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主角人物”嵌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4-05-19 10:17:29蒋健沈佳林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苏翊鸣青春素养

蒋健 沈佳林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主角人物”式课堂是以一个人物或者一个群体为主线的案例教学方法,以《青春飞扬》一课教学为例,通过承接课堂话题、转入素养探究、强化学生体悟,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關键词] 思政课;“主角人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主角人物”式教学是以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群体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能感同身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聚焦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下面,以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机嵌入“主角人物”。

一、起于主角人物,把控情境的“稳定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增慧、激扬斗志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我们努力达成“人—知”相遇。要实现“人—知”相遇,必须搭建相遇的“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情境。情境需要具备真实性、生活化。在教学中,嵌入生活中学生熟知的“主角人物”,充分挖掘其生活经验、个性品质等,并将其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关联起来,有利于构建这一“桥梁”。

比如,在《青春飞扬》一课中,基于对新课标、教材、学情等的分析,选择了苏翊鸣作为教学的“主角人物”。苏翊鸣在18岁时成为中国首位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运动员。对于和苏翊鸣一样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青春的时光宝贵而短暂,青春的生命成长有怎样的意义?青春该如何度过?这是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应该思索的问题。以苏翊鸣作为课堂的“主角人物”,从他的亲身经历出发,展示他的青春规划,以及他所付出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了度过青春期的一个范例,促使学生开始由此及彼地思考自己的青春,搭建“人—知”相遇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可亲可信。

教师是主线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是线索的发现者、追踪者和掌握者,核心素养是在线索的发现、追踪和掌握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培育和落地生根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地分析学情,深入地研究课标,在此基础上去选择“主角人物”。多数情况下,“主角人物”应当是具有正面导向作用、育人价值的个人或群体,如“时代楷模”、身边的榜样、各类先进人物等。

二、承接课堂话题,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过往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均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对课堂缺乏积极性、参与度。那么,如何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被“诱导”,甚至是主动探索?这就需要寻找一个“诱因”,而这个“诱因”在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话题来实现。在教学中嵌入“主角人物”就是从学生对主角人物的兴趣点出发,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营造开放、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经历、性格、品质等,探讨课堂话题,为学生搭建思考的“脚手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具体来说,教师要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话题”的设计上,即在课堂上如何“抛”出一个个话题,如何巧妙地激起学生发现、追踪、掌握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课堂话题并不是简单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联系新课标重难点、单元框架、学科核心素养等来选择人物话题、公共话题和社会话题。

比如,教学《青春飞扬》一课,设计了苏翊鸣青春成长线索的三个课堂话题(见图1)。这三个话题是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成长主题入手的,分别围绕成长中的“抉择”“自信”“自强”三个关键词展开。首先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能从苏翊鸣修改的愿望清单中,发现他做出这一“抉择”的原因是北京申奥成功,想要为祖国拼搏奋斗;然后从苏翊鸣赛后的采访中追踪人物“自信”的性格特点;最后透过苏翊鸣获得的成绩与荣誉,看到他咬紧牙关的不懈努力与“自强”精神。课堂教学中,以苏翊鸣为主角人物,以他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开探究,让话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搭建思考的“脚手架”。

三、转入素养探究,把稳课堂的“方向盘”

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集中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如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素养生成的“脚手架”,把稳课堂的“方向盘”。

对于《青春飞扬》一课,基于新课标要求,撰写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素养目标(见表)。

培育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不能是虚幻、抽象的,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将其变成可知、可见的行动。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鲜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中。如《青春飞扬》一课,以苏翊鸣的个人成长线为教学主线,以苏翊鸣的青春路径为范例,创设课堂核心任务——规划自己的青春路径,并据此设计三个子任务(见图2),层层递进。

学生在厘清“主角人物”成长线的同时,也能自主规划自己的成长线。通过由核心任务和子任务组成的任务链条设计,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感同身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知识的建构者、情感的体验者、行动的实践者。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无形中将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落地生根。

四、强化学生体悟,挖掘作业的“动力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既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又是学生将核心素养外化于行的体现。新课标颁布后,道德与法治课更要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平台,让作业发挥出最大化的积极效用,成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动力源”。

在《青春飞扬》一课的作业环节,如果只给学生布置作业本中的作业,学生的兴趣度不会高,且往往抱着“完成就好”的心态,这显然是不利于素养培育的。因此,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型作业(见图3),通过改变作业的形式,以期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课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继续发挥“主角人物”的引领作用。如图3所示,通过任务一,让学生根据苏翊鸣的一日规划来设计自己的一日规划,将自己的整体青春规划落实到每一日的行动之中;设计任务二,让学生邀请小组成员、同学和家人成为自己的青春规划的见证者和监督者,让课后实践真正发生;再以任务三要求学生制作自己和伙伴们的青春纪念手册,并在制作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同伴效应的激励、带动作用。

之后,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作息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安排。如果有学生没有落实,其他小组成员甚至家长都会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一日任务”,同时,同伴之间也能互相鼓励和帮助。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所感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线索的发现者、追踪者和掌握者转变为素养的实践者,让教学实现由知导行、以行促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体悟,真正达成知行合一,最终使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嵌入“主角人物”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主角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注重课后“主角人物”润物无声的熏陶。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将“主角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进一步延伸和强化,持续发挥“主角人物”的引领作用。

[本文系宁波市2022年基础教育教研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一‘人到底式课堂的构建”(项目编号:LX202222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苏翊鸣青春素养
冬奥夺冠后苏翊鸣这一年都做了什么?再夺滑雪金牌,或准备考清华
当代体育(2023年8期)2023-04-04 09:23:47
17岁小将苏翊鸣究竟有多厉害?
冬奥颁奖仪式
环球时报(2022-02-16)2022-02-16 04:13:43
流年不虚掷,未来方可期
知识窗(2022年1期)2022-02-07 04:54:1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