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024-05-18 08:20邓菊芬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猪群

邓菊芬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 546102

生猪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一直是维护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近年来,生猪产业却面临着诸多严峻地挑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各类猪病的频繁暴发。特别是诸如猪瘟和蓝耳病等重大疾病,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养殖户和相关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防控猪病的发生和传播,有效缓解养殖业的发展压力,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纷纷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寻求科学、有效地防治措施。

1 生猪常见病害分析

1.1 猪瘟

1.1.1 猪瘟概述

猪瘟(CSF),也被称为霍格霍尔病,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猪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但在现代,随着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和全球化,其暴发和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CSFV是一种属于黄病毒科的单链正链RNA病毒,其复制和传播能力极强,这也使得控制这种疾病变得尤为困难。尤其是在密集饲养的环境中,一旦有猪只感染,很快可能导致整个养殖场的猪只都受到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接触,猪瘟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例如,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水,或者由于人员、车辆和设备的移动而引发的交叉污染,都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这进一步增加了防控的复杂性。在典型的病例中,感染猪瘟的猪只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生理和行为异常。除了已经提及的高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外,猪只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步态蹒跚、腹泻、咳嗽和眼结膜充血等现象。在某些严重情况下,感染的猪只可能在数天内死亡,尤其是幼猪,其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由于猪瘟的高度传染性和迅速传播,它对全球生猪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每一次猪瘟的大规模暴发,都可能导致数以万计的猪只被扑杀,以阻止疾病的蔓延。这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猪肉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飙升。因此,对于生猪养殖业,猪瘟无疑是一个巨大地威胁,需要全球合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1]。

1.1.2 猪瘟的危害

猪瘟被誉为生猪养殖领域的“天敌”,其危害的深远影响已经被多次实证。其中最直观、也最为致命的影响便是它对生猪的致死率。许多时候一旦猪群感染,死亡率可能在短时间内攀升至惊人的水平。这对于养殖户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努力和投入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但猪瘟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养殖场,当大量生猪死亡,猪肉市场供应链会受到严重干扰。这种供应缺口通常会导致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时期他们需要为猪肉支付更高的价格,甚至面临猪肉短缺的情况。此外,猪瘟的出现与流行也对养殖行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蔓延,养殖户不得不增加在生物安全、疫苗接种和其他防治措施上的投入。而这些额外的开销可能并不容易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导致生猪的售价上升,或者养殖户需要吸收这部分成本,降低自身的利润空间。更为严重的是,猪瘟的暴发可能引发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和限制。许多国家在面临猪瘟威胁时,为了保护本国养殖业,可能会对疫情国家的猪肉及其相关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这不仅影响了受疫情国家的出口,也可能引起全球猪肉供应链的混乱[2]。

1.2 蓝耳病

1.2.1 蓝耳病概述

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一种主要影响猪只繁殖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蓝耳病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后,迅速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猪病之一。病毒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以及人员和设备等传播。蓝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热、皮肤蓝紫、流产、仔猪死亡等。尽管有不同类型的疫苗和一些管理措施可以减轻病情,但目前仍然没有根治蓝耳病的方法。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对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诊断和控制蓝耳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隔离感染猪只,以及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蓝耳病的流行还突显了全球生猪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全球疾病监控和管理的重要性[3]。

1.2.2 蓝耳病的危害

蓝耳病的危害广泛而深远。首先,它直接影响到生猪的生产和繁殖,引起大量仔猪的死亡和母猪的流产,严重削弱了生猪产业的生产力;其次,蓝耳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全球每年因蓝耳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达数十亿美元,包括因疾病直接造成的生猪死亡损失,以及防疫、治疗和控制病情所花费的费用[4]。

此外,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还给全球生猪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带来了严重打击。它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国际和国内贸易,限制了猪肉和相关产品的出口,也影响了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决策。与此同时,蓝耳病对生猪养殖的持续性和养殖户的生计也构成了重大威胁。由于蓝耳病的防控困难和治疗成本高,一些小型和家庭养殖户可能被迫退出生猪养殖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和经济收入[5]。

不仅如此,蓝耳病还可能影响到公众对生猪产业和猪肉产品的信心和信任。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产生疑虑,从而影响到猪肉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因此,蓝耳病的防控对于保护生猪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促进全球生猪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生猪病害防治方法

2.1 猪瘟的防治

2.1.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瘟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适时和正确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激发猪只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增强猪只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猪瘟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通常能够提供更持久和更全面的免疫保护,但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以避免疫苗病毒在猪群中传播。灭活疫苗虽然安全性更高,但其免疫保护期较短,可能需要定期进行补充接种。

猪瘟疫苗接种应当遵循一定的时间表和程序。通常建议在仔猪断奶后的2~3周进行首次接种,以确保猪只在幼小的时候就建立起免疫防线。此后,应根据疫苗的保护期和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复接种或补充接种。除了疫苗接种,养殖户还应加强猪群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病害筛查,以及改善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从而提升猪只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此外,疫苗接种的效果还受到猪群管理、接种技术、疫苗质量和存储条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猪群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疫苗接种的效果。例如,如果猪群密度过大,或者饲养环境不佳,疾病的传播速度可能会加快,这时即使进行了疫苗接种,也可能难以起到预期的防护作用。因此,合理的猪群管理,如控制猪群密度、定期清洁消毒、确保适宜的温湿度等,都是保证疫苗效果的关键。接种技术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不恰当的接种方法可能导致疫苗无法在猪只体内发挥应有的作用。兽医和养殖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操作经验对于确保疫苗接种成功至关重要。此外,疫苗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接种效果的关键因素。疫苗的制造、运输和储存都需遵循严格的标准,以保持其活性和效力。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疫苗的质量,从而降低接种效果。与此同时,单纯依赖疫苗接种而忽视其他的防病措施是不明智的。例如,生物安全措施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病原体进入养殖场的风险;而疾病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隔离疫情,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这些措施与疫苗接种相结合,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病屏障,确保生猪养殖业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1.2 严格隔离

有效地隔离不仅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还可以减轻已感染猪只对健康猪只的感染压力。实施隔离措施首先涉及新进猪只的隔离。新引入的猪只应该在单独的区域进行至少2周的隔离和观察,期间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方可与原有猪群合群。除了新进猪只的隔离外,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猪只也应立即与健康猪只进行严格地隔离。隔离区应远离健康猪群,并配备专用的饲养、管理设施和人员,以防止病毒通过人员或设备传播到其他区域。同时,猪舍的设计和管理也应采取措施,如设置有效的排风和空气净化系统,减少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

严格地隔离措施还应包括对疫区和隔离区的严格管理和控制。疫区和隔离区的出入应限制在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上,并应执行严格地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例如,出入这些区域的人员和设备应进行严格地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的携带和传播。另外,隔离措施还应结合病害的实时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了解病害的发展状况和传播动态,调整和优化隔离、防控策略。例如,通过定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确认新的感染病例,并迅速采取隔离和其他防控措施,阻止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2.2 蓝耳病的防治

2.2.1 疫苗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激发猪只的免疫反应,使其产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感染蓝耳病的风险。

市面上有多种蓝耳病疫苗可供选择,包括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种疫苗时,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确保疫苗的正确使用和储存,以保证接种效果。在选择疫苗时,应综合考虑疫苗的安全性、保护效力、价格和可获得性等因素。同时,接种疫苗的时间、方式和剂量也应该根据疫苗说明书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最大化。

疫苗接种还应结合严格的猪群管理措施。例如,在接种疫苗前,应进行全面的猪群健康检查和病害筛查,确保只有健康的猪只参与接种。疫苗接种后,应继续进行猪群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除了疫苗接种,养殖户还应注重猪舍的通风、卫生和猪只的营养供应等方面,以维护猪只的良好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通过综合施行多种措施,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控蓝耳病,减轻其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2.2 强化养殖管理

防治蓝耳病的另一重要策略是强化养殖管理。优质的养殖管理不仅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和整体健康状况。首先,养殖户应重视猪舍的设计和维护。确保猪舍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通风和合适的温度,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升猪只的生活质量,减轻它们的压力和不适,从而降低病症的发生。

其次,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病害筛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猪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养殖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迅速进行治疗和隔离,阻止病症的扩散。同时,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害筛查,针对特定的疾病(如蓝耳病)进行专项的检测和防控,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饲料管理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养殖户应提供充足、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猪只获取足够的营养,以支持其健康和生长。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饲料,以减少疾病通过饲料传播的风险。

此外,养殖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不可忽视。养殖人员应接受有关疾病防控和养殖管理的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各种管理和防控措施。养殖人员应了解和遵循相关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规定,如正确的消毒方法、疫苗接种程序和病症处理流程等,以确保各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3 结论

本文全面分析了生猪养殖中两种重大病害,即猪瘟和蓝耳病的基本特性及其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明确指出,疫苗接种和加强养殖管理是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措施。通过具体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对养猪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