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 岳永杰, 赵红霞, 胡晓龙, 闫晓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a.林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b.职业技术学院,包头 014109)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迈上了长足发展的道路,但是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地方社会需求匹配欠佳,专业面较窄与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1]。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要求高校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着重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与应用型人才[2]。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要求多学科融合发展[3]、多元发展与协同发展,探索基于全产业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二十大报告要求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4],培养拔尖人才,促进素质教育。
立足这样的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园林专业教育只有在国家、行业层面所提供的资源“沃土”,坚持以自身发展的重点、难点与痛点为导向,建立健全以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5],重塑教学环境与学习生态,补短板、强弱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法,因“才”施教,才能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与优势的专业教育体系[6]。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7],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指标,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关键,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因此,强化与提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应用能力,是破解“内涵式发展”下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8-9]。本文以我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就2017 ~2022 年就业率、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就业单位反馈问题等就业情况以及实践教学方面所影射的问题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探索OBE + 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10-12]。
1.1.1 就业率
从我校近6 年园林专业毕业去向来看,升学率基本稳定在21% ~23%之间,就近3 年升学情况来看,略有下降趋势;就业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以受疫情影响的2020 年就业率明显下滑;2021、2022 年虽然也在疫情的阴霾下,但学院针对就业问题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等工作,即便在202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1 000 万人的压力下,就业率仍明显回转,为83.72%。
1.1.2 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近2 年毕业生多从事农林牧渔业、工程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在职业培训机构担任教学人员亦较高。2022 年就业率虽然较高,但是毕业生从事行业与专业相关度仅为82.67%,较2021 年84.88%略低。这一现象与毕业生(包含就业落实与未落实的所有学生)调研结果相符,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次年考研、国考、省考以及追求工作的稳定性。
1.1.3 就业单位反馈的问题
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与要求来看,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与学习,才能符合所聘岗位要求。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①专业基础不扎实,岗位胜任符合度欠佳;②理论与实践对接困难,实践动手能力不强[13]。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深度剖析我校园林专业就业情况,反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梳理出如下主要问题:①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行业研究热点密切度不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实训留于表层。②实践教学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志趣,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③实践教学理念上以各科任课教师单方面指定实践内容,课程间互通性和衔接性不足。
基于以上的调研与分析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以就业与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内外网络资源,行业、企业与学校资源,以期更新实践教学体系、资源平台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疏通内外关系。具体而言,提出以OBE +CDIO 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见图1),以“行业资源平台”为抓手,以“融竞赛·理课程·重实操”为着力点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与提升基地建设、优化与提升教师队伍、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并构设“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连体”的互联互通、渐进共融式学习格局,聚焦实践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理念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竞赛与应用方面的双提升。
图1 OBE+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农科、一流学科、大类招生建设背景下,以园林专业就业问题为导向,我校2020 版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6 版的基础上,主要在课程总学分、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调整。
(1)毕业总学分调整,由原来的160 学分调整至172 学分(见表1)。实践教学学分由原来的65.75 学分提高至96 学分,主要加大基础学科与专业拓展实训,鼓励学生按志趣、偏好强化自身素质,形成多样化发展格局。通识教育中增加素质教育,主要开设在1 ~4 学期,以大类培养为主。包括军事技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教育;同时增设劳动教育3 学分,主要依托花卉学、园林工程、园林设计课程,以课内专业性实践劳动为主,从而让学生从入校开始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吃苦与工匠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14]。
表1 课程知识体系分析
(2)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中,遵循学科通识、基础、专业、综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植物、规划设计与专业素养课程组(见图2),建立良性的横向课程、纵向课程的联系与贯通,注重实践课程的梯度性、深度与广度。其中,专业素养课程组包括科学技术、设计竞赛、园林认知、专业综合实习、单位实习、毕业设计六大块。科学技术实验、实习主要由林业气象学、测量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林业遥感技术、林业GIS技术、林业3S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与概预算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技能、方法,让学生从自然、气象、地理等深层次理解园林,为后续专业与综合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2 实践教学内容构架与课程设置
与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行业资源平台(见图3)。这一平台不仅为学校引入必要的专业精英和人才作为外聘教师,通过讲堂、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走进课堂进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各种平台和基地,实现走出课堂乃至学校的机会。在共建平台中,专业精英和外聘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还共同参与各种专业活动。平台提供专业前沿热点、最新研究项目等,构建丰富的专业案例库,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机会,促使学科与实际工作更紧密结合。这样,“人、地、信息流”就像血液一样溶入“内部疏通”与无忧患式的“外部流通”格局,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与互动,教师与外聘教师之间实现相互协作与提升,最终建立起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互通、互赢、良性循环的体系。
图3 校企人、地、信息流内容与关系
将高等教育CDIO 工程理念分解到实践体系之中,结合园林行业反馈的意见与要求,创新性地提出“自主定位与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与自主创新”的自主发展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见图4),旨在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内容、研究方向均由教师指定的传统教学模式。此外,我们提出开放性课题的概念,即在指定的课题研究区域内设定多个地块,学生结合当前研究热点或自身兴趣点,自主选择、自主构思、自主设计与自主参与实践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强调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通过兴趣驱动的方式,自主学习、实践、探索甚至创新。教师在该过程中扮演实践指导、协同与引导的角色,促使学生“个体差异化”成长。通过这种方式,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打造“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连体”的自主发展导向下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创新型培养要求。这一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旨在建立一个更加灵活、创新、符合学生个性与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15],同时,有效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双提升。
图4 自主发展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与互动,教师与外聘教师之间实现相互协作与提升,最终建立起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互通、互赢、良性循环的体系。
(1)学生发展个性化与多样化,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在园林专业实践体系的推动下,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并与行业研究热点紧密结合。约80%的本科生毕业课题源自实践,这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拓宽和优化,毕业设计的质量显著提高,也有助于学校品牌的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赛事,例如园林专业2020 届毕业生参与完成的《动作类体育智能纠错教学系统》项目在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此外,园林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2)提升专业志趣,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一批毕业生成功就业于北京绿京华园林公司、蒙草集团、蒙荣园林公司、大型房地产公司、跨国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园林专业本科生升学深造比例逐年提高,从2017 年的21.09%上升至2023 年的25.52%,升学率提高了4.43 个百分点。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一流大学深造,为园林专业的卓越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1)教学团队与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新形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前瞻性地预判行业新趋势。为此,学校率先成立了校内众创空间,建设了省部级及以上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12 个,包括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模型制作、观赏温室等校级实验室及实习基地10 个,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2 个。这一系列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2)课程创新与教材建设取得新突破。园林专业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开设了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自治区精品课程4 门,以及校级金课8 门,包括“西方园林史”等。此外,学校还参与了省级及以上的教改项目17 项,拥有国家级金课1 门,省级金课5 门。这些举措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科发展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优化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园林专业每4 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在融合竞赛、理论课程和协同行业资源构设应用型园林专业实践体系的基础上,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由通识教育、林学类基础教育、园林专业基础教育等六大模块组成的“强素质、夯基础、宽领域、重衔接、强联动”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本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以迎接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挑战。基于OBE和CDIO理念,我们深入分析了园林专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建了行业资源共享平台,更新了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一个更为科学、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变化,这一实践教学体系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本研究为园林专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同时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