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献勇 ,何文德 ,邹修敏 ,王春燕 ,郝红梅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300)
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1-4]。提供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能够极大地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供销合作社身处农村,连接生产与消费,沟通城乡,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为小农户搭建桥梁[5-6],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7]。因此,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必须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于此,课题组以泸州市桂圆产业为例,展开详细探讨。
1)缺乏统一规划,种植区域散乱。首先,泸州市早期的桂圆种植集中在两江沿岸,主要功能是作为防洪林,并非按照果树的标准来选树苗。其次,本地桂圆过去只有“蜀冠”“泸丰”“泸早”三个品种,各乡镇在早期的桂圆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规划,杂株现象普遍。
2)缺乏科技支撑,桂圆品种落后。虽然泸州桂圆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发展质量并不高,主要为“蜀冠”“泸丰”“泸早”等品种,存在桂圆品种较少、单果重小、可食率低、成熟期相近、上市期集中、销售困难等问题[8]。
3)缺乏品牌优势,无营销专业市场。泸州桂圆目前以家庭种植、经营为主,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以时令水果或桂圆干的形式销售。尚无规模性的深加工品牌与企业,缺乏品牌效应。
4)缺少农业人力资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目前的桂圆种植主要依赖于传统经验,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技术指导。在品种改进改良、深加工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1)坚持高位推动,积极争取支持。借助省级党委、政府出台综合性或专门文件支持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春风,大力开展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完善三级惠农综合服务网络的同时,针对村组发展的特点大力创新,打造特色项目。
2)坚持试点先行,扎实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农业+非农业”运营模式,实践“经营+项目”“经营+公益”“经营+产业”“经营+农旅”四种经营发展方式。
3)加强产业融合,培育龙头品牌。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9-10],农旅融合,可以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采取“农业种植+农旅项目+产品深加工”模式,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延长桂圆产业链。以果林或园林作为基础,进行赏花踏青、观景采摘、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促进园林观光农村化的发展。亦可以让城市居民与农民一起劳作,改善居民身体素质、开发农村劳动力,让城市居民贴近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普及参与者的农业文化及农业文明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青一代。此外,桂圆果实总糖含量高,富含维生素、视黄醇、烟酸、粗蛋白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具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抗衰老、免疫调节和促进智力发育等功效。当前国内桂圆的深加工产品主要为桂圆干、桂圆肉、桂圆膏、桂圆酱、桂圆罐头和桂圆酒等。酒业与中医药属于泸州的优势产业,通过扶持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村属集体公司以及引进有核心竞争力的外来企业,联合泸州老窖、郎酒、西南医科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深耕农产品领域,增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开发具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抗衰老、免疫调节和促进智力发育等功效的酒类或者中成药保健品,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品牌。解决农产品保鲜难题,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实现乡村振兴。
4)增强科技支撑,转变生产方式。依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遍布的各类基层服务网点,积极构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立适宜的桂圆生产质量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管理、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并保证产品质量。供销合作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有偿(非营利)技术服务公司,为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基层技术服务人员为果农提供科学的建园、育苗、引进良种、栽植、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疏花、疏果等配套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和果品包装的规范,贯彻生产质量技术标准,开展果园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果园,生产高质量果品,实现丰产增收的目标。
5)打造“一村一品”,形成规模特色。随着“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及土地托管、流转的深入发展,为了解决桂圆品种单一、集中上市、价格便宜的现状,通过一个村庄集中栽种某一品种的桂圆,形成村庄规模,便于采摘、货运、深加工等工序的规模化操作。多个村庄栽种就形成了多品种、多批次的桂圆集群,实现规模化、多样化种植,丰富产品矩阵、延长农产品的售卖时间,防止同类农产品集中上市,销售困难。通过规模效应,加快技术交流、减少生产投入、建立国内桂圆采摘及深加工基地、把握市场话语权、提高议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打造泸州桂圆的细分领域名片。
6)加快人才引进,提高种植水平。供销合作社技术服务人员对村组骨干人才、农技人员进行培养、轮训,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服务能力。大力储备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乡村工匠等二三产业的人才,持续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及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促使更多返乡人才留乡创业、就业。
7)拓展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活力。各地供销合作社聚焦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小农户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在耕地易于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户托管意愿较强的地区,重点发展全程托管模式;在农户具备一定种植能力,但在部分生产环节缺乏机械、技术投入的地区,重点提供环节托管服务;在丘陵山区,立足地方产业发挥网络优势,延伸服务链条,开展经济作物托管服务。
8)发挥衔接优势,增强服务效能。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农资供应主渠道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势,从产前和产后环节切入,提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随着泸州进入高铁时代,通过供销合作社与铁路部门对接,充分利用高铁每天的“动检车”,实现泸州新鲜水果面向全国消费者的当日达、次日达,保证新鲜水果的口感。
供销社作为我国较具代表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最重要的枢纽机构,是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支持泸州桂圆多品牌、规模化、“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式,建立科学的、适宜的桂圆生产质量技术标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及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并打造桂圆保健品龙头企业,可以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进而促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