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林
2020 年3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三个课堂”之一的“名师课堂”应用目标是“共享名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2020)。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角度来看,“名师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对乡村教育带动作用明显,能让薄弱地区、学校、学科迅速获得优质教学服务。但“输血”只能救一时,“造血”才能受益长远。只有激活乡村教师的内生力,才能深度促进进一步的教育公平。从2021 年起,笔者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边远乡村学校进行“名师课堂”实践研究,立足数字平台,以新入职近三年的小学英语教师为服务对象,依托“青蓝工程”项目,发挥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聚焦课堂教学视频开展实证分析,着力激活个体内生力,逐步摸索出一条青年教师仿学创新学习路径,促进了本地学科教研团队的效能升级,提升了学科教学质量,有效落实了国家有关“双减”的文件精神。现将典型做法分享如下:
一般情况下,在县(区)、校层面,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名师送教、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执教人一般是有各级教学名师称号的教师或者在各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奖项的教师。在这样的公开课上,教师可用手机对现场教学进行全程录制,然后上传到数字平台供同伴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以“观察者”和“质疑者”的角色不加暂停、重播的连续观摩。
在进行视频观摩时发现:大多数教师会用自己的“雕刻刀”刻意把所观摩的视频课雕琢成个人理想的样子,即过度带入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放置在观课的中央位置,以至于忽略了不少授课教师的教学亮点,从而无法对视频材料进行更客观、细致的分析。若视频课没有成为研究主体而存在,反而成为教师回顾自身教学优劣的参照,就失去了本身的研究价值。
下面将胡塞尔(Husserl)的现象学方法——“悬置”引入其中,告诉青年教师要“将外界一切‘悬置’起来,在客观上使自我回到本心、回到纯粹意识”。“悬置”意味着陌生化,即希望青年教师在进行视频分析时能够“忘掉”自己既有的实践经验,单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视频中教学现象的本质及其情境、环节和教学语言等呈现的内容,客观审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例如,在观看市级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程禾老师执教的PEP Book 2 Unit 4 Where is my car?Part A Let’s learn 一课时,要求观课教师改变过去的评课模式,从评价“执教老师的上课优缺点”改为“我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于是,教师们都站在观察者角度表达个人收获:
潘老师(入职1 年):我从程老师的课中学到了在单词教学课中要将单词置于语境中学习,采用多种活动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践行了新课标要求的“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
陶老师(入职2 年):在这堂课中,我很欣赏程老师贯穿课堂始终的评价策略,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我也会在课堂上迁移使用。
“观察者”模式的确立,让教师们从评课者转换为学习者,谈收获,谈启迪,畅所欲言,教研氛围更浓。
要将观察的收获与个人专业成长紧密关联起来,青年教师还必须根据个人学习目标进入质疑状态。在连续观摩前,笔者都会结合新手教师“站稳讲台,让学生喜欢”的阶段目标明确视频分析中的活动目标。
例如,在一次集中观摩市级教坛新星送教活动教学实录集活动中,确定了如下视频分析的活动目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笔者要求参与本次活动的青年教师认真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课堂导入,立足整堂课视角评判导入是否有效,从中吸取优点,归纳导入环节的有效性的原则。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导入可以“以旧入新”,由学生已有的旧知过渡到新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运用课文中主题歌曲导入课文,既活跃课堂氛围,又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师在上课开始和学生自由谈话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接着围绕课文主题和他们进行交谈,切入新课的教学,让新知的教学悄无声息地发生。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观看完视频后,笔者还引导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回顾:哪些环节学生积极响应了?哪些时间点学生沉默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建构教师在视频分析中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借鉴视频中好的教学行为,规避不好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将所有教学公开课作为范本,倡导他们提出疑问、主动质疑,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考状态。
在日常校本教研中,会让青年教师有意识地结合个人阶段发展目标重点关注要分析的目标单元,提取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节、可深入研究的情节、感兴趣的情节进行片段转录分析,以形成适用一线教师的认知方式。
青年教师可结合连续观摩视频记录下的时间线、教学活动等信息与设定好的阶段发展目标关联,在观看视频时在必要的节点暂停或重播主要片段,将其中的主要课堂活动进行细分,选择要重点分析的单元,如场景单元、问题单元、语句单元、话轮单元等。教师可以从已得到的片段中提取出分析单元进行诊断,通过观察片段中的教师是如何实现优秀教学设计的良好效果的,或者片段中教师典型不足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出现的,并思考如何避免出现这种失误,以积累经验。
例如,市级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钱伟老师在执教绘本课Dad for sale 时,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小男孩对爸爸不允许自己做一些事情感到不满,想把爸爸卖掉,最终醒悟并发现自己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的故事。在引导青年教师反复回看视频时,要求他们结合“合理设计教学场景”的发展目标对教学中的场景单元进行聚焦。一位教师发现钱老师在Pre-reading 环节设置的通过Look and Guess活动场景引出课文主要人物Dad、Son 有些牵强,且耗时很多,于是建议删除Look and Guess 环节,直接使用文本中的图片导入,省去了许多新知引入的弯路,实现了简洁、省时的目的。通过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比对,其他教师直观感受了场景单元合理设置的背后思维。
视频转录指将视频中的声音和画面转录为文字,目的在于在保留分析依据的同时,再一次加深教师与课堂视频的互动。视频转录分析时要从关注的目标分析单元片段中采集,应基于之前设定的个人发展目标,尝试解决关注的疑问和质疑。
在观摩钱老师的绘本课Dad for sale 时,发现她对绘本主题意义的探究很深入,就指导青年教师针对核心场景单元进行转录。其中一位教师结合“学习与生活的联通”的学习目标分析如下:
Miss Qian:What do you learn from father?Why?
S1:He is kind.He isn’t angry.
Miss Qian:Great.When someone is angry with you,you should calm down.Father did it.Anything else?
S2:When someone is angry with you.Don’t argue.
Miss Qian:Wonderful.
S3:Don’t shout.
Miss Qian:Yes,you are clever.I believe you can do it,too.
…
钱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时运用人物评价的方式,通过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father?”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别人不理解你、向你发脾气时,What should you do?”接着,钱老师带领学生观察绘本中图片、朗读文字,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文中爸爸的语言、行为中总结出:“You should calm down.Don’t argue.Don’t shout.”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提升思维能力,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发展了语言能力,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只有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通起来,才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能在课堂上获得书本知识以外的知识,这样的绘本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为了丰富视频分析内容,笔者还为青年教师设置了个性任务——“慢镜头反思”和能够引导教师带入自身反思教学的“重构教学”行动。
慢镜头反思多采用笔记、随笔、札记和日志等形式呈现。主要是让教师在完成一轮分析后再用慢镜头的方式整体感知课堂,识别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总结和提出在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改进意见,进一步理解教学,进行二次教学实践,进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分析别人的教学视频上,也可以用在对自己教学的观察与审视上。
比如,新入职的一位青年教师将自己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A Let’s l learn&Let’s do 教学过程录下来,在进行慢镜头反思时,发现了同伴评议中“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观点背后是自己对信息化手段用得有些多的迷茫。这也直接导致教师上课操作频繁,有些地方是为了用而用,师生交互度明显不高。于是,她在观看其他名师教学视频后,对白板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在决定是否用信息技术时要先判断效果是否会比传统方法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技术的处理要更加灵活,实际教学与考编时的说课、无生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后续重点追求的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她对课堂进行了两次重构,听取同组教师的看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揣摩,大胆地删除了“花式”信息技术应用,根据信息传递的特点择优选用新技术、新媒体,逐渐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进步非常快,还获得了镇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实践表明,这种“反思+行动”一体化的重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思维活跃度,参与教师都可以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教学事件,从而形成深刻、务实的教学思想。
如果时间充足,青年教师进行以上完整流程的分析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时间不充足且要分析一个新视频,则需要在连续观摩上多花时间,重点可放在切片研究上,根据学习目标做实目标单元分析或转录工作。如果分析一个已经现场观摩过的或自己的教学视频,那么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反思重构上。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环节深入践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教师“通过基于证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部2022)。随着从国家到学校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大量的优质名师公开课视频和便捷的录播手段为乡村青年教师开展基于证据的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提供了客观便利。教师通过合理、有序的视频分析方法,就能理解名师、同伴教学行为,“刷新”自己的教学认知,挖掘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带给学生更高质量的课堂呈现。在乡村学校日常教研工作中,教研团体只要灵活地循环往复,“名师课堂”研修模式就能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新通道,就会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向前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