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与思维导图的有效结合探究

2024-05-18 12:59:48李静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导图绘本幼儿

李静

导读: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教师需向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宜的趣味读物,经常陪同幼儿看图书、讲故事,在阅读实践中端正幼儿阅读习惯、拓宽幼儿阅读视野、丰富幼儿阅读经验。绘本作为一种主要由图画构成的“故事书”,可有效启发幼儿阅读思维,给予幼儿最佳阅读体验。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厘清绘本阅读活动开展逻辑,其与幼儿绘本相结合足以满足幼儿快乐阅读、健康成长需求。

一、绘本与思维导图概述

(一)绘本

“绘本”一词为外来语,是日语图画书“えほん”的汉字写法。就字面含义而言,绘本指由少量文字和大量插图构成的儿童读物。绘本主题多元多样,童话故事、自然知识、日常生活等不同元素均能在绘本中窥见一二。绘本阅读活动便是以绘本为活动载体、以阅读为主要开展形式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幼儿读物相比,绘本存在以下阅读优势。

1.绘本图片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海量插图是绘本和其他故事书、儿童读物的最大不同,大班幼儿年龄较小,栩栩如生的插图既能降低幼儿阅读门槛,又能有效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可谓益处多多。

2.绘本语言直白浅显,通俗易懂

绘本读物的创办初衷是满足年龄较小读者的阅读需求。绘本作者會尽可能用最精简、最直白的话语描述故事内容,满足识字量较少读者阅读需求。

3.绘本主题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绘本创作的灵活度极高,涵盖的主题更是多种多样。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古灵精怪的好奇心都能得到满足。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将复杂信息或思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起到更好厘清思路、更快分类信息、更深入掌握知识的功效。就幼儿绘本阅读活动开展而言,绘制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帮助教师梳理活动重点和活动过程,通过“导”和“引”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体验中。另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梳理阅读过程,启发幼儿思考“我要读什么”“我要怎么读”“我为什么要读”等问题,并给出个性化答案,保障绘本阅读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绘本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实践要点

《指南》强调:“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绘本以多元多样的主题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个性偏好,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自主阅读意愿。然而碍于实际年龄,大班幼儿难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这便是绘本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意义。

(一)幼儿绘本挑选要点

1.选择切合幼儿年龄的绘本

大班幼儿年龄多为5—6岁,具有一定词汇量、知识量储备,可独立完成阅读整本书任务,对绘本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等要求更为严格。教师在挑选阅读对象时需考虑幼儿实际年龄因素,确保所选读物符合在幼儿理解范围内、能唤起幼儿思考两大条件。具体而言,教师可在名人故事(《华盛顿和樱桃树》《铁杵成针》《牛顿煮鸡蛋》)、生活经历(《我的妈妈》《我家的小黑猫》《我的情绪小怪兽》)、知识科普(《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三个幼儿最为熟悉且最感兴趣的主题中挑选阅读活动所需绘本,尽可能满足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选择需求。

2.选择切合幼儿兴趣的绘本

俗话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大班幼儿正处在好奇心重、精力充沛的年纪,在兴趣带动下可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实践中。换言之,兴趣将直接转化成幼儿持续阅读的内在动力。举例来说,男幼儿更为偏好“骑马打仗”类的冒险故事(《宇宙探索》《勇敢的小王子》《大圣捉妖》),女幼儿则更为偏好情节生动的趣味故事(《我的好朋友》《小美人鱼》《七色花》),这便是性别差异造成的兴趣差异。因此,教师需在挑选绘本读物时考虑班上男幼儿、女幼儿的不同兴趣偏好。

3.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绘本

绘本阅读实质上仍是教学行为,既然是教学行为就一定要满足教学要求。就这一层面而言,在挑选所需绘本时,教师需考虑语文、美术、音乐、自然等课程与阅读活动的内在关系,确保幼儿能在阅读实践过后全面提升自身语言理解、审美欣赏、艺术感知等素养,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思维导图设计要点

1.流程精简

思维导图是为了帮助师幼梳理阅读逻辑、明确阅读要点而存在的,考虑到大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尽可能精简思考流程,将导图控制在3—5幅即可。举例而言,在组织幼儿参与绘本阅读活动前,教师就可在课件扉页制作思维导图,告知幼儿阅读主题、阅读过程、阅读要点等信息,以此强化幼儿的活动认知,为阅读活动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重点清晰

思维导图直观展现了复杂信息的重点、要点,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应做到字句精简、重点突出。以《我的妈妈》为例,该绘本用图片形式描绘了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每一天,从清晨起床为“我”准备早餐,到夜间入睡躺在“我”身边讲故事,将妈妈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针对该绘本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妈妈一天都做了什么?”“‘我眼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等问题,按照早、中、晚三个大时间段梳理绘本情节,有效锻炼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3.全员参与

《指南》指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事实上思维导图不应仅供教师使用,还应成为幼儿思维能力提升的指导工具。教师可在平日里组织幼儿完成拼拼图、猜谜语、表演故事等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在课堂中给予幼儿更多表达机会机会,让幼儿成为思维导图主题选择、内容完善的参与者,在师幼共同参与的同时保障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三)阅读活动开展要点

1.留意氛围营造

为了给予幼儿最佳阅读体验,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会选择在园区内(或幼儿班级中)营造阅读区角,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主题多元的趣味读物,给予幼儿最为轻松、最为舒适的阅读氛围。就绘本阅读活动开展而言,除了提供绘本读物外,教师还需科学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将书面故事以有声读物、趣味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有效激發幼儿阅读兴趣,给予幼儿立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体验。事实上在现代化设备支持下,思维导图的设计元素才会更为多样、更具个性,幼儿对思维导入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才能更高。

2.留意阅读引导

碍于年龄和学习水平,大班幼儿在阅读绘本时难免会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给予提示。提问启发幼儿思考本就是思维导图设计的核心,教师在阅读绘本时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全部效力。值得注意的是,幼儿阅读是“跳入”状态,思维启发则是“跳出状态”。换言之,幼儿观察思维导图时阅读思路会被打断。所以,思维导图展示在开始阅读绘本和完成绘本阅读两个阶段介入最为合适。

三、绘本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实践策略

(一)从“导”入手,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指南》指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需在特定情境下引出思维导图知识,用提问、对话手段从“导”入手,带领幼儿初步认知思维导图的存在价值和呈现特点。举例而言,幼儿在阅读《三个和尚》故事后会产生不同认知,有的幼儿认为“三个和尚轮流打水就都有水喝了”,有的幼儿认为“一个人看守寺庙另外两个人打水就好了”,还有的幼儿认为“再来一个和尚他们就不会‘打架了”,足以说明幼儿思维的灵活多样。教师可在幼儿作答后将其观点整合进导图之中,由此正式介绍思维导图知识,以便幼儿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绘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容易将思维导图设计成精简化的板书,这本无错但需注意该板书的趣味性、多样性。毕竟单一的文字描述很难吸引幼儿注意,如果幼儿重视度不足,思维导图就无法发挥出全部教学效力。

(二)以“画”为笔,形成完整绘本结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幼儿可梳理绘本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全面理解绘本的主题与结构。以童话故事《丑小鸭》为例,教师可鼓励幼儿在阅读过后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哪些事”“故事结局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全面分析绘本故事的重点、难点,加深幼儿的绘本阅读感受。阅读的本质在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总结信息,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但思维较为跳跃、凌乱,常出现“知晓信息却不知如何使用”的情况。对此思维导图有助于幼儿有机整合绘本信息,在脑内建立完整的思维概念流程图,锻炼想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事实上幼儿在获取足够信息后,教师还可鼓励其创新组合绘本元素,在角色扮演或编写故事过程中锻炼自身创造能力。

图像和色彩是吸引大班幼儿阅读的两大重要元素,这便是绘本成为幼儿园阅读活动主要载体的原因所在。为了方便幼儿理解思维导图知识,教师需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能力,引导幼儿在脑内形成一幅完整画面,通过画面变化讲述完整故事,并将这个故事概括成几个关键词,以此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具体而言,教师可带领幼儿思考“我看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有几个人?”等内容,一边回答一边回忆完整故事,形成完整绘本结构。

考虑到人的记忆会随时间发展逐渐消退,“温故而知新”在幼儿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本故事包含重要信息和重要情节,往往需要幼儿多次阅读、深入理解才能完全掌握。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幼儿记忆,让幼儿在回答“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系列问题时有序回顾绘本内容,锻炼记忆能力和情节概括能力。

(三)以“评”收尾,激励幼儿持续阅读

幼儿阅读能力提升或阅读经验积累都绝非一时之事,只有长期坚持才是唯一“出路”。教师需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和绘本阅读过后给予其及时性、针对性评价,用评价力量激励幼儿持续阅读,在幼儿心中埋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正确观念。事实上评价数据还可转化成后续活动思维导图设计的重要参照,以此维护思维导图设计的连贯性、发展性。就评价活动开展而言,师幼应注意如下内容。

1.“谁来评”

“谁来评”对应了评价活动的评价主体,即进行评价的人。传统评价制度并未给予幼儿参与权利,教师成为评价幼儿行为的主要角色。教师需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给予幼儿同等评价机会,确保幼儿意见能成为后续绘本选择、导图制作的重要参照。

2.“怎么评”

“怎么评”对应的是评价活动的评价方式。为保障评价行为的客观公正,教师需在原有评价基础上,增添线上评价、虚拟平台评价等全新手段,在保护评价主体隐私的前提下发挥评价力量。此外,“怎么评”也细化了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让评价数据成为绘本选择、导图制作的重要参照。

3.“评什么”

“评什么”即在评价目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设计。举例而言,教师可询问幼儿“你还想读什么绘本?”“你认为‘阅读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你能看懂思维导图吗?”“你认为思维导图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等问题,在师幼对话中发挥出“评什么”的全部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绘本阅读已然成为幼儿园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科学的教学工具,既能帮助幼儿更好理解、掌握绘本内容,又能全面考察幼儿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其与绘本阅读相结合能有效地、全面地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认知水平,教师一方面需精选绘本读物,满足园内幼儿多元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需提升个人素养,灵活、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力量,确保阅读活动设计周全且细致、阅读氛围营造轻松且舒适。

猜你喜欢
导图绘本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