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刚
2016 年9 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其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是国际理解。它的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2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侧重语言的教与学,反复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达到学生在各级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国际理解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常常被忽视。
国际理解教育是贯穿教育的总体理念,其实施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来看,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模式可分为国家课程中的理念渗透、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活动、国际交流等(姜英敏2017)。
根据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所在学校的实际,确定了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划和指导意见,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提高国际交往能力,认识全球发展的共同任务,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
初中学段的国际理解教育起步较晚,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和课程。对于许多学校来说,组织大规模的国际研学活动制约因素较多,可行性不强。因此,发挥英语学科的独特优势,挖掘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元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可行的策略。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学校近几年尝试以初中英语学科为抓手,加强学科渗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逐步总结出“学科渗透、网络拓展和活动体验”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
1.加强英语师资建设,提升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
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等文件,查阅中国知网中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文献,学习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专家讲座材料。通过这几种形式,促进英语教师逐步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明晰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教师首先要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在备课时才会将国际理解教育设计其中。
2.初步制订国际理解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初步制订了在初中英语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
(1)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或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
(4)理解英语中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能用英语解释中国家庭成员的称呼。
(5)了解英语国家的常见饮食习惯,能表达中国的常见饮食习惯。
(6)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节日及其来历,能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主要节日。
(7)了解英语国家同龄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在接待友好学校来访时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
(8)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国家名称、首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规模、名胜,能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城市或国家。
(9)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名人、文学作品。
(10)了解一些动植物、自然现象、英语词汇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意义。
(11)知道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名称及作用。
(12)知道环境保护、濒危动物保护、反恐等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3.英语教师对教材中的国际理解主题进行汇总分析
学校选用的是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其中有121 篇对话和选文涉及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任晶晶2017)。学校将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统计表(任晶晶2017)发给每一位英语教师,要求各年级英语教师把统计表和英语教材进行对照学习、分析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对初中学段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4.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具体化。以往教师在备课时,通常比较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的设计,导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在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思想后,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的跨文化视野进行了有意识的培养。例如,七年级(上)Unit 2 Section B 的文本中出现了“Coco is in my family,too.”其中的Coco 是一只狗。于是,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Get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dogs to western families.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中英文中关于“狗”的成语,让他们体会到了对于狗的不同文化理解。
在词汇短语等学习中增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教材中的句子“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大象在泰国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他与elephant 有关的词汇,如white elephant、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等。学生理解了大象在泰国民众中的形象,也理解了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能成功的重要因素。该部电影充分利用了中国元素,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兴趣,也可以看出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性。
增加国际理解教育选文阅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时,教师搜集了几篇关于不同国家对于环保措施的英语选文,并改成了阅读理解题,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一个共同体。
设计增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Unit 3 Section B Lost and Found 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捡到物品后可以向丢失人要求报酬吗?”安排学生查阅书籍和网络信息,了解不同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法律法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班内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八年级(上)Unit 1 中提到了黄果树瀑布,英语教师就安排学生制作一张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英语手抄报,有的学生还贴上了自己去游览时的照片。在制作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产生了向其他国家介绍自己国家名胜的愿望。在学习了七年级(上)Unit 8 有关感恩节的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比较西方的感恩节和中国的中秋节这两个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英语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但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校积极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拓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此,学校开设了英语视听课程,每班间周一节。教师立足英语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主题的音视频资料,从而提高国际理解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集中一段时间教学音标后,在视听课上,教师播放英语国家的自然拼读视频,带领学生借鉴英语国家孩子学习语言的办法,感受哪一种办法更适合自己。例如,在八年级开学初播放美国前总统奥巴马(Obama)的演讲视频:《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文化审视受教育的重要性。这门学校课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自然拼读、英语歌曲、人生哲学、英语趣配音、国际文化、学生生活和戏剧表演等系列主题。
1.在外事接待活动中提高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
学校利用青岛上合峰会和海外院士青岛行等时机,积极锻炼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英语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体会或亲身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2.在外事接待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校先后与英国兰开夏郡、柴郡,以及荷兰、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交流活动。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展示本国文化、邀请来访客人上课、给客人导游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让他们检验了自己的国际理解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展示了本国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在视频欣赏活动中归纳中外共同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Unit 3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央视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上学交通方式,感受各地的学生为了上学所付出的努力,领悟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的上学交通方式,并与自己的上学方式进行对比,写一篇作文,体会国家的巨大变化。
4.在模仿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活动进行适当学习模仿,用以丰富文化生活。例如,在教学国外学生丰富的club 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班内同学的兴趣爱好,成立自己的club,并由club 主席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在网课期间,the music club就利用学生不同的乐器特长演奏同一首曲子,并制成视频,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5.在介绍民族文化活动中弘扬民族精神
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外国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中外交流活动中用英语把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表达出来,从而增强民族自信。例如,在春节假期,让学生制作介绍自己春节活动的vlog,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自己的视频要展示什么,突出春节的什么特点。类似的活动还有介绍中秋节、生肖等。
英语学科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优势。积极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能更好地体现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存在一些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教材中呈现的文化现象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学校在推进学科渗透工作中要加强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培训,增强他们的国际理解水平,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让英语教师利用在线教育和网络专家讲座等,与英美教师或专家进行网络面对面交流,真实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其次,与国际友好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学生家庭对出国研学活动支持度不高。目前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形式普适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解决的途径之一是逐步建立与国际友好学校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交流。利用微信、邮箱等网络手段传递彼此国家的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最后,国际理解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师面对较大的教学压力,没有更多时间准备和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国际理解素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办法和标准。因此,进行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课题研究,从专业的角度观察国际理解教育带给学生的积极变化,甚至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使教师感受到它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制订分年级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目标,改变英语命题方式和内容,把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素养纳入测试之中。
对初中英语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无论是学校还是英语教师都要本着立德树人的目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国际理解教育,引导他们进行中外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从而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