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4-05-19 07:55金珊珊李朋朋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2期
关键词:条锈病种植者蚜虫

金珊珊,岳 伟,李朋朋,杨 敏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100)

0 引言

目前,小麦种植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选种缺少合理性、施肥灌溉缺少科学性、难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现象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小麦产量与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小麦种植者应树立先进种植理念,在全面认识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意义的基础上,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对这项技术予以合理应用。

1 麦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应对种植地土壤情况、天气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所选品种能在当地良好生长,实现优质高产目标。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在评审合格、品质过关的品种中选择,这类品种通常具备良好抗病虫害能力,能减少病虫害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对小麦品种进行科学筛选,采用横向对比法,选出质量优越的种子,以提高小麦发芽率,保证超过92%。具体而言,如果小麦种植地土壤养分不足,可选择耐贫瘠能力较强的品种;如果小麦种植地土壤水肥情况良好,可选择具备良好抗倒伏性能的品种;如果小麦种植地天气温度较高,热风较多,可选择抗早衰,且早熟的品种。

2 麦种处理

在小麦种植前,应有效处理种子,处理时,可采用恒温浸种法、变温浸种法以及药剂浸种法等,以使种子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提高,确保苗齐苗壮。以变温浸种法为例,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将小麦种子浸泡在冷水中4~6 h后,再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大约2 min,水温控制在52~53℃为宜,待种子温度上升到水温水平后,将种子浸泡在56℃的温水中,经过5 min左右,将种子再次浸泡在凉水中冷却,最后取出晾干。变温浸种法能起到预防散黑穗病的作用[1]。

3 土地整理

土壤条件会为小麦生长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小麦种植者应注重整地环节。第一,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并合理选用犁地工具进行犁地,对犁地深度予以合理控制,以25 cm为宜,以免小麦在寒冷天气出现冻害。第二,应保证土壤状态良好,上部松、下部紧,以使小麦出芽后能在土壤中牢固扎根,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促进小麦健康生长。第三,应合理施肥,确保土壤具备足够肥力,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农业种植活动通常会降低土壤肥力,所以在整地阶段,应施加适量基肥,以保证土壤肥力满足小麦生长要求。在施肥时,一是可撒入粉碎处理的前茬作物秸秆,以使土壤孔隙度加大,加强土壤肥力;二是可运用干鸡粪,在向土壤中补充养分的同时,提高土壤渗透性能;三是施加聚谷氨酸二铵肥,以750 kg/hm2为标准对施加量进行控制,以强化小麦免疫能力、保水能力等,为小麦生长带来促进作用。

4 播种管理

环境温度也会为小麦生长带来直接影响,为使小麦存活率提高,应结合当地天气温度,对小麦播种时间进行合理确定。通常情况下,可在10月中下旬实施播种,此时环境温度大约为18℃。同时,为保证小麦质量,还应在播种过程控制播种密度与播种深度。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结合小麦生长特性,在分析种植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播种密度或适当减小播种密度,为小麦生长创设良好条件。例如,针对中穗型小麦,可按照170万株/hm2标准控制播种密度。而针对大穗型小麦,可按照280万株/hm2标准控制播种密度。另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以3~5 cm为标准控制播种深度,避免播种过深,对小麦出苗造成不利影响。避免播种过浅,影响小麦扎根,导致小麦遭受冻害[2]。此外,为充分保障小麦产量与质量,可在正式播种前进行试播,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进行检测,如果超过90%,再开展大范围播种。

5 田间管理

5.1 水肥管理

为促进小麦良好生长,应确保土壤水分、养分充足。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分析土壤环境,控制其中有机物质含量,使其保持在1%以上。避免土壤呈现较强酸性状态或较强碱性状态,确保土壤中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等含量充足。通常情况下,土壤养分含量会直接影响小麦湿面筋与蛋白质含量,所以应对施肥配比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土壤肥力均衡。另一方面,小麦种植者应结合当地天气情况与土壤实际状况,科学灌溉,对土壤湿度进行控制,确保土壤水分充足,能满足小麦生长所需。通常情况下,在小麦生长过程,需要灌溉7~8次,并结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确定每次灌溉时间,在4月份小麦起身期进行灌溉时,可同时施加尿素,以促进小麦生长。此外,在小麦返青期,应采取有效保温措施,保证温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5.2 杂草管理

在田间管理中,杂草管理属于重要内容。杂草出现后,会争夺养分、水分,影响小麦生长,所以小麦种植者应有效开展除草工作。首先,在播种环节,处理小麦种子包衣,对小麦生长态势予以关注,在出现杂草时及时清除。其次,运用二次稀释法对除草剂进行合理配置。市面上的除草剂大多较为黏稠,如果仅简单加水搅拌,除草剂难以全部化开,对除草效果造成影响,而应用二次稀释法,先将除草剂与适量水混合后进行母液配置,进而在喷雾器内倒入母液,并加入一定量清水进行均匀搅拌,能确保除草剂完全化开,起到良好除草效果。此外,在小麦拔节期,还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向田间灌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

5.3 冬前管理

首先,查苗补苗。在进入冬季前,对小麦田间出苗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小麦出苗状况,基于检查结果开展施肥、灌溉工作。在小麦生长不同时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补苗,以避免麦苗稀松,实现优质高产。其次,修整土地。在小麦种植过程,应对土地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及时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同时,在雨天过后,合理实施划锄工作,以改善土壤条件,使其处于上部松、下部紧的状态。最后,化学调控。在小麦种植过程,为促进小麦叶片、根系健康生长,应采取化学调控措施,运用浓度为20%的壮丰安乳油加水稀释成250倍液后,对叶片、根系处进行喷施。为抑制杂草生长,可运用化学除草剂,并对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以免影响小麦生长,如果小麦苗生长情况较差,可使用麦喜悬浮剂、干燥悬浮剂按照一定比例完成调配后,运用农机设备进行喷洒[3]。

6 收获储藏

结合小麦生长实际与天气状况,合理确定小麦收获时间,通常情况下,以蜡熟末期为宜,在这一时期,小麦已完全生长,枝干暗青、光泽良好、弹性较大,且麦穗颗粒相对较硬、十分饱满,小麦趋于成熟,此时收获最佳。同时,在小麦收获后,应开展晾晒、收仓、工作等。如果麦田中存在品种不同的小麦,在收获时应将品种区分开来,分别实施收获与晾晒。此外,在小麦收获环节,还应妥善处理麦秆。现阶段,在麦秆处理上,常用方式为焚烧,而这种方式不仅难以实现对秸秆的充分利用,还会污染当地生态环境,所以在处理麦秆时,可采取还田措施,使土壤肥力加强。

7 病虫害防治

7.1 麦蚜虫

蚜虫通常发生在小麦苗期到小麦穗期这一阶段,往往会带来较大危害。蚜虫具有一定抗药性,可快速繁殖,根除难度较大。在小麦苗期,蚜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对叶片汁液进行吸食,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害茎秆。出现蚜虫后,小麦会流失大量养分,影响正常生长,最终导致小麦死亡。在小麦抽穗期,蚜虫会对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干扰,使灌浆速度减缓,造成小麦减产。为防治蚜虫,首先,可运用浓度为60%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以每100 kg小麦种子300~500 g为标准对其用量予以控制。也可运用浓度为18%的噻虫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以每100 kg种子1~1.5 kg为标准对其应用量予以控制。使用药剂拌种后,小麦根系会吸收药剂成分,产生对蚜虫的抵抗能力。其次,可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在蚜虫相对密集的位置设置足够数量的杀虫灯,并在夜晚开启,基于蚜虫的趋光特点对其进行诱杀,既能产生良好杀虫效果,也能有效保护环境。最后,可在水肥管理环节,对灌水量与施肥量予以控制,施用适量钾肥、磷肥。如果蚜虫现象较为严重,可搭配化学防治措施,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后进行喷施,能起到有效防治效果。

7.2 麦蜘蛛

麦蜘蛛也会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出现麦蜘蛛后,小麦植株生长速度减缓,叶片上会产生白斑,随着虫害现象发展,白斑会逐渐发黄,最终导致小麦死亡。麦蜘蛛较易在干旱天气发生,所以小麦种植者应对天气情况予以关注,在遇到干旱天气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麦蜘蛛。首先,可采用轮作模式进行小麦种植。其次,可加强水肥管理,以使虫源减少。最后,可在收获时期,对小麦田进行浅耕与消毒,以此抑制虫源。由于麦蜘蛛出现后,具有较长潜伏期,所以应对田间杂草予以定期清除,以便尽早发现麦蜘蛛,及时采用灌水措施将其杀灭,同时,也可对小麦田运用300 ml/hm2浓度为2%的阿维菌素与30~45 kg水混合、300 ml/hm2浓度为15%的哒螨灵乳油与30~45 kg水混合以及225~300 ml/hm2浓度为15%的扫螨净乳油与水混合后进行喷施,能起到良好防治效果[4]。

7.3 纹枯病

小麦出现纹枯病后,其叶片会枯黄,茎节会产生腐烂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小麦植株会死亡,最终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为防治纹枯病,首先,可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小麦品种。其次,可在小麦种植前,清理田间杂草,防止杂草带有病菌致使病害现象出现。最后,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药剂、三唑酮药剂等进行拌种,以此减少病害发生概率,起到良好防治效果。如果纹枯病相对严重,可运用戊唑醇药剂、烯唑醇药剂等进行喷施。具体而言,在纹枯病出现早期,应第一时间干预,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如果病情发展到后期,严重程度较高,应加大药物喷施频率,以保证防治效果良好。

7.4 条锈病

小麦出现条锈病后,主要会对叶片、叶鞘、茎秆、麦穗产生危害。在条锈病感染初期,叶片上会产生一定绿斑,随着病情发展,绿斑会逐渐变黄,进而演变成疱疹。在小麦苗期,由于小麦缺少抵抗力,会加大条锈病感染概率,在条锈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小麦产量严重降低,降低幅度甚至可超过60%。为防止条锈病,应对天气情况予以监测,控制小麦田间温度,并设置病害现象预警设备,对环境中的病菌含量进行实时捕捉,一旦发现空气中存在条锈病菌,应及时喷施药剂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清晨与傍晚是条锈病菌的最佳防治时间,应避免在晴天的午后喷施药剂,其原因在于此时药剂挥发速度较快,难以起到良好防治效果。同时,小麦种植者可在喷施药剂时运用农机设备,如无人机,以均匀喷施药剂,使杀菌效率增强,对条锈病菌予以有效抑制。此外,在药剂配制过程,应避免采用相同药剂,以防形成抗药性。现阶段,常用于条锈病防治且能产生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主要有戊唑醇、烯唑醇以及粉锈宁粉剂等。

7.5 赤霉病

赤霉病能发生在小麦生长全过程,在出现赤霉病后,麦苗、麦穗以及麦茎会产生腐烂情况。小麦感染赤霉病大多是两种原因,一是小麦种子本身带有病菌,二是麦田土壤中存在病菌,赤霉病发生后,如果环境较为干燥,麦穗通常会变枯变白。如果环境较为潮湿,麦穗壳起初会有褐斑出现,随着病情发展,褐斑不断扩散,进而演变成粉色霉层,并出现大量黑色颗粒,向全穗扩散,最终导致小麦植株根系腐烂,直至小麦植株死亡。为防治赤霉病,可在扬花期进行药剂喷施,但在施药时,一方面,应合理选择施药时间,尽可能在雨后进行;另一方面,应合理控制施药频率与施药量,以喷施2次为宜,且2次施药间隔1天,可运用300~450 g/hm2浓度为43%的戊唑醇、600 g/hm2浓度为30%的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75~600 g/hm2浓度为40%的戊唑咪鲜胺悬乳剂、780~930 g/hm2浓度为48%的甲硫戊唑醇可湿性粉剂、900~1350 g/hm2浓度为30%的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 g/hm2浓度为48%的氰烯戊唑醇悬浮剂、225~375 g/hm2浓度为40%的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水混合后进行喷施[5]。

8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种植者应合理、高效运用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科学开展选种、种子处理以及整地工作,优化控制播种时间、播种密度以及播种深度,有效开展施肥、灌溉、除草工作,并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现象发生规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治麦蚜虫、麦蜘蛛等虫害现象与小麦纹枯病、条锈病以及赤霉病等病害现象,以此充分保障小麦产量与质量,实现优质高产。

猜你喜欢
条锈病种植者蚜虫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