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化助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

2024-05-18 10:42王峥李昱王铁铮
前线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博物馆

王峥 李昱 王铁铮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博物馆借助科技的力量逐渐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京津冀三地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奠定区域博物馆集群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借鉴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成功做法,推进三地博物馆数据资源跨域链接、支持博物馆创新全产业链发展、创新数字治理模式,将有力助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博物馆;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5-0080-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1京津冀地区历史底蕴深厚,博物馆数量众多、藏品丰富。近年来,三地顺应数字时代博物馆发展趋势,协同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以文化传承创新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字时代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数字时代,全球博物馆正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对物、馆、人的数据的分类管理,逐渐形成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

管理理念和功能定位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理念上,全球博物馆不断推进资源整合、开放、共享。谷歌、微软等知名企业同世界各地博物馆联合推出“全球博物馆”计划,打造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博物馆资源交互共享云平台,共建数字技术下的博物馆发展生态联盟。传统的“以藏品为中心”逐步向“以人为中心”“以社会关系为中心”转变,新的运营模式和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在功能定位上,数字技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空间与展览形式的限制,对博物馆的收藏和展陈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智慧文博场馆建设,在丰富藏品展览形式、打造虚实结合和智能交互体验场景的同时,不断拓展“云”上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智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建设和运营。我国三星堆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中首次采用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技术进行智能规划设计与科学评估,实现建筑方案、功能布局、关键工艺等数字化模拟仿真与监控。依托大数据采集,实现对博物馆的全方位智能感知。我国上海历史博物馆对馆内及周边进行了超精细三维数字化复原,同时对接政务、环境天气、观众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实现全馆数字化维护运营;埃及博物馆和微软联合开发交互式混合现实系统眼镜,通过微表情追踪、手势追踪等技术实时记录参观者在每件展品前的停留时间和互动行为。

全产业链智能化与应用场景多元化成为主要趋势。辅助考古发掘。我国三星堆考古现场运用数字孪生云平台开展3D数字化扫描、存档、建模等工作,实现对文物从考古发掘到文物展出的全流程、全周期保护,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和修复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档案支撑。打造藏品数据中心,拓宽研究领域。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藏品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藏品文本、音频、视频等异构数据的关联聚类,目前已向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近500万份标本的在线检索、分类浏览等服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药物发现、矿产勘探等提供数据支持。多维交互沉浸式体验重现文物背后的历史时空情景。我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首个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将考古发掘大棚、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进行即时云渲染,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

京津冀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新优势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三地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发展已具备坚实基础。

文化资源丰厚。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博物馆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截至2023年底,三地共有备案博物馆527家,文物藏品约411万件套,可移动文物数量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博物馆集群,其博物馆智慧化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天津文化中西合璧,底蕴深厚,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博物馆体系;河北作为文物大省,古迹众多,共有102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片区。三地在各级政府指导下持续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入合作,逐步探索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京津冀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三地不仅分别出台多项政策提升本地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而且共同签署《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各中央所属博物馆将与三地博物馆共同推进京津冀博物馆一体化建设,促进京津冀博物馆资源、技术、人才要素合理流动,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共同助力三地博物馆协同发展。

技术优势进一步显现。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已渗透至博物馆展览、演绎等诸多领域。在北京,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使博物馆突破实体场馆的限制,创新展览形式、增强展览效果、提升参观体验。天津凭借优质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大力推进博物馆数字产品融入全市数字平台,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方面不断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河北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博物馆及文物藏品的智慧管理、智能检索、虚拟体验等,推动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

创构区域博物馆数字化协同发展新范式

京津冀积极整合博物馆资源,以数字化赋能博物馆创新发展,为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区域博物馆数据资源跨域链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孪生博物馆。建立京津冀数字博物馆标准体系,打造博物馆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虚实结合的策展平台,实现展览全维状态实时感知,提高联合策展的科学性和展览影响力。打造数字化博物馆的智慧样板。鼓励京津冀博物馆在数字陈列展览、数字社会教育、数字文创研发、数字学术共建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设立数字孪生博物馆联盟和平台,推动三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内外三维数字孪生全覆盖,在对馆内人、物、空间等要素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博物馆与图书馆、档案馆、文物研究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关联,推动展览馆藏、公众参观、知识图谱等各类数据互联互通,最大程度实现博物馆管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生态。挖掘京津冀地域文化内涵,以数字化技术强化三地公众与博物馆的连接,鼓励三地博物馆联合举办主题赛事、节庆活动等,激发公众参与博物馆策展、藏品信息拓展、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热情,实现价值共创。

构建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全产业链布局。研究领先一代的数字技术。充分调动三地高校院所、技术型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全息投影、物联网等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为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数字技术支撑。推动数字博物馆产业链布局。基于数字孪生博物馆、智慧博物館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区域数字产业优势,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创新服务、科普教育、商业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博物馆数字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以文化为内核,以前沿科技为驱动,以超现实叙事、视听体验、沉浸式场景为载体的京津冀新兴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区域“博物馆+”战略。依托三地智库研究博物馆与教育、科技创新、旅游商业、传媒设计、城市规划等应用场景的契合点,推动“文化+科技”智慧化场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地,通过对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创造新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在博物馆领域的示范场景。提升数据管理应用水平。建立统一的京津冀数字资产全生命周期管控标准,完善覆盖博物馆管理、藏品等数据的分级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精准性和安全性,加速数据开发应用,最大程度释放博物馆数据价值。成立京津冀大数据交易联盟,设置文博数据专区,建立覆盖博物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应用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注重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依托数字孪生博物馆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京津冀新技术数据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完善区域数据风险应急响应处理流程和机制。

(本文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LLGLB03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静,焦鹏航.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合作模式探索及展望[J].文物春秋,2021,(5).

(作者简介:王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铁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曹   晶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露天博物馆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