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可运用差异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与指导。主要分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孙京华(1978—),女,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素养,如推理与证明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等;二是“四基”,即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经验;三是“四能”,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方式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应采用差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有效提高数学课程育人效果。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差异调查,学生分层不当
差异教学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逐渐引入分层教学法等开展差异化教学。但在分层环节,部分教師很少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够全面,仅凭借自身主观认知对学生进行分层,导致学生分层不够科学,这会影响差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一致,造成较大压力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运用了差异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开展了教学活动,但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这些教师通常按照课标要求统一设计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该方式虽然可直观呈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但却不利于差异教学的实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较大压力,从而降低课程教学质量。
(三)差异教学渗透效果不佳,教学过程统一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渗透效果较差,部分教师并未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差异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问互动,二是课堂练习。
从提问互动的角度来看,为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部分教师会进行课堂提问,但却不重视问题难度与学生学情的匹配度,这就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正确回答问题。这样虽然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足,但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课堂练习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通常为教材内容,未注重差异教学,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差异化程度不高,影响教学实效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步推进作业改革工作,提升作业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丰富作业形式,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未体现差异教学理念,布置的作业差异化程度不高,不仅导致部分优秀学生得不到锻炼,还增加了部分低水平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策略
(一)进行差异调查,实现合理分层
1.开展差异调查
初中数学教师应有效开展差异调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了解。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可通过计算机快速地统计学生的数学成绩,以数学单元为单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实施差异教学,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1]。
以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的教学为例,本章顺延上学期的知识体系,共设置了五个部分的内容,即“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三元一次方程组”。初中数学教师在完成单元教学后,可采用单元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检测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差异调查时,教师不能仅看学生的测试成绩,还应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数学基础、学习态度等,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差异教学计划。
2.合理进行分层
在完成对学生的学情差异调查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师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思维等,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数学基础扎实,且数学思维灵活;B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C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不感兴趣,且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同时,教师还需要对三个层次的学生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差异教学实效。此外,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教师需要重新划分学生的层次,这样不仅能确保差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是初中数学课程实现差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客观地了解学生学情,合理划分层级,以便进行差异教学。
(二)设置差异目标,科学引导学生
1.实践教学思路
受到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根据学生学情实施差异教学,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指引教学开展的作用,非常重要。为充分发挥差异教学的优势,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教师可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特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以此提升差异教学的效果[2]。
2.课堂实践课例
以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合理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情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要适当提升教学目标的难度,可设置如下教学目标:熟练掌握ASA、AAS、SSS、SAS四种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论证方法,明确推理细节;能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倒推“角与线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课程知识探究与解决相关问题。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要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目标,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论证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综合应用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知识点。对于C层次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基于感性认知的角度设置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制作三角形、平移三角形等方式观察全等三角形的特征,直观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差异化,提升学生体验
1.提问互动差异化
提问互动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可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开展差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差异化问题,并根据问题难度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以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刚开始讲解的数学知识点较为简单,如定义与性质等,此时教师可优先提问C层次、B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越来越难,此时互动提问的难度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可选择A层次、B层次学生来回答。教师通过这样差异化的课堂互动提问,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
理解[3]。
2.课堂练习差异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课堂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开展差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目:(1)某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底角是75°,则剩余的角分别是多少度?(2)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70°,则其余的角分别是多少度?(3)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120°,则其余的角分别是多少度?这三个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四)设计差异化作业,提高作业实效
在开展差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作业难度差异、作业形式差异两个角度入手,进行作业设计,以此提高作业实效。
1.作业难度差异
作业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差异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和分层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教育。
以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本章内容属于重难点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差异化作业。如,教师可设计如下习题:(1)在抛物线y=-(x-1)2+2上有A、B两个点,其坐标分别为(-1,y1)、(-2,y2),试问y1、y2谁大谁小?(2)抛物线y=a(x-1)2+c上有A、B两个点,其坐标分别为(-1,y1)、(-2,y2),请试着对比y1、y2的大小;(3)抛物线y=a(x-1)2+c(a<0)上有A、B两个点,其坐标分别为(-1,y1)、(4,y2),请试着对比y1与y2的大小;(4)抛物线y=a(x-1)2+c(a<0)上有A、B两个点,坐标分别为(m,y1)、(m+2,y2),且y1>y2,则m的值是多少[4]?这四道习题难度逐步上升,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在完成前三道习题的基础上,尝試解答第四题,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的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在完成前两道题的基础上,尝试解答第三道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完成第一道题即可,同时可鼓励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探究第二道题,以此让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作业形式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较快理解课程知识,部分学生虽然数学基础薄弱,但思维灵活,能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点,因此,为有效发挥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5]。
以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完成教材第7页“习题6.2”的三道习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完成“习题6.2”中知识技能部分的题目。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内容,运用折纸的方式得到一个菱形,并对该菱形的性质进行阐述。这样,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三、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可引入差异教学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从开展差异调查、设置差异化目标、设计差异化作业等不同方面落实差异教学,以此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仇静静.探究差异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管理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6):51-55.
[2]赵夏梅.“让学导思”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7):8-10.
[3]李俊华.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8):16-17.
[4]彭学娟.差异教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46-147.
[5]周猛.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差异教学: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2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