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永 ,刘 瑛
(1.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农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可见,新时代中国“三农”创业大有可为!不仅能够振兴乡村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推进共同富裕,而且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两山理论”实践提供持续动力。然而,由于软硬件条件约束,导致创业失败现象频发,失败率高达90%以上,如何治理“三农”创业失败问题亟待解决。《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促进“双创”的教育政策强调集聚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支持创业教育和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2]。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院校的创业失败教育能够培养农业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3],是重构创业者创业失败观,增强创业失败管理能力、修复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才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农业院校开展创业失败教育既是持续推进“三农”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使命。
创业失败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分支,与创业失败密切相关[4]。受“失败偏见”影响,人们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从失败中学习。因此,McGrath[5]呼吁将学习的重点转至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强调了创业失败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创业失败教育是以创业失败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创业失败知识生成、共享、学习、应用的理论体系。旨在向创业者传递科学、实用的创业失败应对知识,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提升创业信心,并通过对失败经验的辩证汲取,树立正确的创业失败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形成“正视失败、总结失败、应对失败”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全面的创业导向。创业失败教育主要包括创业失败实例总结、经典创业失败案例解读、创业失败修复以及在实训模拟中创业失败的情景教育等创业知识体系。创业失败教育以建设创业者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为主导,剖析其创业失败的深层次根源,引导创业者树立坚定信心积极创业并保持理性正视失败,建立顽强的意志应对失败,最终走向成功。因此,失败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识别失败根源,总结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获取能避免重蹈覆辙的知识和技能[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修业年限、保留学籍、学制弹性设置和大学创业园区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创业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服务知之甚少,同时,相关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够[7],尤其缺乏创业失败后再创业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投入乡村振兴以及“三农”创业的主动性。
农业院校创业失败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和教材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创业失败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增强创业能力”,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此外,农业院校创业失败教育目标设置多以结果为导向,忽略了以过程导向为基础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素养培育。其次,农业院校的创业失败课程缺乏针对性教材,学生难以掌握创业失败教育的基本理论。即创业课程大多没有系统讲述创业中存在的失败风险、如何应对创业失败问题、创业失败案例中所蕴含的经验以及创业失败后的心理修复等内容,导致学生盲目创业,增大了创业成本。同时,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
农业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创业失败教育的教师占整体师资的比例偏低,具有省级创业导师资格认证的教师比例更低。大多农业院校以相近专业教师、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替代专业的创业失败教育教师。同时,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政府创业管理者、农业创业能手、农业企业家的参与。其次,专业能力不强,创业实践经验少。多数农业院校创业师资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能力不足,理论教学多,内容空洞,授课方式单一,实践经验少,学生对创业失败教育课程的满意度低。
创业政策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但农业院校仍存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业院校的家长并非期望孩子开展“三农”创业,而是鼓励孩子找到非农工作岗位。致使家庭支持少,创业热情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根据《2022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受“创业失败偏见”影响,有34.42%的学生认为人们会疏远甚至会嘲讽创业失败者,产生创业污名效应,削弱了创业者的信心及创业意愿。同时,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缺失,加深了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恐惧,导致创业者畏首畏尾,削弱了创业积极性。
首先,落实国家政策,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农业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力度。在创业不同时期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在创业初期,邀请“三农”创业的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简化创业的相关流程和登记手续;在创业中期,为大学生提供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创业后期,给予大学生创业补助和就业保障。其次,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政府应完善农业创业培训机制,开设专业的创业培训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夯实创业基本理论和创业能力,为成功创业提供智力、社会、人力等社会支持。
首先,农业院校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以服务“三农”、振兴乡村产业和培育“一懂两爱”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为出发点,强化顶层设计,有序推进,设置针对性的创业失败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其抗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农业院校要优化创业失败教育课程。一方面,按照创业生命周期优化创业失败课程结构。创业前嵌入失败认知,端正创业态度,学会风险规避;创业中嵌入逆商培养,了解危机干预,学会心理调节;创业后嵌入失败学习,总结失败经验,进行失败修复。最终引导创业者正确认识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另一方面,构建创业失败教材体系。同时,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课程建设,搭建高水平、高层次创业失败学习基地,邀请知名创业者分享创业经历或采用第二课堂、学生创业社团、名师讲座等方式加强互动,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其失败认知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失败修复能力。此外,开展校企、校校合作,达到资源“共建共享”[8],提高创业失败教育实践效果。
农业院校应持续推进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创业导师综合能力。优化对创业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创业失败教育的特质,培训要把握实践性,鼓励教师到农业生产基地学习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其次,优化创业师资结构。重视“产学研政”合作,高校可聘请一批有真正本领、创业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家、农业创业者、农业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完善师资结构,帮助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其战略前瞻性和实际问题解决思维,提高创业失败学习的效率和面对失败的心理素质,提升创业成功率。
农业院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创业失败教育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创业失败教育,推动建立正确的创业失败观,为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塑造包容、公平、合作、开放、积极的创业文化[9]。首先,从农业院校层面,引导大学生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创业文化的推动作用,建立鼓励创业、包容失败、尊重失败的创业文化,尊崇“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转变惧怕困难、害怕失败的思想。其次,从社会层面,传统观念推崇成功教育,忽视失败教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提升面对创业失败的勇气。一方面,支持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网络文案、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升大众对于失败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打造全社会包容失败、尊重失败、学习失败的文化新风尚,树立科学的成败观。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企业家现身说法,挖掘创业失败的重要价值,打破失败偏见,鼓励人们以宽容的态度认识失败,从失败中学习[10]。
农业院校创业失败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创业失败教育,对于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激情、创业失败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创业失败教育的内涵,从农业院校创业政策宣传、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建设以及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阐释了创业失败教育的问题,并从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创业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和构建良好创业氛围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创业失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