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阳实践

2024-05-20 13:36王文德
创造 2024年3期
关键词:元阳县民族团结民族

◆ 王文德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南部,是连接红河州南北交往交流交融、联动发展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循环系统,以及以高原农耕精密技术和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相融共生的活态文化系统。土地面积2212.32 平方公里,辖14 个乡(镇)、139 个村委会(社区)、1234个自然村,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等7 种民族,总人口45.9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7%。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一)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制定议事规则,把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元阳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元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规划》。聚焦工作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企业、进景区、进园区、进家庭、进军警营的工作思路,开展“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重点培育、典型引领”示范创建工作,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向准、目标明、思路清。

(二)不断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一是拓宽宣传渠道,近三年来全县共开展文艺汇演、文化“三下乡”等群众性宣传3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6000 余份。组织全县6998 人次各行各业干部职工参加民族政策法规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二是丰富宣传方式,结合法定假日及民族节庆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手机报、网站等新闻媒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三是坚持创建工作抓典型示范化,按照“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坚持重点培育、典型引领、创新推动、整体提升”要求,实现创建工作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全覆盖。

(三)营造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三比三看”活动。以“比过去看现在,比发展看差距,比幸福看未来”等方式,列出“恩情单”,拉出“实惠表”,比一比村风村貌差距,看一看发展成就的差距,比一比收入,比一比幸福,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各族群众思发展、奔小康。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组织群众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提升广大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增强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建好家庭、建美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深入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开展“七改三清”,提升绿化、亮化、文明化,健全村规民约,提升群众卫生意识、家园意识和文明意识。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一)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依托环境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产业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元阳县始终不渝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在高山新植草果1.5 万亩,累计种植草果10 万亩,实现产值2000 万元;完成改造低产茶园2600 亩,累计完成3.5 万亩,产值达612万元;在中半山继续推进粮畜经济带建设,实现粮食总产量13.91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7.21亿元;依托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稻田、网箱养鱼为主,促进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面积达7.19 万亩,年产值3700 万元;在矮山发展以甘蔗、木薯、橡胶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实现甘蔗种植面积3.87 万亩,农民增收1960 万元,实现木薯产量7.1 万亩,产值达3500 万元。发挥哈尼梯田旅游环境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旅游经济,启动居家养老型休闲产业,有效提高闲置空房的使用效率,为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元阳县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入资金35 亿元,提高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生活水平。一是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谋划“邻州通铁路、邻县通高速”建设项目,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重要乡镇、建制村公路等级,提高自然村公路硬化率,基本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二是加快水网体系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城乡饮水工程水的供给,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等水利工程,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切实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加快能源网体系建设。优化提升城乡电网网架、供电能力,加大以风能、光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建设,推进矿业、水电升级改造,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能源供给和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医药、文创及工艺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五是推进现代化民族幸福村建设。坚持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文化“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突出规划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做强做精特色产业。

(三)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一是抓产业培植,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抓好主导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培育枇杷、柑橘、订单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二是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劳务协作、安排公益岗位、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做到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充分就业。三是实施兜底保障。贯彻《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提高2023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及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执行到位。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化村民自治,修订完善安置点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五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对接,及时立项,补齐搬迁点文化、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繁荣发展文化,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让各族人民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共守初心、筑梦前行。创作出以《哈尼古歌》为代表的一批新时代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季生产调》《哈尼哈吧》《祭寨神林》《矻扎扎节》4 个,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哈尼梯田农耕礼俗》《彝族民歌》《哈尼阿培聪坡坡》《长街宴》《哈尼腊猪脚腌制技艺》《那里土陶烧制技艺》6 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个,县级项目63 个。元阳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3 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 人、省级传承人6 人、州级传承人43 人、县级传承人112 人。

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手工艺展销,使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元阳稻花鱼丰收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考察等活动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 个、“中国传统村落村寨”7 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4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3 个、示范家庭400 户、示范岗位460 个;命名了县级示范单位179 个、示范家庭320 户,2 个单位和6 人被红河州委表彰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2020 年8 月,元阳县成功创建为省、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挖掘特色资源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挖掘资源创特色。充分挖掘元阳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加快打造民族文化走廊,开发建设以可邑民族风情特色哈尼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层层签订践行《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依托滇南党组织在红河南岸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辟的工作据点、太和武装暴动和冬瓜岭烈士墓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唱响红色旋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精神。二是搭建桥梁促交流。以梯田农耕文化为主,开展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长街宴)、“矻扎扎节”、“十月年”,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三月三”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推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机构1 个、教育基地2 个、教育馆(室)16 个、主题广场(公园)8 个、教育示范学校9 所、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 名、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6 名。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制定出台推广方案,开展“党政机关引领带头”“小手牵大手、推普一起走”活动。扎实推进革除陋习“六步工作法”。持续发动党员群众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完善群众自治机制,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用活村寨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使各民族村民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民风民俗、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促进各民族融合

元阳县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推动民族工作全新发展,不断增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四、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一)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按照省委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宗教工作“一网两单”制度作为基层管理宗教事务、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保障,抓住管好人、管好宗教场所、管好宗教活动“三个关键”,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逐级狠抓落实,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二)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制定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有力地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和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有民族宗教工作任务的村建立村管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实行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乡党委和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签订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由村组干部、宗教教职人员、少数民族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人参加,利用群众的力量做好经常性的民族团结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和“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村协议”,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周边汉族村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村协议”,扎实开展经常性的友好团结联谊活动,确保双方友好相处、互尊互让、团结进步。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民族宗教政策课,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村委会主任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法律,配合做民族团结工作。建立表彰惩戒机制,落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制度,对于官僚主义严重,工作失职、渎职,致使发生影响民族团结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既重排查,更重解决,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是谁的问题就解决谁的问题,不把个人问题当民族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解决,不把其他问题当成民族问题;是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不扩散升级。

(三)形成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机制

不断扩大民族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和对象的覆盖面,解决民族关系协调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元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创构服务群众的法律机制,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固守“团结初心”,建立法治服务领导机制;其次,创新“六大举措”,保障群众权益纵横深入。一是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二是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三是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是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五是着力推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六是助力乡村振兴,共建鱼水情深。

猜你喜欢
元阳县民族团结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元阳县总工会:开展主题劳动竞赛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探析——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为例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