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塔特拉山进发

2024-05-19 10:19熊杰
世界博览 2024年9期
关键词:万山斯洛伐克缆车

熊杰

塔特拉山横贯斯洛伐克东北部,这一大片区域在1992年被划定为“塔特拉国家公园”。冰川的侵蚀让山峰犹如刀削斧凿般直上直下,而冰川融化后又给这里带来了蓝宝石一般的高山湖泊。

斯洛伐克与波兰的边境上,壮丽的塔特拉山形成了两国天然的分界线,它是喀尔巴阡山脉最为高耸的部分,陡峭挺拔的山峰、险峻深邃的山谷和清澈如镜的高山湖泊将塔特拉山打造成了欧洲中部一幅美丽画卷。

来到塔特拉山其实有些偶然,一次拍摄的机会让我在斯洛伐克停留了一段时间。虽然旅居欧洲多年,但我对欧洲中部地区还是很少涉足,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在说起斯洛伐克的时候总是无意中与“捷克”关联在一起。得知我酷爱登山远足之后,当地的朋友告诉我:“那你应该去塔特拉山住上几天,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于是,我背上登山包,开始了前往塔特拉山的旅程。

从山下小镇向雪山进发

塔特拉山横贯斯洛伐克东北部,这一大片区域在1992年被划定为“塔特拉国家公园”,它是斯洛伐克9个国家公园中最早的一个。虽然最高峰海拔“仅仅”2600多米,却异常险峻,冰川的侵蚀让山峰犹如刀削斧凿般直上直下,几乎没有山麓地带,而冰川融化后又给这里带来了蓝宝石一般的高山湖泊。

从斯洛伐克北部城市波普拉德(Poprad)出发,乘坐古色古香的山间小火车,我来到了塔特拉山之行的第一站——滑雪胜地塔特兰斯卡鲁门尼卡(Tatranská Lomnica)。虽然正值初夏,这个小镇并没有像冬天一样被滑雪爱好者“挤满”,但依然有不少游客来这里度假,因为在没有雪的季节,这里也是塔特拉山最适合徒步的地区。

小镇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杉树林中,从远處看几乎难以发现,只有零星冒出来的几座红色屋顶宣告着这里是属于人类的领地。从火车上下来,打量着眼前低矮的车站、斑驳的墙面和满是裂痕的水泥路面,给人一种时光穿梭的错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一百年前这座小镇刚刚兴起的时候。作为斯洛伐克最为著名的旅游点,街道两旁挤满了酒店和度假屋,但并没有破坏它的整体氛围:小镇中大多是狭窄的步道,只有几条可以行车的现代马路,步道边的草地上每走几步就会有一个长椅,镇中心一个“巴掌大”的小池塘还有几条木船供人们泛舟游乐,当然现在的主要用途就是供游客“打卡拍照”了,池塘边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一些木质的游乐设施,成了小朋友们的乐园……总之,到了这里,“压力”“繁忙”这些词就从脑海中消失了,只留下“闲散”“欢乐”占据了整个心灵。

向北边的山上望去,一个巨大的红色屋顶在郁郁葱葱的山中格外显眼,屋顶上的金色招牌也隐约可见,这是小镇的标志,最早的酒店——布拉格大酒店。这个酒店的名字让我又不由地与它的邻国捷克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不是旅游旺季,我轻松地订到了这家酒店的房间,走廊中挂着的老照片向我讲述着这里的历史:1905年这里作为供王公贵族入住的酒店开业后,就成了欧洲贵族们的聚会地,各种舞会络绎不绝……

布拉格大酒店是这个地区最早的酒店,也是小镇的标志,巨大的红色屋顶在郁郁葱葱的山中格外显眼。

小镇的东边是登山缆车的车站,可以到达塔特拉山第二高峰——洛米基山 (Lomnick??tít)的山顶。在途中要经过两个换乘站,分别对应滑雪场的两条雪道。在第二个换乘站旁,就是斯洛伐克著名的斯卡尔纳特普莱索(Skalnaté pleso,意思是岩石湖)天文台,据说还有一颗小行星以它的名字命名。从这里开始,缆车分成两道,一道通往半山腰,而另一道则是直通洛米基山山顶。缆车沿着陡峭的岩壁继续向上行驶,从窗子望出去,白色的积雪与裸露的花岗岩混杂交错,缆绳在空中形成一个优美的弧线,足够美丽也足够令人胆战心惊。

一路战战兢兢到达山顶,终于明白80欧的票价没有白花。在湛蓝色天空的背景下,云朵快速地变换着形状,一条狭窄的观景台从山顶探出,上面标注着洛米基山的海拔“2634米”。沿着观景台走到尽头,视野豁然开朗,人仿佛置身于半空中,在无数的高山峭壁中自由飞翔。试想到了冬天,茫茫白雪覆盖下的群山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冬天一定要再来一次。

在洛米基山缆车的第二个换乘站旁,就是斯洛伐克著名的斯卡尔纳特普莱索天文台,据说还有一颗小行星以它的名字命名。

斯洛伐克的象征——克里万山

虽然热爱登山远足,但是在塔特拉斯卡洛米卡我却选择了最省力的游览方式,目的就是为攀登克里万山留足体力。沿着公路一路向西,便可以来到克里万山山脚下的小镇什特尔布斯凯普莱索,小镇因镇中的高山湖而得名。其实塔特拉山附近的小镇大同小异,都是滑雪胜地,有通往山上雪场的索道和无数的度假屋,只不过这座小镇的湖泊要大得多,而这里的雪场也是两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一些项目的比赛场地。

把行李放到酒店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一家当地的旅行社,询问如何攀登克里万山。工作人员告诉我,攀登克里万山还是比较危险的,最好几个人一起爬,于是我报了当地的一个小登山团,由向导带着几个人一起进山。所有的登山者一般都会选择早上开始攀爬,凌晨5点,天还没亮向导就已经打电话催促大家集合了,在前往山脚营地的路上,向导告诉我们:克里万山的攀爬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6点,山上禁止露营过夜。向导的英语非常熟练,也很健谈,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这座被称为斯洛伐克象征的山峰:克里万山的词根有“弯曲”之意,山的西侧有一个明显的弧形倾斜,在当地也被一些人称为“牛尾”。传说中,这个弧线是堕落天使路西法在飞越塔特拉山的时候,鞋尖踢到山体形成的。

克里万山一直是斯洛伐克民族的象征,从17世纪起,很多王公贵族就开始攀登这座山峰,并将此作为荣耀的象征。克里万山在不同的高度有着不同的景象:从山脚下的草甸灌木,到半山腰迷宫一样的树林,再到山顶处光秃秃的石头。树林中的道路狭窄崎岖,土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登顶时可以看到一块铭牌,那是攀登者成功“打卡”这座山峰的标志。

克里万山一直是斯洛伐克的象征,从17世纪起,很多王公贵族就开始攀登这座山峰,并将此作为荣耀的象征,还有人成功登顶过。许多文人墨客也创作了无数作品赞颂这座山峰,尤其是浪漫主義诗人更是克里万山的狂热崇拜者。到了近代更是如此,从绘画到电影,从民歌到摇滚乐,都可以找到这座山峰的影子,斯洛伐克国歌《塔特拉山上的暴风》也是以克里万山的一次雷电为原型创作的,在2005年的一次全民投票中,克里万山更是以高票成为斯洛伐克硬币上的图像之一。

来到山脚下,黄色的路牌上写满各种标识。向导说这里的图示有红、绿、蓝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的登山线路,我们这次攀爬的是蓝色线路。沿着崎岖的土路,我们开始了攀登之旅,路边是繁茂的野花野草,几棵高耸的杉树旁藏着奇形怪状的枯萎树桩,一些树根仿佛利爪一样从土壤中肆意地钻出来,这一切笼罩在清晨的雾气之下,给我们的登山之旅渲染了一些恐怖的氛围。行进不久,我们就钻入了树林,与塔特拉山的其他山峰一样,克里万山在不同的高度有着不同的景象:从山脚下的草甸灌木,到半山腰迷宫一样的树林,再到山顶处光秃秃的石头。树林中的道路比山脚下要难走一些,狭窄崎岖的土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树根更是“猖獗”地占领了大部分的道路。

刚开始攀爬,大家体力还很充沛,向导也一直介绍着山中的各种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塔特拉山的羚羊。这种羚羊常年生活在高山中,为了保护这个稀少的物种,当地政府还将一部分羚羊迁移到了低矮的山区,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如今这种羚羊在野外几乎难觅踪迹,向导说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山中的土拨鼠。当然,山中也有猛兽和猛禽出没,比如棕熊、狼、猞猁和金雕,这也是山中禁止露营的原因之一。

穿过树林,山中又变成了另一番景象,低矮的灌木成了主角,而山中的土路也已经消失不见,我们只能顺着布满碎石的小路继续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慢慢升起,气温也渐渐高了起来,一行人开始脱掉登山服,短裤背心轻装上阵。顺着标记继续前行,植物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砂砾和岩石,只有一些野草从石缝中艰难地挤出来。灰色的石头上不时地出现斑驳的嫩绿色,开始以为是人们做的标记,仔细一看原来是干掉的苔藓。随着植物的消失,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而攀登之路也越来越难走了,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道路,我们跟着向导,手脚并用地沿着标记在碎石中继续前行。原本以为我们攀登的速度很快,结果已经有人迎面走来,开始下山了,在一些狭窄的地方人们艰难地侧过身子交错而过。这时总是忍不住往下看一眼,瞬间心惊胆战,甚至怀疑自己是怎么从如此陡峭的地方爬上来的。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一个双十字木架矗立在那里,这是斯洛伐克国旗上的图案,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站在山巅眺望,天空与群山融为一体,山中的湖泊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也许,登山的确有一种魔力,让人将疲劳、恐惧等情绪都抛在脑后,只剩下对大自然无比的崇拜与热爱。

在离开塔特拉山的路上,我已经开始期待冬天的来临,想要看一看那时白雪覆盖下的另一番风景。

(责编:昭阳)

·洛米基山·

洛米基山是塔特拉山的第二高峰,也是塔特拉山访问量最多的山峰之一。山体的外形很像金字塔,有三条山脊都可以攀爬登顶。登山缆车修建于1941年,是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缆车。缆车修建完成后,徒步登山者依然络绎不绝,当地政府为了保证安全,规定游客只有在向导的陪同之下才能攀登。

猜你喜欢
万山斯洛伐克缆车
蔬菜还能坐“缆车”?
团长回村
团长回村
秦直道
高空缆车
斯洛伐克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流言
超短程“地铁”
缆车
独立20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社会发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