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4-05-20 14:00王正陆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诗三首家国笔者

王正陆

课程思政是一种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进而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思政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觉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的有机融合。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一、依据单元主题和学情明确思政教育方向

《古诗三首》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围绕“责任”主题,课文选取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从军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和豪情壮志,以及边关将士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和期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得到朝廷军队已经收复洛阳等地、“安史之乱”即将结束的捷报后的狂喜之情,体现了渴望国家和平、人民幸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古诗虽然内容不一、时代不同,但无不体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

五年级学生出生于国家和平安宁、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他们虽然个性突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一些学生也在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中变得自私、骄横,在家庭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以我为中心”“特权意识”等,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缺乏担当精神等。因此,对这个學段的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编写者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以“责任”为主题的单元很有现实针对性。另外,责任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品行概念:从个人角度看,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家人、家庭负责;从社会角度看,责任就是对他人的利益负责,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负责;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角度看,责任就是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努力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这个单元人文主题其实也是本单元的思政教育主题。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文本内容和学情实际,笔者认为,在教学《古诗三首》时,除了切实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教师还应把人文主题中的责任拓展到家国情怀上,借助文本教学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

二、在文本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依据前文分析,笔者在预设《古诗三首》的教学目标时,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与文本内容融合起来:教师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志向、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教学《从军行》时,笔者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语文要素的落实中。首先,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注释、同桌探讨等方式理解诗句内容,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意象、意境入手,理解诗歌第一、第二句中环境烘托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远离家乡的孤寂。接着,笔者从直抒胸臆的角度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第三、第四句,引导学生从“百战”“穿金甲”等词语中挖掘戍边将士豪气干云的铮铮誓言,以及他们虽身经百战而保家卫国的斗志仍然高昂、信心更加坚定的气势。然后,笔者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本诗承载的语文要素“本诗是如何体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经过讨论,学生明确“本诗借助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体现戍边将士消除边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心”。最后,笔者将诗中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转化为“责任”:保家卫国、维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军人的职责,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可能像解放军战士那样与敌人战斗,但我们应该树立家国意识,要敢于同有损祖国声誉、有损国家和谐发展的言行做斗争。

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笔者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基础上,从人文主题出发,结合祖国宝岛台湾的现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融思政教育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支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否说明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完全实现统一了?学生稍加思考,即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于是,笔者要求学生谈谈“小学生如何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学生听了笔者的要求后,开始感到很吃惊,随即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从“给台湾小学生写信介绍祖国发展成就”角度谈了想法,有的学生从“与台湾亲戚分享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角度谈了具体措施,还有的学生从“与台湾网友互动,引发他们的归属感”角度谈了看法。这些想法不仅契合小学生现有的能力,还有效落实了课程思政理念。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也采取了类似的教学策略,效果较好。

三、借助综合性学习活动强化思政教育内容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了解、认知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容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行或实践中,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引导学生将课堂所掌握的思政教育内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教学《古诗三首》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当代戍边英雄事迹的视频:2020年6月,一股外军悍然越过国境线挑衅我边防军,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往交涉,却遭对方暴力攻击。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我增援队伍赶到后,外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伤亡人员。在与外军的激烈斗争中,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战友,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地返身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奋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这些英勇的边防官兵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筑起了一座巍峨界碑。观看视频后,很多学生流下了眼泪,笔者再次强化课堂所学: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可能像边防军战士那样与敌人战斗,但我们应该树立家国意识,要敢于同有损祖国声誉、有损国家和谐发展的言行做斗争。在笔者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如果在网上遇到损害国家声誉的跟帖,我一定要驳斥他们”,有的学生说“有些网红为了吸粉,竟然拿解放军和人民警察来搞笑,再有这样的情况,我一定要举报视频发布者和平台”,还有一名学生说“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时,我觉得离我很遥远,现在看来,我以前的想法是错的”,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为进一步将课堂所学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笔者为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时的纪录片片段,学生在为祖国强大而骄傲、自豪的同时,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尽到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此外,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的语文要素“还原”祁发宝在面对外军挑衅时的内心世界。从写作反馈情况看,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的语文要素,而且强化了家国情怀,增强了家国意识和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十堰市房县野人谷镇西蒿小学)

猜你喜欢
诗三首家国笔者
老师,别走……
家国两相依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国情怀
诗三首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诗三首
略谈“家国情怀”
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