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晓
预测理由
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结束了2015年至2022年的“驱动型新材料”模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命题形式。这种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多选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新材料,要求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考生要注意把握这类作文的写作特点,狠抓高效审题、谋篇的基础能力,高效率地提高写作质量。
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材料2: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清〕姚孟起《字学忆参》
材料3: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都强调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什么时代啦,字写得好写不好都无关紧要,何必这样小题大做呢?
以上材料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策略
对于这道作文题,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材料1强调书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关系到“立品”;不仅揭示了真正的书法是什么,更揭示了书法的重要性(意义),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弘扬书法,充分强调了学习和弘扬书法的意义。材料2强调“学帖”过程中,怎样从“无我”到“有我”、传承到创新、共性到个性的演变、成长,形象地揭示了怎样进行书法学习,怎样从学书法到学做人,怎样从“学帖”时“有我便俗”到纯熟后“无我便杂”。从学书到做人,这段话启示我们要承担时代责任,辩证看待“有我”与“无我”。材料3直接引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两个文件要求,彰显了在新时期书法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其中,“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和“加強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命题材料还通过正反对照,不仅提出了怎样推行书法教育,而且引出了书法教育是否“小题大做”的问题,强调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作文命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属性,三则材料的内容虽各有侧重点,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考生应当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维度深入开掘,强调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关乎立德树人,推行书法教育势在必行。书法学习需要传承创新,识得共性、彰显个性。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展开写作,展示自己的积累和见识,选择具有时代精神和启迪意义的话题和素材来谋篇布局,思考体会命题的价值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体现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表达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文不仅要表现“书法”对于培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作用,而且要展望“书法教育”对于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并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生活的影响。
热点素材
开展书法教育感悟文化之美
当前,中国书法教育的改革为了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中国书法进校园、进课堂。此前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则提出,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科学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
◆素材解读
中国书法不仅承载着汉字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更融入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身处信息化浪潮的青少年来说,于方寸之间感悟文化之美,有助于怡情养性,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习作展示
书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
◎彭天骅
星燧贸迁,书法之品犹似春风化雨,兴甘霖而泽万物;长空壮阔,书法之魂恰如灼灼之灯,燃永夜而耀四方。传承数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今天,也发挥着它培根铸魂的功用。是以,对于认为学书法是小题大做的见识短浅之辈,我有一言:书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
楷书,是古往今来被广泛推崇的字体,是书法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楷书讲究横平竖直,沉稳有力,起笔处停顿蓄势,行笔时一往无前,功成后圆润回锋,是谓横画。写横画好似做人,为人低调沉稳,成事前默默付出,成事后深藏功名,不露锋芒,人们却会为他所成之事以及腾龙在空的气势所叹服。古今书法大家,皆“颜筋柳骨”者,为人莫不如此,皆流传后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呢?
其一曰:欲学书,先立品。
朱和羹有言曰:“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妙哉斯言,立品乃是学书做人的先决条件,有才有德,方为至上,而有才无德者必将祸国殃民,贻害无穷。东坡先生虽屡次被贬,但他始终秉持德行,在其位,谋其事,为杭州修堤改城,造福民生,终成“为报倾城随太守”之佳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功利主义驱使人们将财富、名利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吾辈青年虽无苏子之才,但仍可学其德,正直刚健,为社会正本清源。
其二曰:做生熟之转换。
姚孟起有言曰:“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明人汤临初亦言:“书者,由生入熟,再由熟入生也。”这些话启示我们,学书法时,临帖要恭敬模仿,待到成熟后,就要加入自己的理解。书法如此,做人亦如是。我们要先广泛学习,认真借鉴,使他人之瑰宝化为己有,再跳出舒适圈,创有我之作,防止滥觞。国家发展也是这样,中国正是靠早期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模仿,再加上后来的自主创新,才成就今天的科技强国。所以,我们须由生入熟,创有我之作。
其三曰:我辈人,当传承。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而我以为,如果当代青少年都能认真学习书法,书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共同托举神州华夏杲杲曜灵,必将造就更好的黄金时代!
春雨将歇,华灯初放,不啻微芒,造炬成阳,逐光而行。唯此“书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辉!
【四川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5届(21)班】
◆点评
作文紧扣“书苍劲规范字,做顶天立地人”立论,从“欲学书,先立品”“做生熟之转换”“我辈人,当传承”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