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林业专硕人才培养探究

2024-05-17 13:38黄兴召胡佳慧贺蕾程建忠徐小牛张龙娃王滨唐雪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双碳人才培养目标

黄兴召 胡佳慧 贺蕾 程建忠 徐小牛 张龙娃 王滨 唐雪海

摘要  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给林业赋予了新使命。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学生的培养为例,并结合“双碳”目标的实施,分析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如何结合“双碳”目标的实施进行改革,从而培养满足国家对林业绿色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双碳”目标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關键词  “双碳”目标;林业专硕;人才培养;问题;安徽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9-027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9.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Professional Master Under the Double Carbon Goal—A Case Study of Forestry Professional Master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ANG Xing-zhao,HU Jia-hui,HE Lei et al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

Abstract  Fore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especially the idea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ives forestry a new mission. Taking the training of forestry professional master students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how to comb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 to reform and build while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level,application-oriented and composite talents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forestry,and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double carbon” goal.

Key words  “Double carbon” goal;Professional master of forestry;Personnel training;Problem;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21jyxm0428,2022zyxwjxalk045,2021sx039)。

作者简介  黄兴召(1985—),男,山东嘉祥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森林培育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定量遥感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6-25

我国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广袤的土地,森林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但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导致乱砍滥伐的现象持续增多,森林面积也在不断缩小。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第七十五届会议提出“双碳”目标,争取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作出了相关的部署工作。“双碳”目标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在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体协调治理。

为贯彻实施“双碳”目标,教育部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证“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教育部编制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始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开设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期培养出相关技术型人才,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符合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和绿色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备受人们的关注[4]。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安徽省唯一具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大学,是一所由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省级重点大学。笔者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为例,对林业专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林业专硕培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以满足双碳目标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1  双碳目标背景下林业专硕培养体系

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自2011年开始招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培养人数已有500余人,在林业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专硕生生源近90%来自林学专业、园林专业植物方向,且来自一本院校的考生约50%。该校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其他院校的师资队伍为主。“十三五”期间,科学研究成果丰硕,5门学科被评为省级“思政示范课”,共出版专著13部,培育省级新品种36个,申请发明专利58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5],发挥了林业产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实现了生态改善、林业发展、林企增效、林农增收,受到市(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媒体报道。根据《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的其他要求,构建高质量、多类型的林业专硕人才培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安徽农业大学对林业专硕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如图1所示,将整体的培养计划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课外素质教育三大模块[6]。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力争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培育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

林业专硕研究生采用“校外基地导师+校内导师”双导师制度,校外导师以实践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主,并配合校内导师进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度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林业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7]。安徽农业大学先后与11家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建立实验基地来联合培养学生,此外大部分的校外导师都是由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担任。共有63位外聘指导教师,其中正高级职称占41%,副高级职称占59%。另外,一线导师占比达到79%。双导师制度主要是鼓励学生走进一线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使其融入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另外,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不仅可以为实践单位解决技术问题,而且可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位论文。

2  双碳目标背景下林业专硕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林学专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且人才匮乏

近年来,随着农林类院校大部分专业的转型,教育资源配置偏离林业行业的问题愈加严重。选择林学相关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占比逐年下降,多数考生选择金融类、文学类等容易就业的专业深造。安徽省林业局、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人事厅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国有林場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安徽省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已达4 882人[8]。其中,35岁以下183人,占3.7%;50岁以上1 762人,占36.1%。高中及以下学历3 648人,占74.7%。专业技术岗1 223人,占25.1%;工勤岗3 368人,占69.0%。该意见还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地方高校为基础,以林业实地培训和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以其他行业产业和社会办学机构为补充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着重培养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低碳转型与发展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面对行业的升级转型,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培养评价体系,使林学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林业行业值得高校深入讨论。

2.2  林学专业教育与实现双碳目标实际需求不匹配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省,林长制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也已经由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十六次会议审核通过,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并且能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生态产品,这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9]。安徽省林业在“十三五”时期保持了稳步发展,实现了森林总产值4 705亿元。现阶段部分林学相关专业定位模糊,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现有林学相关专业的学科交叉缺乏有效融合,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随着林长制改革的开展,对于如何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安徽样板,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大屏障,急需新型林业人才,以解决林长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2.3  林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

2021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将碳中和人才培养提质行动作为首要举措。林业专硕人才培养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符合我国生态文明战略、乡村经济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实现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关键,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面临现实挑战。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有效融合以及未系统传授双碳目标相关知识,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模式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实现林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科高层次人才数量略显不足,高水平创新人才不多,缺乏长期成果的沉淀和积累,因此学术成果总量欠缺的问题与高水平成果匮乏的问题共存[10]。逐渐出现部分学科和科研平台的领军人物年龄偏大,缺乏优秀、年轻的学术骨干,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断层。

3  双碳目标背景下林业专硕人才培养的建议

3.1  突出专业特色,健全“双碳”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林长制深化改革、江淮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学学科多年沉淀的优势,紧扣思政教育和林业专硕人才培养规律,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应重点提高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的融合度,形成符合“新农科”标准的全链条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双碳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一是加强课程思政改革,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11]。以学科前沿、交叉融合为着力点,紧跟研究热点及前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知识本位”的课程设置体系,鼓励学科交叉,建设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中心内容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12],核定课程间的衔接和交互问题,强化各培养内容的建设标准。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细化双碳目标背景下校内和校外的教学环节,提升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融合度。二是学科多措并举,组建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推行导师团队指导,积极吸纳林业产业、科技推广专家加入导师团队,发挥导师组的资源合力;深化“产学研”结合,以“校外基地导师+校内导师”双导师培养为契机,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单位,提升他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度,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林业人才,更好地为双碳目标服务。

3.2  突出需求导向,打造契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紧扣“双碳”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布局,以多学科融合、多目标实现为目的,通过“林业+”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导师和基地间的融合。充分发挥林业智库的优势,积极推进安徽省林长制改革、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用专业技能推动油茶、香榧、薄壳山核桃、蓝莓等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实践基地为引导,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建设共享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加大对林学专业人才发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契合[13]。2021年,林学专业教师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送林业科技下基层86人次;其中,为企业、农户提供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数多达数千人;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与油茶、香榧、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技术指导10多次,涉及安徽省10多个县市;多次进入林间和山场进行生态规划与森林保护指导、基地建设调研,收获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实地与企业的需求进行了对接,为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行业发展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

3.3  突出教学改革,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

林学专业人才是支撑和引领林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变化,当今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木材量供求转向优质林木产品以及生态产品等多方面的供给,社会对林学专业人才综合的素质要求将更加全面多样。因此,农林类高校必须抓住新农科建设的契机,全方面促成教学实践课程改革,让林学专业人才教育走出课堂,打造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4],以适应林业行业以及社会职业与岗位的变化,实现农林类高校向综合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围绕行业产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优化布局,林学学科拥有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大别山特色山林资源保育与增值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实践平台;同时,该学科正在积极筹备安徽省林长制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心),为发挥林学专硕学生创新实践才能提供平台。通过与行业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校企、校地产学研的深度协作,开展实训项目。如何有效提升林业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是我国林业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4  结语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 ,林业专业学生培养与国家需求的融合仍在不断探索。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外素质教育为主,进一步健全“双碳”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契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黄晶.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需强化科技支撑[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10):15-16.

[2] 毕华兴.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40-43.

[3] 史燕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的政治经济学阐释[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1-50.

[4] 林夕宝,余景波,宋燕.“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36-42.

[5] 黄兴召,徐斌,黄存忠,等.绿色发展下林学专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87,289.

[6] 王歡,樊越胜,王登甲.面向“双碳”目标的暖通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中阿科技论坛,2021(12):31-33.

[7] 曹小玉,李际平,吕勇.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33-37.

[8] 丁元欣.安徽省促进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政策做法与成效[J].安徽科技,2019(5):17-20.

[9] 张建龙.全面开启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J].国土绿化,2018(2):6-9.

[10] 吕小光,刘玮炜,冯媛媛,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1):121-124.

[11] 贾甜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4):50-52.

[12] 来兴平,张云,李超,等.产教融合驱动双碳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2):135-140.

[13] 齐宪磊,盛艳萍,王庆材,等.地方农林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83-86.

[14] 张林平,刘苑秋,赖晓莲,等.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1):53-58.

猜你喜欢
双碳人才培养目标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