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5-17 16:37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报国校园文化航空

梁 朗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70 多年来的风雨兼程,新中国航空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党和人民重托,完成了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跨越,构筑起以‘报国强国’理想信念为主轴的航空报国精神。”[1]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把握当前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航空报国精神的融入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融入路径,课题组选取四川境内部分航空类高职院校为调查样本,发放5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51 份,调查内容涉及航空报国精神的内涵、对融入重要性的认知、融入路径以及融入效果等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优化的方面。

1 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成效

相较于以往,当前航空类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融入航空报国精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日益成为航空报国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嵌入航空报国精神,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围绕知识点分析航空报国典型案例、讲解航空报国经典红色人物故事、组织主题课堂活动等方式,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现对学生的精神熏陶和价值洗礼,日益铸牢航空类高职大学生的航空报国情怀。在思政课育人主阵地的引领下,部分学校还开设了航空精神文化类选修德育课。其二,校园航空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改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航空特色育人氛围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作用。其三,关于主题实践育人模式,部分航空类高职院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开展校内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以及资助组建专项实践项目等。此外,大多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航空报国精神有一定的认知度和较强的认同感。

2 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2.1 课程协同育人效应欠佳

调查分析发现,航空类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成效不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协同育人力度不够。当前,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专业课程较注重专业技能培育而忽视德育,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程度不高,思政课“孤岛效应”较明显,课程思政育人推进力度不强。其二,协同育人方式缺乏创新。一方面,航空报国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频率不高,特色不鲜明,教学方式固化单一,思政课育人主课堂的示范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另一方面,各类专业课程挖掘与提炼有关航空报国精神的思政元素不够深入彻底,教学中嵌入方式较生硬,教学内容组织欠合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不明显。

2.2 校园文化育人环境薄弱

当前,在航空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航空报国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与宣传,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缺乏整体及长远规划。校园文化的功能要得以有效发挥,离不开物质文化建设这一前提与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精神文化建设这一本质与核心。事实上,当前航空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偏重功利性,大量经费用于各类建筑造型的外观雕琢与硬件设施空间布局的完善,而对学校文化、政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航空报国精神深层次内涵的表达与宣传缺位,制约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特色不鲜明,影响力、感染力有待增强。航空类高职院校作为理工科院校,“重技能、轻精神”的现象仍然存在,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即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历史、专业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特色,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价值。

2.3 实践育人模式不够完善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航空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实践育人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校内实践育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不足。大多实践育人活动由学校教务处、团学、学生工作部门、各二级学院等不同部门各自组织开展,各实践育人主体间存在一定的统筹协同难题,甚至存在同一主题实践活动重复开展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最终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另一方面,校外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协同效果不显著。校企合作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见习或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共同指导其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育人“双赢”。但事实上,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后,思想政治教育易出现断层或功能弱化,致使实践育人协同效果不明显。

2.4 网络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航空类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功能的不足逐渐显现。首先,网络育人内容选取针对性不强,缺乏共鸣。调查显示,航空报国精神在航空类高职院校网络媒介平台上呈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既往呈现的内容也比较陈旧僵化,内容解读浅显空洞,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网络育人形式创新力度不足,缺乏吸引力。现有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平台传播形式比较单一、版面设计缺乏创意、话语体系不接地气,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存在矛盾。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升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效果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

3 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3.1 优化课程管理,实现协同融入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质和初心的基本行动路径”[2]。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首先,要构建以立德树人理念为统领的课程管理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情况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管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质量评估等环节,从根本上扭转思政课堂单向度育人的现状。其次,加强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创新。一方面,结合思政课和各类专业课内容构成,打造航空类高职院校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强化集体备课,加强对协同育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效推进航空报国强国精神进学生头脑。

3.2 丰富校园文化,实现隐性融入

“‘大思政课’视域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4]“高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5]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稳步推进以“航空报国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一要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合理规划建设相关人文景观设施,减少无效、低质量供给,并将航空报国精神巧妙融入各类景观设计,做到有血有肉、表里如一。二要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塑造校园品牌,增强航空精神的影响力。例如,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航空科技节、航空知识竞答、航模大赛、航空史舞台剧等系列校园活动;邀请航空英雄楷模或业内学术专家入校开展专题讲座等。总之,要让航空报国精神在校园文化中日益充盈,让学生在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自觉传承和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3.3 拓展课外活动,实现实践融入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6]“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是围绕特定育人目标与社会需求而形成的多种要素有机配置的内在系统。”[7]航空类高职院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大课堂,参悟、感悟、领悟、体悟航空报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德技并修的高素质航空技术技能人才。一要健全校内实践育人整体谋划,推动协同联动育人。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结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及不同岗位的教职工群等育人主体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的工作局面,确保校内航空报国精神实践育人专业化发展、一体化运作。二要健全校外校企实践育人协同联动。“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形态,校企合作育人是推进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8]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加强协商和对话,共同参与决策与协商,确保二者育人目标和方向的一致性、育人内容有机衔接。总之,要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来拓展课外活动,实现校内外协同联动,打通航空类高职院校航空报国精神实践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3.4 用好网络空间,实现智能嵌入

“强化网络育人的实效性,将互联网最大的变量有效转化为最大的增量,是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迫切的时代话题。”[9]航空类高职院校要勇于正视航空报国精神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育人路径。具体而言,一要整合资源,丰富航空报国精神网络育人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推动网络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挑选凸显航空报国精神的历史素材和人物事迹,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和突发的舆论问题,深入阐释航空报国精神的深刻内涵,着力解决内容供给和学生需求错位的矛盾。二要开动脑筋,创新航空报国精神网络育人形式。一方面,要善于结合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载体和话语表达习惯,以“短、快、精”的微文案和内涵阐释更为深刻的深度好文等多种形式,多角度讲解航空报国故事,多层面阐释航空报国精神。另一方面,可加强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等新兴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直观感受和沉浸式体验航空报国精神的内涵意义,引起情感共鸣。

4 结语

站在新发展阶段,航空类高职院校要牢记航空强国使命,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与使命,准确理解和把握航空报国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大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报国校园文化航空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报国何时尽此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