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24-05-18 10:43:48罗婉丽
三角洲 2024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职传统

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得到切实的巩固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发展仍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实施进展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热点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思路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笔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的设置偏离就业导向、教学内容缺少艺术美学、课程实施未满足实践需求、课程评价缺少实习单位的参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

笔者以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为依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初步的优化方案。根据专业、地域、学校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中增加音乐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完善课程实施模式,合理设置课时比例,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互联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里面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基地。以我国某地区的中等职院为例,学生的基础素质比较薄弱、思想比较复杂,价值观也非常多元化。互联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播和推广: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中国民族音乐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通过各类音乐平台、社交媒体、音乐App等,可以轻松分享和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这种音乐形式。

二、参与和互动:互联网技术让音乐创作和表演变得更加民主和开放。现在,任何人都有机会创作和演绎自己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并通过互联网分享给他人。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社区和论坛,让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人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

三、资源获取:互联网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音乐资源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相关的教育、资料和音乐作品,有利于提升专业技能和认识。

四、创新与融合:互联网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与创新。通过在线合作和跨界交流,青年音乐人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电子音乐等风格结合,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意和新鲜感的作品。

五、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互联网传播和推广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互联网平台为传统音乐家和乐团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也使得年轻一代更容易接触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商业化与商业压力:尽管互联网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广提供了更多机会,但商业化的压力也增加了。有些民族音乐作品和演出可能更多地迎合商业需求,导致创作和表达的纯粹性受到影响。

二、市场竞争与版权保护:互联网使得音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民族音乐需要面对来自其他音乐流派的竞争。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保护中国民族音乐的权益。

三、教育与培养人才:传承中国民族音乐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互联网可以提供学习资源,但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出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仍然是一个挑战。

四、大众口味与传统价值观:互联网音乐传播受大众口味和时尚趋势影响较大,这可能导致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不易受到关注。在保留传统价值观的同时,如何创新和吸引年轻一代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也是一个问题。

五、地域差異与多样性保护:中国的民族音乐非常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互联网的普及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音乐交流与融合,但也需要重视并保护各个地区音乐的特色和传统,避免过度同质化。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并注意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把握住挑战与机遇,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民族音乐:互联网提供了广阔而便捷的传播渠道。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可以通过上传音乐作品、分享表演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促使大家彼此学习和互动,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一个开放和合作的平台。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技术为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我们可以将珍贵的民族音乐录音、视听资料进行数字化存档,并建立在线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音乐教育和研究,使更多人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三、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加强对传统音乐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技艺的兴趣和热爱。加大对民族音乐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鼓励音乐人创作更多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提高民族音乐的现代传播力。鼓励传统音乐大师传授技艺给后人,并设立相关奖项和荣誉,激励更多人参与传统音乐的学习和继承。

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信息共享、自由传递和全球共联的技术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宣传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价值,增加外国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同,为世界不同地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学者和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

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通过促进传承与发展,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独特风格和历史价值的音乐形式,防止其消亡或淡化,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励人们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热爱和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保护民族特色: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通过持续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丰富中国音乐文化,拓宽人们的艺术选择,并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灵感和素材。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可以保护各民族的独特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维护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认同。

三、文化交流与交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凝聚人心、传递和平与友谊的力量。通过发展民族音乐,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共享与互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减少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

四、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和表达方式,其丰富而独特的音乐元素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传承和发展,可以启发音乐人员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创新和艺术创作的发展。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优化策略

目前,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导向有所偏离,造成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转化不畅通,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性专业知识。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优化。笔者在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并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就业导向为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为指导,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深化“学训互动+实践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实际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相结合。此外,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三个维度,使課程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所必需的综合技能。

二、在课程内容中增加音乐美学知识

笔者分析了幼儿园的岗位需求,发现幼儿园对教师的情感态度、职业素养要求普遍较高。针对改进课程内容的建议,笔者调研的一所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认为可以增设音乐鉴赏类课程,让学生鉴赏少儿类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鉴赏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音乐美学会影响人们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音乐鉴赏类课程能让学生学会体验美、感受美,并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音乐美学教育后,会对音乐教育工作有更高的职业热情,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融入情感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喜爱音乐。

三、完善课程实施模式

合理设置课时比例。首先,合理设置音乐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时比例,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其次,注重过程性教学,将文化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实践课中,优化课程的结构内容。最后,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融入文化课中,使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实践夯实基础。

增加教学实践机会。第一,在对音乐课程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第二,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年去幼儿园实习一段时间,让学生及早了解幼师的工作内容和掌握幼师的必备技能。第三,开设或增建练功房,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为以后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四、鼓励实习单位参与学生课程综合评价

一个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还需要实习单位参与其中。因为实习单位更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更注重教学实践,而学校和教师比较重视教学理论。实习单位参与学生课程综合评价,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成果,促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督促教师完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质量。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幼师一职。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师可以担任音乐表演的启蒙老师。幼师应该抓住学前儿童的心理,运用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启蒙。同时,结合民族音乐的熏陶,有选择性地对不同课程进行整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予以渗透,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重视儿童心理学,而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取得更丰硕的学习成果。

作者简介:

罗婉丽,女,1991年生,硕士,萍乡技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中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