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吞咽功能障碍
急性脑干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急性脑干梗死是因为颈动脉或椎动脉分支供应脑干的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大脑部分神经细胞坏死而产生的疾病。吞咽功能障碍则是由于脑干受损,影响了喉咙肌肉的协调运动和感觉反应,进食和水分攝入时咳嗽、呛咳的现象比较明显,严重时会引起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1-2]。对急性脑干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于检测患者听力及脑死亡状况,对急性脑干梗死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脑电图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测量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状态、诊断脑部疾病及监测脑损伤的恢复过程[3]。在急性脑干梗死的早期阶段,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出脑电活动的异常,常见的表现包括脑电活动的减弱、消失或异常放电,这些异常脑电图表现可能与脑干受损区域的功能障碍有关[4-5]。为了进一步分析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入选的160例对象纳入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观察组符合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有吞咽功能障碍;健康体检者无神经系统疾病。排除标准:其他部位脑梗死;存在颅脑手术既往史。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具体要求。研究人员将详细的解释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流程,同时还需要向研究人员表明参加研究的安全性,邀请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其中脑电图:在检查前洗净头发,确保头皮清洁干净,移除头上的金属物品,如发夹、耳环等,受检者需要保持放松状态,使用10-20系统,即在头皮上按照特定的位置贴附电极。这些位置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患者需要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通常是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患者的头部需要保持稳定,以确保电极的正确放置。医生会在患者的头皮上放置一些电极,通常是贴在头皮上的小金属盘或粘贴电极。这些电极用于记录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医生会通过耳机向患者的耳朵播放一系列的声音刺激,通常是点击声、短音或纯音。这些刺激会逐渐增加或减少强度,以激发听觉通路的反应。电极会记录到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或图表。这些波形图显示了听觉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应。90 d后患者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判断标准:潜伏期延长,若某个峰值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表明听觉通路存在问题。波形缺失或异常,振幅降低,对称性差异等可能表明存在问题。脑电图检查异常判断标准:异常波形,脑电图上出现异常的波形,如尖锐慢波、棘波、尖波、多棘波等;脑电图上出现异常的频率,如高频或低频活动;脑电图上出现异常的节律,如周期性放电、间歇性放电等;脑电图上出现异常的电位,如异常放电、电位幅度增高或减低等;脑电图上出现异常的时空分布,如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放电。(2)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90 d后对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进行观察,吞咽困难采用吞咽X线荧光透视造影检查(VFSS)标准进行评估,分为正常:吞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异常,食物或液体顺利通过口咽喉道,轻度:吞咽过程中出现一些轻微的异常,但患者能够适应并完成吞咽动作,食物或液体仍能够通过口咽喉道,中度:吞咽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异常,需要干预措施来改善吞咽功能,例如姿势调整、食物质地改变、辅助器具使用等,重度:吞咽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异常,无法通过简单的干预措施改善吞咽功能,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手术干预[6];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进行评估,0级:没有症状,没有明显的残疾,1级:没有明显的残疾,但有轻微的症状,可能有轻微的限制,2级:有轻度的残疾,能够自理,但在某些日常活动中可能有一些限制,3级:有中度的残疾,需要帮助或监督才能完成一些日常活动,4级:有中重度的残疾,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5级:有重度的残疾,需要长期照护和协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评分为对应分级,0、1、2分为预后良好,3、4、5分为预后不良[7]。(3)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评估标准同(2)。(4)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判断标准:①以均值+3个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②波形消失或波幅Ⅰ/Ⅴ值>200%。③(Ⅲ-Ⅴ)/(Ⅰ-Ⅲ)>1.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潜伏期以(x±s)表示;异常率、吞咽困难发生情况、预后情况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2~78岁,平均(67.74±5.61)岁;中脑梗死16例,脑桥梗死30例,延髓梗死34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7.55±5.7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比较
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在观察组研究对象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
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见表2。
2.4 不同脑电图表现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
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见表3。
2.5 不同预后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各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潜伏期比较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干梗死与吞咽困难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控制着许多基本的生理功能,包括吞咽[8]。当脑干发生梗死时,可能会影响到吞咽功能,导致吞咽困难[9]。脑干梗死会导致脑干周围的神经受损,包括控制吞咽的神经,这可能会导致吞咽肌肉的协调性受损,咽部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或者咽部反射的异常,从而导致吞咽困难[10]。吞咽困难可能表现为吞咽时感觉食物卡住、喉咙疼痛、咳嗽或咳嗽反射迟钝等症状,严重的吞咽困难可能导致食物误吸,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11]。对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的出现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通常会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如VFSS或临床评估,以确定吞咽困难的程度和原因[12-13]。
脑电图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测量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状态、诊断脑部疾病及监测脑损伤的恢复过程[14]。急性脑干梗死是指脑干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干组织缺血和坏死的情况,脑电图在急性脑干梗死的诊断和评估中有一定的作用[15-1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用于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在听觉刺激下记录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听觉通路的功能。在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时,通常会在被测试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并通过耳机向其播放一系列的声音刺激[17-19]。这些刺激会引起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而这些电活动会被电极记录下来[19]。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电活动,医生可以评估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听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和脑干神经元的反应模式等[20]。
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潜伏期延长说明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可用于判断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在观察组研究对象中均高于对照组;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患者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说明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检查异常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综上所述,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检查异常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参考文献
[1]蒋盼.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电生理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6):34-35.
[2]连晓东,周厚士,张雄如,等.急性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检查及其与吞咽功能障碍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3):409-412.
[3]丁洁,王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结果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9,40(6):602-605.
[4]董尚灵,张震中,张燕,等.苏合香丸对急性期缺血中风阴闭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3,58(3):180.
[5]喻红,李霄.重复经颅磁刺激結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误吸风险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8):111-113.
[6]覃佩.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6):1997-1999.
[7]李宏建.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和4分的卒中患者血栓切除术后的临床转归[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3):186-186.
[8]王丽,张志,吴超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比率低频振幅变化在急性脑干梗死脑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价值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6):1095-1097.
[9]范文锋,黄韶荣,罗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Lp(a)、CR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9):134-137.
[10]张美蓉.急性脑干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4):349-350,352.
[11]毛振敏,陈向林,廖国民.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9):49-52.
[12]刘梅,刘庆萍,丁桂兵,等.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9-12.
[13]汪荫琦,刘世玲,冯寿琴.动态脑电图用于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2,8(12):104-107.
[14]郎朗.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1):80-82.
[15]韩平,张小华,吕慧兰,等.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8):1372-1374.
[16]崔晨晨,肖其华,崔桂云,等.脑电图检查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3,32(7):597-599.
[17]陶赛达,甘欢欢,邱玲玲.脑电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3):329-331.
[18]于朝旭,葛晶,王迎东,等.基于定量脑电图与多指标特征构建急性重症脑出血早期功能恶化的预测模型[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1):75-80.
[19]贾莉子,李晓燕,杜宁.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定量脑电图参数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61-164.
[20]吕英雷,杜录,高星,等.定量脑电图检查指标与老年首次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2,29(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