,临床均取得良效。

1.2  辨脾肾相關病机  脾与肾之间存在着“先天温养后天,后天滋养先天”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艾老特别重视脾肾关系,认为很多慢性、全身性、顽固性疾病都是脾肾相关,临床上常见脾肾两虚,阴阳不调之病证,表现为:倦怠面白,乏力浮肿,腰酸肢冷,大便常稀,舌淡或胖或齿痕,脉沉或细。如狼疮性肾炎、皮肌炎、慢性湿疹等疾病多属脾肾两虚,应从温补脾肾论治。肾阳推动温煦可助脾运化化生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养,肾中精气才能不断充盈和闭藏。艾老同时亦指出,肾寄水火阴阳,脾肾同治不能一切均从温补入手,临床上还应详辨脾肾关系主次和阴阳两端,以免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1.3  辨脾胃独证病机  临床常见脾胃症状反酸一症,一般认为[1]有肝气犯胃,兼有寒热之分。伤寒所论治肝虚寒之吴茱萸汤,方剂书中描述:呕吐酸水……但在临床中病人多不会表述为“反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4段条文记载,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等等,突出的均是“呕”、“吐”症状,并无“反酸”之描述。所以艾老认为《黄帝内经》已经指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从临床实践来看,反酸一症就属热无疑。故每见吐酸无论舌脉它症,必用黄连清中焦胃热,剂量在6~12 g之间,热去则胃安。又如临床常见脾胃症状大便稀溏一证,艾老认为实证热证十不足一,更多的是属于脾胃虚弱。从以下临床信息即可辨识:一是病史较长,不是急性发病;二是舌象多淡、苔白腻、边有齿痕;三是受寒或冷食后加重。此类情况艾老善用炒制药物如炒白术、炒枳壳、炒神曲、炒麦芽等等,因为炒制后的健脾和胃药物甘润之性减少,温燥之性增加,用于大便稀溏之脾胃虚弱恰到好处。

2  用药独到,细微之处尽显临证功力

艾老早年曾中药加工房做中药炮制半年,后又跟随文琢之教授、罗禹田教授等名师大家学习丸丹膏散的制作绝技,对中药特性、内服外用特点和各种剂型了如指掌,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更是不断发挥,用药独到,极具特点,属传承与发挥并举,规范与灵活齐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2.1  宣散通利药物,药量应轻  对于一些在方中起宣散通利的药物,艾老认为药量应轻。一是顺应药物特性,宣散通利本来就是需要靠剂量小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味厚则入下焦矣”;二是这些药物起辅助作用,药量小既可发挥药物特点,又可不干扰主要治疗方向。如用活血凉血之品中配檀香3 g,陈皮5 g,取其行气温通;取川芎5 g,达活血祛风引药通达上行之意;用麻黄5 g开毛窍而逐邪气,有开门逐寇之功,常可迅速缓解病情,如治银屑病、特异性皮炎等,经常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2.2  拓展藤类药物使用范围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藤茎类中药200余种,《中华本草》收载藤茎类中药300余种。按照中医药理论,藤类中药多可入络,因此多用于风湿痹证的防治。曾有人将藤类中药按照功效和运用分为温通散寒、祛风止痛、清热通络、祛瘀活血,养血通络等5类藤类药物使用均为治痹之法。临床中,艾老也善于使用藤类药物,将藤类中药广泛用于皮肤病及内科病并拓展了藤类药物使用范围。如用忍冬藤,虽然疏风清热作用不及金银花,但在仙方活命饮和四妙勇安汤中均用忍冬藤替换金银花,且量宜大,通常为30~45 g,艾老取其清热解毒通络下行止痛之效,临床治疗痈疡肿毒初起或是已成已成溃疡之下肢脱疽疗效上佳。又如藤状灌木鸡矢藤,《四川中药志》记载治失眠,久咳。《重庆草药》记载: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呜,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作为四川地方药材,艾老常用鸡矢藤健脾补虚。再如鸡血藤,艾老取其活血养血,可替代四物汤中熟地,避免其滋腻碍脾,通补并行可防瘀滞;取其舒筋通络,常配黄芪用于气虚血瘀,脉络瘀滞不通之疾,是临床非常常用的一个药对。

2.3  善用十八反之海藻甘草药对  艾老治疗肿块时常用十八反之海藻甘草,利用两者“相反相激,激之以溃其坚”,临床治疗肿块病人数以万计,无一例出现中毒。虽然十八反属于配伍应用禁忌,但《东垣十书》治瘰疬之散肿溃坚汤、《证治准绳》治瘿瘤之昆布散、《医宗金鉴》治瘿瘤之海藻玉壶汤等,皆以海藻、甘草同用,可见海藻甘草治疗瘿瘤瘰疬应是可以使用的药对。然毕竟此非寻常治法,现代研究又有多篇文献指出海藻配伍甘草剂量大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属“小毒”[2-3],艾老亦指出此药对临床不能常规宽泛使用,需专业人员经验指导,甘草用量一般为3 g,海藻用量为15 g。体强者甘草可加到6 g,则激荡之力倍增,疗效更好。

2.4  动物类药物的使用应“知其流弊、明其用法”  动物类中药是中药饮片重要的组成部分,艾老于1978年即发表了文琢之老中医用动物药经验[4]一文,较为丰富的介绍了文老应用动物药经验。之后艾老在此基础之上多有发挥,但仍然遵循文老提出的动物药应用基础,即“知其流弊、明其用法”。如用虫类药物,艾老常在顽疾中使用,认为顽疾入络,病位较深,一般草木之品不如虫类药物能走窜入络搜刮邪毒,直达病所。如用僵蚕、蜈蚣、全蝎、土鳖虫等。但此类药物亦存耗气破血之痹,艾老指出要从小量起用,多需重配补益气血之品,且不能过量长时间服用,特别是体弱气血不足之人应该慎用。如用甲壳类药物石决明、牡蛎、瓦楞子等,艾老指出此类药物需先打碎先煎,饭后服用,这样不易伤胃。其他动物药艾老亦擅长应用:如运用刺猬皮和胃止痛祛风止痒,配合乌梢蛇可治疗皮肤瘙痒症[5];鹿角霜推陈除积治疗是治疗乳痈要药;桑螵蛸补肾固涩、九香虫补肾通达,两者合用可为互补,可补先天以滋后天等等。

2.5  充分应用本地药物  艾老临证50余年,师从川派名家多人,经常到基层从事诊疗活动,对四川本地药物认识较深,临床每每习用。如用南鹤虱燥湿杀虫,对顽固性皮肤黏膜溃疡疾病疗效显著;又如用一口钟,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川滇地区,可杀虫治皮肤诸疾,对皮炎皮癣均有较好作用;又如羌活鱼,《四川中药志》有记载,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全体。生活于川西接近藏区的高山小溪中,夏秋季捕捉,捕得后用酒碎死,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烘干备用。此药行气止痛,又可补虚,治疗胃虚胃痛均有上佳疗效,只是此药现产量较少,医院未常规备药,艾老常用刺猬皮替换使用。

3  多法并用,诸技配合明显提高疗效

艾老精疗中医皮科外科诸疾,除了中药内服外用,临证还特别注意交代患者生活调摄,包括皮肤护理、心理调摄、生活习惯、饮食忌宜等。并指出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病人服药治疗同时如能认真遵循后确有意外之喜,病人的依从性也可进一步提高,有助于病情的进一步恢复。

3.1  皮肤护理  艾老常嘱咐患有皮炎的皮肤病患者洗澡时间要短,一般不要不超过3 min;水溫的控制也有讲究,不能太烫;沐浴露洗发露等卫浴用品最好使用婴儿用品,以上方法都是用以免皮肤过度刺激,以免导致皮肤疾病迁延不愈的良招。皮肤瘙痒等患者可以用橄榄油适量外擦,润肤止痒。还有对脱发患者,艾老必教患者头皮护理:如有条件,用新鲜桑叶煮洗局部头皮,因为桑叶疏风清热,不但内服可以使风热之表邪宣散,利五脏,通关节,鲜品外用还能除皮脂,解热腻,对于脂溢性脱发、斑秃等皆有良效。如无新鲜桑叶,可用白醋代替,用白醋6滴稀释到一盆水中,用于洗头,1~2日1次即可。

3.2  心理调摄  心理调摄也是艾老在临床中的必备方法之一。无论皮科外科还是内科疾病,艾老常在病人就诊时花一定时间客观地讲解病情,化繁为简,使病人的心理对疾病有一定的接受程度。对于过分担心自己病情的患者,时常宽心顺意,适当安慰,并进行鼓励,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焦虑不安,症状繁杂的部分患者,要打消疑虑,舒缓情绪;对于病程较长或者反复发作,还有对于患者常问的病情“断根”等情况,艾老常用暗示和明示两种方法和诙谐的语言进行清晰解释,使患者能够理解自己病情,很好的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3.3  重视生活忌宜的交代  大多数皮肤疾病需要对饮食有一定禁忌,而很多病人由于体质偏颇和病情变化,需要不断调整生活忌宜。艾老在临床中必然不愿其烦细致交代,突出重点,要求饮食禁忌须遵循,不良生活习惯要改变。如过敏性皮肤病要忌发物,特别是春芽、蘑菇、芒果、蜂蜜等光敏性食物;痤疮等患者要忌辛辣香燥等,并做成健康教育处方交予病人。皮肤疾病熬夜、暴晒都是绝对不可取的,而运动锻炼是需要的,艾老经常提醒病人要适量,以不疲乏和微微出汗为宜,这样邪气微透又不影响正气。

3.4  特色疗法配合  艾老在应用药物汤剂常会根据病情需要交代患者煎煮饮片时加粳米,可取健脾之用,配半夏即为半夏秫米汤可助安神;遇到脱发就诊的患者,除汤剂健脾养肝补肾之外,必交代患者用刮胡刀刮脱发区域,可以促进毛发生长;外阴疾病如白塞氏病艾老认为是虫毒上攻则口咽溃烂,下注则出现二阴溃疡,会使用中药煎汤局部坐浴,借助氤氲药气作用于病灶,由表入里,取到攻其局部杀虫愈疡作用,配合中药汤剂疗效更佳;更有艾老继承发扬文氏所制的各种外用制剂[6],包括膏剂、丹剂、油剂、糊剂等等,临床已经形成系列成熟的制剂,每多对症使用……。这些特殊方法的配合使用大大的促进了治疗皮外疾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5-206.

[2]刘云翔,柳海艳,钟赣生,等.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2):240-245.

[3]孟娴,伍振辉,彭蕴茹,等.海藻-甘草反药配伍致大鼠肾毒性的机制探讨[J].中草药,2018(9):2076-2083.

[4]艾儒棣.文琢之老中医用动物药的经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4):55-57.

[5]刘瑶,秦悦思,谢祥锟,等.艾儒棣教授运用乌梢蛇配合刺猬皮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4):5-6.

[6]陈明岭,艾华.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艾儒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81

(收稿日期: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