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4-05-19 07:55苏龙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

苏龙田

(娄底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湖南娄底 417000)

0 引言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是农业、农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是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服务支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差距明显。在此,本文对当前全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 机构与人员现状、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机构与人员现状

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含市、县或区、乡或镇)共有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95个,其中,公益一类67个、公益二类11个、参公管理17个。2022年,全年经费合计1 129.73万元,其中,项目经费58.4万元、公用经费94.7万元、人员经费976.63万元。全市现有编制数175个,实有人数197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5人、中级86人、初级22人、其他70人;硕士2人、本科37人、大专64人、中专47人、其他47人;35岁以下6人、36~49岁149人、50岁以上42人。

1.2 主要做法及成效

1.2.1 通过引进试验与示范表演新机具新技术的方式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其应用普及不断扩大

多年来,我市采用引进试验、示范表演等方式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先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日益扩大,不仅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能改善品质、增产增收,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收益。比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变了农民育秧、插秧时面朝水田背朝天的劳动状况;稻草还田应用技术及设施的推广应用,不仅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减少了焚烧稻草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池塘清淤技术及设施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变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来池塘、水库淤积日益严重、抗旱防涝能力日渐减弱的局面。

1.2.2 通过引导培植与发展壮大农机专业作业大户的方式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其带动效应不断突显

通过邀请农机专业作业大户来参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等多种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动,使其真切感受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等新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比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1台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可播10~13盘秧/min,可播59~60/h谷种,1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天可插秧2~3.33 hm2,1台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相当于几十个劳动力的人工作业),节省秧田,降低生产成本(在目前劳动力工资日益上涨的背景下,机械作业成本仅为人工作业成本的几分之一),实现水稻高产、稳产(机插秧实行带土移栽,伤根伤秧少,返青分蘖快。机械插秧能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定苗,能确保早稻机插秧为1.6万~2.2万蔸/667m2,中、晚稻1.2万~1.4万蔸/667m2,相比人工作业插秧苗数多三分之一以上。由于机插秧宽行窄株、通风向阳,其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等实际效果,增强了信心,提高了积极性。2022年,全市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了70%以上,农机合作社总数达326家。

1.2.3 示范点推广与举办“湘博会”为农机化技术推广辐射源,其扩散作用不断增强

我市在多个有条件的乡镇创办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点,推广水稻生产育秧、机耕、机插(机抛)、机收、机烘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受到农民群众欢迎。通过示范点的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全市遍地开花。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化解了耕地抛荒,加快了土地流转,培植了种粮大户,保证了粮食安全。

我市每年举办一次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简称“湘博会”)。2022年12月25日~27日,以“丘陵小农机,全力助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湘博会”在我市双峰县以线上展会方式举行。有150多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会,其中,有80多家市内参展农机企业,70余家市外参展企业,还有300多名专业采购商参加交易活动。期间,农机销售成交额约2.12亿元,使用国家购置补贴资金4 525.25万元,市级累加补贴资金1 305.5万元,补贴农机具2 810台(套)。通过举办“湘博会”的方式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让“‘湘博会’上买农机很划算”的观念深深植入了农民的心间。

2 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制约了大中型农业机械和技术的引进、推广与使用

我市属丘陵、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存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田土碎片化等系列不利自然条件,再加上机耕道建设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大型农业机械“出不了门、下不了田”,中型农业机械因耕地分散、丘块不一而影响正常作业的尴尬局面。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技术含量高、节能高效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和技术的引进、推广与使用,导致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相对滞后。

2.2 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从农民层面来看,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生,剩下年老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其文化水平不高、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受传统农业耕种方式影响较深,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等新事物一时不易接受;再加上个别新机具在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上市,出现过失败的个例。所以,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存在着消极、观望等待等心理。

从领导干部层面来看,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认为机械化不适于山地丘陵地区、适合平原等开阔地区去推广。导致对山地丘陵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缺乏信心,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3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不足

各级财政的投入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相距甚远,各项职责职能常因经费不足难以很好地履行。比如,娄底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公益一类机构,全年财政经费仅能维持单位基本运转、发放职工工资和大部分福利,有的福利还无法落实。至于到外地参加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展览会、到县市去调研的差旅费就无力负担了。各县市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也严重缺乏,乡镇则更谈不上安排相应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了。

2.4 农机化技术推广基础硬件设施不全

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办公设施老化陈旧(有的电脑主机还是十多年以前的),缺少相关培训设施,没有相应的推广试验示范演示场地,也没有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与实验检测设备。

2.5 农村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全

我市地势高低起伏不平,耕地不规则、不连片,细碎化严重,再加上作物品种不相同,种收时间不一致和实行独户分散经营等不利因素交织,不利于耕作的规模化,造成农机具使用率较低、闲置时间长。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农村机耕道、农机具库棚、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网点不健全,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窘境,制约了农机具的使用,不仅约束了农机效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严重影响农机作业收益与农民购机积极性。

2.6 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不稳

从历次机构改革的结果来看,农机化技术推广职能越来越弱化,机构越来越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推广工作的开展。以乡镇为例,大多数乡镇是设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明确一名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但其工作纳入乡镇统一调配,难以做到专职专用;有的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名存实亡,只是随意安置了一名根本不懂农机的人员,当上级部门去对接工作时,直接以不懂农机、不会推广农机为由,一言以拒之;娄星区的各乡镇均没有设农机化技术推广编制和人员。

全市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知识断层、老化现象严重。以娄底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为例,在职人员中,40岁以下人员仅3人,没有35岁以下人员。近二十年来,新进的人员除了引进一名机械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和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一名管理岗人员外,其他的均为军队转业干部或政策性安置人员,且基本不懂农机原理,更不懂得农机化技术。

3 对策

3.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3.1.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在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提高政治站位,克服观念落后、认识肤浅、思路狭窄等多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3.1.2 强化共识,营造氛围

全社会要形成一种重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共识,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发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具有多层次的特性,涉及的面广、投入要素多,社会效益大但是经济效益小,很难通过市场的调节功能来实现资源的良好配置,一些盈利性的经营组织承受不起大范围、长时间的投入。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地方,政府需主动担当作为,履行好公益性职责,发挥出主导作用[1]。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无偿的为农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既减少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又补贴了农民,还拉动了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是国家扶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好路径。

3.1.3 加强创新,提升服务

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多从增强农民的体验感、获得感方面入手,使农民乐于接受、转变思想观念。让农民愿用农机、会用农机、无后顾之忧。

3.2 加大资金投入

3.2.1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费的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市、县、乡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经费短缺,难以实施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演示、示范工作,会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急切需要的农机新装备、新技术也得不到及时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3.2.2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更新办公设施、添置教学培训设施、建设推广试验示范演示场地、配备实验示范基地及实验检测设备、健全农机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现场对购机户进行示范演示,让购机农户既看得见、摸得着,又操纵得动机器,还能干得了农活。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逐步提升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程序化、推广手段现代化[2]。

3.2.3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

1)增加购置补贴资金的配套总额。提高国家、省级、地方财政购置补贴资金的配比额度,降低推广机构的资金压力,保障购置补贴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2)提高购置补贴的标准。山地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再加上经济相对落后,购买能力有限,农民的购机用机积极性不高。适当提高购置补贴的标准,将农民的经济压力减轻方能提高其积极性。

3)扩大购置补贴的范围。建议将农业机械均纳入购置补贴的范围,全面促进农业、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3.2.4 加大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瓶颈”问题。加大农村机耕道、农机具库棚、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农机具稳定、可靠、安全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培养、造就一支稳定,且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科学、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人员的编制、待遇、经费等相关问题,健全激励考核制度,强化人员的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让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走进农机生产企业、下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前农民的需求,适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与此同时,要及时向农机生产企业反馈农民的需求信息,建议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经济适用的农机装备。尤其要加强乡、村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应用国家阳光工程等培训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好乡、村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机具、新技术知识,掌握当地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结构、原理与性能,熟练掌握实验、示范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技能,以便更快更好地传授农民、服务农民。

猜你喜欢
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