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文学的生命,作者的真诚为文学注入灵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郁达夫的《沉沦》。其中,郁达夫的小说注重“人”内心世界的描写,以坦诚率真的作品感染了读者。本文主要以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活动的视角出发,用辩证的眼光看作者的真诚,分析其对文学的影响,来探讨作者的真诚为文学注入灵魂这一论题,进而思考当下文学中作者真诚的问题。
关于真诚及作者的真诚重要性的概述
一、“真诚”一词的阐释
真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说文解字》中,对“真”字的解释: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后人进一步注释:此真之本义也。经典但言诚实,无言真实者。同时,“真”在古时字形较多样,如“慎”“瞋”“稹”等等,但取“真”声,多用“充实”之意,引申为真诚。《说文解字》中对“诚”字的解释:诚,信也。并且在《中庸》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在儒家学说中,“诚”对仁义礼智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才能进行后续的探索。
“真”与“诚”构成了真诚,在本文中“真诚”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对待文学的意图。真诚是作者写作缘起的重要一环,写作缘起影响着文字后续的表达。虽不以真诚与否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但同时要注意到作者真诚对于文学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因此,提出“作者的真诚让文学注入灵魂”这一观点。
二、“作者的真诚”的阐释
作者的真诚是与艺术真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孙绍振指出:“艺术的真实中就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生活的真实,一个是作家的真诚。二者达到和谐统一时,感染力就强了”“作品中真实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作家的真知、真诚感受”。
作家的创作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成果,并且他们后续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的评价也十分重要。作者的真实与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作者的真诚表现在作者在创作中真实诚恳的态度,无论作品成功与否,都能够坦然真誠地面对。
与此同时,读者的接受对作者的真诚有重要影响作用。读者不断丰富着作品的内涵,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读者的阅读中不断发展的。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延伸至读者群体、社会受众,整个社会受众对文学作品价值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正如余华老师在《文城》发布会中所说:“每个写作者都有双重身份。往前推进故事的时候,是作者;往回检查问题的时候,是读者。读者越来越多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想法,这时,他只需要也只能够对一名读者负责,那就是他自己。”
三、作者的真诚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文学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任何外在的强制都是徒劳的,只需要发自心底的真诚。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文学在创作过程中被增加上其他附属价值:利益、金钱、权力。但这些功利性的“附属品”终究抵不过非功利性的作者的真诚。
作者的真诚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作者对待创作的客观事实的态度不真诚,可能会导致文字力量没有感染力,缺乏力量感,让读者感觉,文字是敷衍的,读与不读相差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如果作者不真诚地创作,言不由衷,即使再真实的描绘也是苍白的、无力的,对于作者自身来说,难免不沾惹上世俗化气息。作者的真诚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现实的负责。作者的真诚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及其影响。换言之,对文学缺乏真诚的作者,会遭到文学的贬斥和淘汰。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仅凭对文学的真诚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对文学缺乏真诚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作家。”文学作品的本性是达观的、超脱的、非功利性的,它承载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真诚——以郁达夫《沉沦》为例
《沉沦》的最可爱之处在于,作者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地描写了“我”的内心,把自己的真诚表现得淋漓尽致。沈雁冰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中认为《沉沦》与《茫茫夜》的主人公“肯自承认而且自知”是其可爱之处。
一、郁达夫“作者的真诚”的缘起
郁达夫的“自叙体”小说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写自己的遭遇和见闻。郁达夫在日留学期间,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碰撞而产生了他独特的风格。五四新文化运动,确立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人学”。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部分知识青年开始探索自我。五四前的中国是封建、迷信、故步自封的,有才之士被抑制,自我主观情感无法释放。在日本留学的郁达夫恰好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慢慢成长起来,走向文学道路。郁达夫打破了那种压抑人性、泯灭欲望的文化传统,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内心世界,注重“人”的意义。他逐渐淡化对客观世界的叙述,转向主观世界的描绘,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
与此同时,郁达夫坚持小说来自生活。“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小说来源于生活的信念,使郁达夫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反映他的创作真诚:“我要把我的生活写进小说,我的生活就是小说。”对于郁达夫而言,生活和艺术不过是一种表达的不同侧面。
《沉沦》中的世界是深邃、复杂、悖论、自我搏斗的。郁达夫把笔触伸向了在红尘日常中被藏起来了的那个隐秘的世界。郁达夫在自述上取不虚伪的态度,不加掩饰地将自己肉的欲望展现出来,他是率真与坦诚的。再加上作者对肉的沉沦时刻加以病的界定,让人们感觉到他的不得已而为之,最后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苦痛、道德上的折磨又赋予原本就可以被原谅的复杂的破戒行为以受戒的庄严。郁达夫的小说不仅有对时代真实、生活真实的反映,还具有对作者本身的观照,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自我暴露。
二、自我的写真,真诚的追求
郁达夫的《沉沦》,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曾表示写这本书完全是不得不写,只是顺着自己的情感思绪如行云流水般地写了下去,也不用考虑什么技巧和修辞,这些他统统不管。马克思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是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沉沦》以“伊”为主人公在日留学的经历为主线展开自我的写真与真诚的追求,讲述了“伊”因为爱情的不可得,又不堪忍受异族的欺辱,最后投海自杀的故事。开篇第一句“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一句话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我感觉、认知中的人,在感觉之外,他开始想象与幻想。
其中,对自我情感的真切表露和性文化的直抒胸臆是作者的真诚最直观的体现。在郁达夫的《沉沦》中,他无所顾忌地表达作家们想要说的心里话,名誉、知识都不是他想要的,只要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沉沦》里的“他”“觉得女人口里吐出来的气息,也热乎乎地喷到他的面上来。他不知不觉地把这气息深深地吸了一口。他的意识感觉到他这种行为的时候,他的面立刻红了起来”,此处就描写了他在理性地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行为后羞怯的、不知所措的心理。而到文章的最后,主人公喊出:“祖国呀祖国!……你快富强起来!强起来罢!”这种直接的表露,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作家的真诚。
三、郁达夫的真诚对后世的影响
《沉沦》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问题,小说的独特价值在于将原来小说中不敢描绘和“不应该”描绘的部分写入书中。就像郁达夫回应责骂《沉沦》的人:“你们可以骂我不要脸,骂我流氓,但你们得承认,我比你们真诚。”同时,郁达夫在《沉沦》中所传递的情感、真诚,深深影响了丁玲等一系列作家。为后续文学创作打开了新篇章,冲破了那种压抑人性、泯灭欲望的文化传统。
反思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真诚——从文学活动的角度出发
反思作者的真诚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就好比一个厨师烧出的菜肴是否美味,并不在于他是否真誠对待烧菜这件事,而在于他烧菜的技艺。同样,作者的真诚对文学作品起到影响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影响。文学活动包含若干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本文提到的“作者的真诚”渗透于四要素的各个方面,在四要素中存在影响“作者的真诚”的因子,由此反思“作者的真诚”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从世界的层面上讲,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作者的真诚将自己的主观世界较真实地与客观世界结合,影响文学活动,但作者的真诚是较难验证的。
在作者的层面上,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文学与作者密不可分,作者的内心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作品描写、自我表态等方式展现,但另一方面,如果作者以“真诚”为自我表白而无害处,人人都可以说自己“真诚”。我们要认识到作者口中所标榜的“真诚”与实际作品所反映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不能以偏概全。
在作品的层面上,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的内心的实际感受。“文学本体论”强调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在于外在的世界或读者。作者的真诚与作品的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并不知道最后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后行”。当作者完成作品,转换角度冷静下来去分析思考的时候,才会明晰其作品背后的价值。再者,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是在作者完成作品后就能够下定论的,他所反映的内涵是变化的,不断充盈的。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学接受论,说明读者在不断赋予作品意义。作者的真诚会被读者看到,并且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看法,读者的主观性较强,在阅读整部文学作品时,认知过程会影响到读者对客观公正的把握。读者群体为文学作品赋予不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感受到的真诚也可能与作品本身存在偏差。读者对作者创作是否真诚是深有感受的,文字没有感染力,缺乏力量感,让读者感觉文字是敷衍的,读与不读相差意义不大,这是一个作者创作文章最失败的地方。
综上所述,作者的真诚在文学活动中的影响是有限的。
思考当下文学中作者真诚的问题
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文学史上不乏处女作便是巅峰的现象,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曹禺的《雷雨》、郁达夫的《沉沦》等,这绝不是偶然。任何一个作家的巅峰之作无不是其呕心沥血后的产出,与诞生的早晚没有关系,其作品所展现的价值,与他们生命深处的共鸣相连。
但是,在读后不免会思考一些问题,作者的真诚对文学有那么重要的影响吗?结合近些年文学的畸形发展,文学呼唤真诚的论述,于是产生了此篇文章。真诚是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正如本篇文章批判性的地方,作者的真诚为文字注入灵魂,是打动读者的有力武器。但与此同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真诚”的作用,要批判地理解作者的真诚在文学中的影响。作者的真诚对文学的影响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简介:
张广雯,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长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三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