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忠 蒋 菁
(1.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 南通 226300;2.南通市陶行知研究会,江苏 南通 226006)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活的教育的理念,具有永恒的价值,特别是在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当下,为我们的课程建设提供了“中国教育学”——用活的教育培养“活的人”,即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
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符合儿童的活动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是有活力的教育,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活的教育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以多维互动和活动单元的形式来设计课程。
“真人”,是指道德上的真君子,集真善美于一身;是生活中的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以改造社会、改造农村为己任,具有为民族复兴而牺牲的精神。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有“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
秉持活的教育论,我们该如何建立指向真人培养的“学生论”呢?
活的教育学生论的核心指向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此,陶行知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有论述。整体来看,活的教育所要培养的好学生是“六合一”的全人:一是自建“人格长城”的人,把自己所学贡献给国家和民众;二是“人中人”,有平民意识、民主作风;三是紧紧拥抱生活的人,联通生活来学习;四是学习的主人,立于活的教育的中央;五是“创造之人”,能够创造着成长;六是“真人”,努力真学,学做真人。因此,陶行知活的教育学生论的核心指向,一言以蔽之,就是培养创造着长大的真人。
活的教育需要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或者说在实施活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呢?
陶行知活的教育是建立在“相信学生”这一心理逻辑之上的。陶行知先生坚信学生在整个世界里是最大的,是比伟人还要大的;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时时生长着的,具有无限可能;坚信“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完全能够实现自治管理、自动学习,完全可以适应活的教育;坚信学生能够胜过上一辈人,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很显然,在陶行知心中,学生的力量是最大的。相信学生是创造着长大的人,是陶行知学生论的重要心理支撑。
陶行知先生反对保育主义的包办代替,反对干涉主义的粗暴蛮横,反对严格主义的麻木冷漠。从根本上来说,教师中心文化严重偏离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主人文化”——学生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因此,活的教育反对“教师中心文化”,倡导“学生中心文化”——活的教育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的教育,是学生立于中央位置的教育。
活的教育中的学生首先要“自治”——“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陶行知先生是希望学生以团体为单位,来学会自我治理、自我管理。活的教育,需要学生团体以自治的方式去选择项目、配备资源、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评估改进。全体师生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自治”的重要性。学生应该把自治视为要务,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教师“以大事看待他,认真赞助”,也是应尽的义务。
活的教育中的学生,时时处处需要“自动”而为。每个学生都要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要“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什么叫自动?陶行知先生讲得非常清楚:“自动是大众自己干,小孩自己干。自动教育是教大众自己干,教小孩自己干,不是替代大众、小孩干。”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在活的教育中,学生是主人,一切都要让他们“自己干”,让他们“自己做”。当然,陶行知先生所看重的自动不是让学生乱动,“而是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在所有的生活与学习中,自动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被动,事倍功半;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活的教育所要培养的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种“真人”,是有大情怀的责任担当者。这样的人,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他人。每个学生从小就确立了服务意识:自己所学应当贡献给老百姓,为民众造福利,使其安居乐业为分内之事;自己所学应当贡献给整个国家,“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兴国安邦义不容辞;自己所学应当贡献给全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哪怕是以一己之力也要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简单地说,活的教育中的学生,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是有平民精神的人。学而济世,学而利国,学而福民。有这种大情怀的人才是陶行知先生所看重的“真人”。
活的教育需要活的环境与氛围。因此,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活的教育在窗外,学生应当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自由翱翔。学生是林中鸟,要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嬉戏、游乐,多识草木鸟兽;学生是群中鸟,要在广阔的社会中深度体验,学会做事,尝试创新,做到“自有、自治、自享”。陶行知先生期待活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自由且接地气的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国家和社会所需之学生,既能劳心,也能劳力,既能积极地传承,也能大胆地创新,既能立己,也能立人,既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能改造社会。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理念对当下建设“高能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诸多启示。
教师在实施活的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以儿童为师。我们要记住陶先生的提醒,相信儿童具有伟大的力量,生长的力量,创造的力量。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活的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不会包办代替,不会以教师为中心,而会全力支持学生立于课程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角。相信学生具有伟大的力量,教师就应该推行支架教学,实现“责任让渡”,把指导压缩到最低限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到最高值,放手让学生在活的教育中自主地学。相信儿童具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就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当“小先生”,相互当“先生”。
活的教育,作为和生活建立了“高通路”的教育,必须积极回应生活的全面吁求;作为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培养学生与未来美好相遇的适应力。正是基于上述考量,陶行知先生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全人教育路径——“以国术来培养康健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当下,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就要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既会改造自己,也能改造社会;既健康能干,也聪慧爱艺术。那是不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获得发展就行了呢?陶行知先生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身体和精神要全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譬如在体育上,耳目口鼻手足,统要使他健全……”由此可见,当下,追求完形发展的学生,体育,要健身与健心并重,而健身需要耳目口鼻手足全部得到训练与发展;智育,自知和格物并行;德育,公德与私德不可偏倚缺失。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全人发展,既有一级层面的五育并举,也有二级和三级层面的完形设计。这样的全人发展,才是最彻底、最全面的。
活的教育所要培养的“真人”,自然是爱生活、会生活的人。目前,学生的生活力总体较弱。如何提升学生的生活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理想中的学生,其生活力必须“更加润泽、丰富、强健”。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活的教育所培养的每个学生必须是生活艺术家,活得有滋有味;必须是生活体验师,立体链接,打开世界,全面沉浸,获得无比丰富的生活感受;必须是生活进取者,始终积极奋进,敢于自我磨砺,形成强大的生活能力、健康的生活状态,进入自由、自适、自胜的境界,真正成为生活美好的人。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活的教育中的学生,还要“更能抵御病痛,胜过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能“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生的生活力不仅仅是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还是敢于直面各种苦难的能力。有生活力的学生,不会回避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会利用所学去主动地富有智慧地解决问题;有生活力的学生,既注重完善自我,也切实地担起自己的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有生活力的学生,不仅仅要适应生活,还要美化自然,改良社会。
基于活的教育的学生论,在当下需要更多关注科学教育。陶先生认为,国家要发展,“舍科学无由”。“中学课程对于科学,尤宜格外注重。”如何强化科学教育?方法一,用活的教育释放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人成为创造者;方法二,采用“教学做合一”教育法,“在劳力上劳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特别是为学生的自由探索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条件;方法三,运用“行知行”的理论,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探求科学知识;方法四,在敏感期播下科学的种子,培育科学的幼苗。
另外,陶行知先生还为我们指明了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学生应当成为博物馆的常客。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建设高品质的博物馆学校或博物馆教室,打造最具感召力的学习空间;采用“多对多”模式,启动“创意”项目,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游戏化、参与性体验的获益者;启动“回归实验”的简妙思维,让校园博物馆成为最大的实验室,并将实验扩展到所有的课堂。二是学生要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学校图书馆要姓“科”姓“新”。班级要用“趣读快享会”“科普朗读者”等方式推动科学主题阅读,鼓励学生创作科普童话、科幻童诗。学校的科教资源库要姓“创”姓“趣”,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精心编辑科技动态文摘“鲜读版”,让更多经典的科普“宝藏”成为新兴的科教“富矿”,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