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商艳萍
心脏康复适应证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脏瓣膜手术、心脏起搏器手术、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其代谢综合征、周围血管病等患者。但要注意,不同阶段患者要采取不同的监护及治疗措施。
通常在开始康复训练前,需要进行运动能力评估,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运动风险提供安全底线。常用的有氧运动耐力评估方法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肺运动试验、6 min(分钟)步行试验等。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分为3期:院内康复期(Ⅰ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Ⅱ期)和社区/家庭长期康复期(Ⅲ期)。后两者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柔韧性运动等。
有氧运动训练最常见的方式包括慢走、骑车或在专业运动器械上进行行走、踏车等。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每周进行3~5次。强度方面,II期患者可以30%~40%最大心率储备或储备摄氧量为起始,逐渐达到60%~85%最大心率储备或储备摄氧量;而III期康复患者可最终尝试达到70%~90%最大心率储备或储备摄氧量的训练强度。抗阻力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平衡性,通常可借助哑铃、弹力带、俯卧撑等方式进行。瑜伽是最常见的柔韧性运动,通过做瑜伽能让患者身体各部位得到拉伸。
完成一次运动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热身、有氧训练、抗阻力训练、柔韧性训练、放松等几个阶段,总时长约为1~1.5小时,每周不少于2次。
现阶段还有很多专业性的心脏康复设备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如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是心脏康复被动运动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来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为不能运动的患者提供运动处方新方案。
对于需要心脏康复的患者来说,在运动过程中要根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运动类型和强度。由于运动效果和安全性会对患者心脏康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正式开展运动前需要在医生协助下通过评估标准指定基线。运动时长每次最多不超过40分钟,每周3~5次,效果会比较显著。但要注意不超过5次,否则无法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低、中危患者只需在提高运动强度或适当延长每次运动时长时与专业医生联系,并在短期内进行相应监测。其他时间只需监测运动中的脉搏或劳累程度即可。相对较为高危的患者则需要在专业医生陪同和持续监测下进行相应运动。
此外,心脏康复处方并非固定不变,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到门诊随访,让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重新评估并调整现有康复方案。心脏康复通常持续一周就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如果持续3周以上,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品质都会得到显著提升,治疗得越早、效果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