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薇
作为一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路上,我们时常扪心自问: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是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温暖亲和的语言能力,还是灵敏深刻的研究意识?“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新时代教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第一》,指一个人的言行应符合道德规范,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给别人的。因此,教师要成为“人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就需要准确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内涵,陶冶道德情操,将领悟、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教师的职业追求之中。
领悟教育家精神
需要爱字当头、学生为先的赤诚之心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曾说,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其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厌恶教育的人,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作为沉浸式参与学生成长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护力度,对学生的欣赏、尊重和宽容程度,决定了学生生命发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语文名师于永正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随着教龄的增长,我渐渐领会了这句话,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绽放光芒的时刻。我曾经中途接过一个有名的“问题班”。起初,秉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态,我时常批评学生,希望用严厉的态度震慑他们,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但效果总是适得其反。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爱捣乱的学生在值日时留到了最后,把班级整理得干干净净后才回家,于是我在班会课上大力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成为班上劳动最积极的学生,他越积极,我就越表扬他的付出。在第二个学期,他主动参与了班级劳动委员的竞选。作为教师,在陪伴学生成長的过程中,这样能够改变学生的育人“高光时刻”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住这些瞬间,将“高帽子”及时送给学生。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是否应该时刻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教师权威应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愿意接近和依赖,更要在精神上赢得学生的信任。当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学生心中也有一把标尺在衡量我们。是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都决定着师生关系的亲疏和教育的有效性。一位学生曾经对我说:“姜老师,虽然你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我们还是很喜欢你,因为你很尊重我们,如果你说错了哪句话、批评错了同学,会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可见,尊重可以体现在教育的每个细节之中。把评判的话语变成耐心的倾听,把反馈的问题变成善意的提醒,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以宽容的视角引导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我们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还是冷静下来先了解具体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对犯错的学生并非厌恶,而是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心态,这种心态下的处理方式往往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如果我们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以松弛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行为反复,给予正确的引导,用爱浇灌,静待花开,学生定会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践行教育家精神
需要坚守专业、追求卓越的敬业之德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的影壁上,书写着启功先生对“师范”的深刻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走上讲台之前,我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是,教师要努力做好学问,用丰富的学识传授道理、教授学业;更要展现出高尚的品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个好的典范。站上讲台之后,我愈发深刻地体会到,“行为世范”的前提是“行为生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良好的品行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观念和学业追求。如果期待学生好学、乐学,教师要先做到敬业、乐业。无论是一丝不苟的作业批改、认真细致的备课,还是面向个体的课后辅导,都是对学生的良好示范。
一次语文公开课后,语文教师拿着一沓厚厚的学生作文找到我。这节课,语文教师让学生写谁最能够代表班级精神,学生们一致决定以“我们班的姜老师”为写作对象。翻开学生的习作,一位学生写道:“有一次很晚离校时,我看到姜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第二天我来得很早,发现她的办公室竟然还开着门。原来,她为了筹备教学比赛熬了个通宵。”——参加深圳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前,为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我曾熬过几个通宵。那段时间,因为备赛,精力牵扯颇多, 我对学生有些愧疚。但在作文中,学生们的一句句暖心评语令我无比欣慰和感动:“教学认真负责,上课幽默有趣”“没有错过一节英语课,坚持每天作业全批改”“那一刻,我突然被姜老师的敬业精神鼓励到了——我们的老师都在忘我地拼搏奋斗,在最美好年华之中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拒绝躺平”……
读完学生的作文,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影子作用”。当我们坚守专业、潜心教学,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端正学习的态度;当我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拼搏的意志。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的敬业之德将会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弘扬教育家精神
需要师垂典则、范示群伦的榜样力量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教育之道无他,唯爱和榜样而已。教师的品格和德行是影响学生看待世界的标尺,教师奋斗的精神、实干的意志和学习的意识也同样影响着学生。作为躬耕一线的教育者,我们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做班主任时,我曾遇到过一个聪明但贪玩的学生,家长对他沉迷手机游戏非常头疼,每一次我找他谈话,效力都只有三天——三天内,他作业能交齐;三天后,立刻“打回原形”。班上和他情况类似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初中生的世界其实很狭小,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为了帮助他们设立奋斗目标,我联系了研究生时期的同学,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去我的母校——香港大学学习交流。在“明德格物”的校训石前拍照、和港大研究生会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参观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海景的24小时开放的智华自习馆、探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游览拥有百万藏书的香港最大图书馆…… 一天的行程很累,但回程后,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散发出的光芒——那是一种目标感。回校后正逢期末备考,那个月是我管理班级最轻松的一段时间。那个爱打游戏学生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家后的当天就上交了手机,表示自己要以香港大学为目标,和姜老师成为校友。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在参加CCTV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时,在第四轮的车轮战中,评委提问:你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我说:我想成为学生的一双手,在他们绽放精彩时为他们鼓掌;我想成为学生的肩膀,在他们失落沮丧时给予他们依靠和安慰;我更想成为学生的榜样,我想让他们看到老师努力奋斗的样子,所以,我站在了这个比赛现场上。在那个环节,我拿到了全场最高分。当然,教育的感染力和榜样力远远不止体现在一个比赛的瞬间,而是存在于每个以爱己之心爱人的时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爱字当头,抱持对教育和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坚守专业、追求卓越的敬业之德,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建立以教育家为榜样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肩负起“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作为沉浸式参与学生成长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护力度,对学生的欣赏、尊重和宽容程度,决定了学生生命发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