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从“未来需求”中走来

2024-05-20 15:15陶金玲
教育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成人生命儿童

陶金玲

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终极指向的是促进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开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的现代化培养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培养怎样的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应该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定怎样的基础?这是质量评估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供给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迫切需要教育重塑人才培养范式。当前的学前教育,“幼有所育”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幼有优育”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幼有优育”,是生命的本质需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生活特征和儿童未来生活需求,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儿童发展观对于实现“幼有优育”尤为重要。

形神共养,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中医养生学认为,形神共养,才能形神合一;身心和谐,方为健康生命。生命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表现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其发展应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人格等。儿童是生理和心理未发育成熟的人,只有在成人的照料和培育下,才能完成形体的发育、精神的丰富,从而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并自立于世界。

成人应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学前教育階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童年生活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治疗任何疾病,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应该考虑一个人童年时所发生的事情,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疾病,通常说来是较难治愈和较严重的,其理由是,成人生活的模式在他的早期就已确定了。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成人既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满足其生命发展的物质需求,确保其强身健体的条件和机会,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满足其生命发展的精神需求,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生活。

因人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还是在道德、审美、知识技能等社会特征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在不同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便形成了生命的独特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利于因材施教。

追求生命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全面发展。没有个体生命独特性的充分发展,就没有生命的全面发展,反之亦然。个体生命独特性的发展是生命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生命全面发展是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最终归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关照生命的独特性发展,意味着让儿童充分发挥独特潜能,意味着充分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自由。成人应无条件地承认与尊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命形态,把每个儿童的生命尊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支持儿童自主、自由、富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如同医生,需要对儿童进行“望、闻、问、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尊重儿童的个性化差异,以“知人”为基础,以承认儿童差别和尊重儿童个性为导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培养差异,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特点,尤其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儿童的潜能,全力支持不同儿童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教育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儿童教育就是帮助儿童“把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

主动学习,促进儿童创新性思维发展

儿童的生命是一个持续的、独特的、新奇的创生过程,有着生命生成的规律和秩序。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儿童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有其渊源和前提,又为后来的发展阶段做准备。不仅一个阶段要依赖前一个阶段,而且儿童生命中每一个因素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前提。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应针对本阶段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抓住关键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强调,成人应重视儿童每一个阶段教育的针对性和重要性,主张对儿童实施主动性教育,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肯定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助力儿童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进入下一阶段。幼儿期是儿童创新性和主动性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儿童的创新性精神和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幼儿期教育的关键任务。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真正的建设性能力是能动性,但几千年来一直被忽视。就像人类一直在地球上生息耕作却没有注意到在地球深处埋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样,今天的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却没有注意到埋藏在幼儿精神世界中的宝藏。儿童天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基于本能和无意识主动、自发地学习,具有神奇的主动发展力。儿童具有主动认知世界的潜能,其巨大的创造能力和非凡的学习能力依然需要等待现代科技文明进一步揭秘。

儿童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是认识活动的能动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发起者和终结者。儿童所获得的部分经验并不是教师传授而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生成的结果,是一种能动认知的构建过程。英国作家怀特海曾表示,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腐蚀。

高科技、高智能化时代对人的核心素质要求是创新性思维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创造者。只有在自发的、感兴趣的活动中,儿童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

问题是儿童求知的动力,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成人要从儿童所熟悉的周围事物和现象出发,为儿童创设能激发思维与求知热情的问题情境。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具有激发性、连续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可以使儿童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结果可能是对原有经验的丰富、充实,也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重构。在持续性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成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积极探究,帮助儿童逐步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既满足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又满足未来科技新时代生活对儿童的素质要求,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21/04/89)

猜你喜欢
成人生命儿童
成人不自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