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域下天津时调的保护与传播*

2024-05-17 08:29:05吴婷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曲艺团曲艺天津市

吴婷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保护主体

天津时调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意味着其必须依托传承主体进行活态传承,而在当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时代下,除传承主体以外,保护主体所提供的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非遗保护主体及其存在意义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角度来看,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有着两个与之传承发展息息相关的主体:一个是传承主体,另一个是保护主体。对于非遗保护主体而,大多情况下被分为政府、学界、商界、新闻媒体四类,也有学者将保护主体概括为“三方五主体”①,提出“非遗的传承主体也算保护主体之一”的观点。例如苑利认为非遗的保护主体是“除传承主体之外,出现的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②,黄涛则是通过非遗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提出“非遗传承人群也是非遗保护的主体”的结论③。前者是通过主体的功能职责不同来区分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后者是更加着重于传承主体也承担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为保证“原真性”的非遗特点,历来主张“民间事民间办”的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商界、学界等保护主体在此过程中缺乏存在价值。相反,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在广大群众被大众文化的影响下,仅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承担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保护主体需要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推广、宣传的职责,助力受众对非遗艺术实现“认识、认知、认同”的过程。

(二)天津时调的保护主体的构成

秉承着前人对于保护主体的界定,结合天津时调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天津时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1.天津市政府管理部门

在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政府对“有效组织、规划、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政府部门对非遗项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推出为天津市本土非遗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将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工作的目标与要求与天津实际相结合。不仅如此,天津市各区根据实际开展配套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实施意见》等区域性保护非遗政策,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力度。

2.传承人、从艺者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活动,并意愿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后人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④提到近代最受人民瞩目的天津时调艺术家,王毓宝先生当之无愧,被时文评为“天生秀质,可造之才,大有希望的后起之秀”。每每登台献唱皆显露盛况,备受百姓们欢迎。在王毓宝先生的努力下,天津时调“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1958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中获奖的《翻江倒海》,还是大街小巷人人都会唱上一句“红旗飘飘”的《军民鱼水情》,都证实了王毓宝先生为天津时调的传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3.文艺团体

在传承发展天津时调的文艺团体中,以天津市曲艺团和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为主。其中,在2019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联合开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中,天津市曲艺团正式成为天津时调的保护单位。天津市曲艺团于1953年由原天津曲艺工作团改建而成,后又与天津广播曲艺团合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天津市曲艺团根植于天津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进行了大量有关振兴非遗艺术,传承民间经典的活动和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曲艺团于2018年发起了旨在培养曲艺新苗的“春雨计划”,众多艺人将传统曲艺、戏曲带进了校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向新一代青年学子弘扬我国民族非遗文化。就天津时调而言,青年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刘迎曾多次走进中小学课堂,如平山道小学、恩德里小学等,为孩子们传授讲解天津时调,使传统曲艺教育逐渐课程化、常态化。

4.新媒体平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一批批新媒体平台崛地而起,以新颖、个性的推送服务,向受众传递各种各样的讯息。近年,以抖音为首的各大新媒体平台成了我国非遗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窗口。相对于以传统的传播方式而言,新媒体平台传播打破了其传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限制较大等难点。天津时调在众多新媒体平台都有相关讯息的传播,如自媒体用户以介绍天津时调、分享经典作品等手段保护了珍贵的音像资料;天津市曲艺团通过抖音开展了曲艺直播季,为天津时调及众多鼓曲艺术开创了一条线上传播之路。在天津时调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天津时调传播困境和问题的原因探究分析

目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正在不断窄化天津时调的发展空间,在全国演艺市场的复苏过程中,想要从整体上对天津时调实施活态保护,首先就要深入问题根源,探究其现在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

(一)“时”的把握不够准

天津时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意味着天津时调的作品要与时俱进,贴合社会发展现状不断创作新的作品,通过作品唱出人民喜见乐闻的故事。反观如今的上演剧目可以发现,被频繁搬上舞台的作品仍是《秋景》《放风筝》《军民鱼水情》等传统作品,对于新作的呈现明显不足。据悉,在天津市曲艺团内设有“艺术创作组”,会专门负责天津时调等艺术的创作,但随着曲艺艺术的衰退,创作组内的成员越来越少,相应的新曲创作也越来越少。当今市场中众多娱乐节目并存,相较十几年前的演艺市场,人们的审美水准、艺术情操有着明显的提高,如作品一直保持以往的形式,对于年轻受众的拓展难免会存在局限性。

(二)“演”的次数不够多

据《中国曲艺着·天津卷》记载:“在天津时调正式定名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天津时调创新高潮,许多优秀作品诞生于此,如《翻江倒海》《红岩颂》《想心事》等,大量的作品被频繁上演,天津时调的业余演出十分活跃。”当时的松风阁茶楼、新世界、张园游艺场、山泉茶社、燕乐、劝业场舞风台等多所大中型演出场所,均会聘请时调演唱者登台。反观现在,搜索目前热度较高的几款票务APP相关天津时调演出信息,都鲜少有天津时调的专场排演信息。据调研,天津时调演员登台机会还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年会现场、惠民活动、文艺展演、个人鼓曲演唱会等。而实际被市场化的演出仅有在中华曲苑的“天津市曲艺团鼓曲专场”中能够看到天津时调演员的身影。

(三)“传”的层次不够深

天津时调最初起源于明清时期,于清末民初盛行。当时的天津时调拥有者众多从艺者和接班人,如鲁学政、孙福海主编《天津曲艺当代人物志》中记录了王毓宝、刘惠云(二毓宝)、朱凤霞、朱文良等13位天津时调艺术家;《中国曲艺志 天津卷》中更是在树立天津时调发展渊源的过程中提及了王红宝、赵翠红、赵小福、姜二顺等数十位艺术的演艺事迹。但随着时光流逝,许多老艺术家已年至高龄,大多数已经无法继续登台献唱,目前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职业艺人屈指可数,新一代的接班人数量也十分稀薄。足以见得,天津时调的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存在断档风险。

(四)“播”的范围不够广

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手段开展传播是大势所趋。以上述的新媒体平台抖音直播为例,笔者通过全程观摩天津市曲艺团周三晚“鼓曲专场”直播发现,平台总直播时长达两小时,同时在线人数最高仅有数百人,最底不过几十人。在全程中,往往艺术家献唱时在线人数会比同段时间的人数要高出一截。数据表明,近年来,天津曲艺团的确在各个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传播曲艺文化的项目,但传播力度以及传播效果都比较差强人意。笔者认为,天津市曲艺团缺乏一种宣传意识。以抖音直播为例,在直播开始前天津市曲艺团仅通过抖音官方账号、客座嘉宾等几个抖音平台的账号中进行了直播的预热和宣传。除此之外,并未在其他相关平台中发布到任何有关直播的信息。

三、为落实天津时调保护主体功能的若干建议

在明确天津时调保护主体的功能与职责,并察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之上,为切实推进天津时调传承发展,笔者依据不同保护主体,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政府部门发挥主导性作用,健全对于人的保护政策

非遗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性——“非物质性”来看,只有在艺人以不同方式呈现时,人们才会感受到非遗的存在。故此,贯彻“以人为本”⑤的非遗保护原则,保护好非遗的传承人,鼓励传承人创作新曲、招徒授业、传承发展非遗文化,才能促使非遗延绵不断、历久弥新。目前,国家陆续办法了众多相关非遗保护政策,明确了非遗传承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对非遗传承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并没有进行明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就是如此。有关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措施相对简略,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无法从根本上保护传承人的权益,而这也将进一步导致众多优秀的非遗失去下一代传人,面临断档局面。所以,政府应健全对传承人的保护机制,进而完善其激励措施、惩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规定,此举无论是对天津时调还是对任何的非遗艺术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艺团体开展保护性教育,促使天津时调走进校园

2011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针对校园开展非遗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此,非遗进校园迅速上升为国家意识,各地文艺团体积极与学校联手,共同承担起传承发展非遗的使命。从2018年天津市曲艺团持续开展的“春雨计划”,到2023年由北方演艺集团与天津音乐学院联手打造的天津戏曲曲艺名家公开课,都可以看出文化团体正在努力开展非遗进校园,引领青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熏陶,这有效推广了天津时调这一民间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播。当然,“非遗进校园”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进”,而更在于“出”。“非遗进校园”不光是将非遗文化的魅力带给学生,让新一代青年更多接触到我国优秀非遗文化,还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和了解非遗文化的冲动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知、文化自觉,以促进其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转变,让民间艺术回归民间,让非遗文化回归社会。

(三)新媒体平台发挥线上优势,积极开展非遗传播计划

新媒体时代下,利用新型媒体平台传播非遗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潮流下多种媒体平台也纷纷推出非遗传播计划,通过流量变现、平台扶持、打造非遗交流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联动等方式,全方位助推非遗传承新发展。媒体平台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大力开展一些与之相关的活动或计划,发挥其现有的推广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从中获取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养分,强化受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在此,平台应增强“把关意识”,对非遗传播进行界定审核,完善相关的运营机制,加大后台审核力度,杜绝粗制滥造的讯息混淆,以帮助受众对非遗有着更加正确的认知。

(四)从艺者创新改革天津时调,增强其传播意识和能力

提到改革与创新,可谓是每一位传承人、从艺者必须坚持且始终探索的事情。“对曲艺来说,传统从来不是僵化的程式,而是前人生动的艺术实践经验⑥”,而曲艺的改革创新,便是将前人的经验作为源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齐时代的高度和标准,以此再创造、再完善、再提高,从而不断使更多新受众易于接受。

对于天津时调来说,任何的形式变化都是为故事内容所服务的。以王毓宝先生创作的《军民鱼水情》为例,在以“靠山调”为主的腔调中,为了突出年迈的张大娘“穿针引线”的动作,特意改成慢板的“鸳鸯调”以符合人物角色的形象;再者《梦回神州》中在一开头就大胆加入朗诵的独白“台湾人民日夜怀念着祖国,怀念着家乡……”,为的就是突出台湾人民游子思乡时的激动之情。这些创新前所未有,因依据内容情节设计而显得恰到好处。当代天津时调的传承人和从艺者不仅要学会将传统的曲调融入时代精神与审美,融进新的音乐元素与技艺,做到“既不使传统的风味消失,更不使传统的韵味变异”⑦,更要坚守住为故事内容服务的本质要求,不断打磨作品、提高技艺,在精益求精中推出精品力作,为天津时调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我们国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大任务和环节。天津时调的保护主体不仅有义务,更有责任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欣赏天津时调作品审美过程中感受天津本土的特色与魅力。鉴此,各保护主体要天津时调各保护主体要不遗余力地为实现天津时调的保护与传播创造各种条件,贯彻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努力落实各项非遗政策,加强天津时调的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编排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曲目。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欣赏天津时调作品的审美过程中感受天津本土的特色与魅力,持续推动天津时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实现天津时调的繁荣发展。

注释:

①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与保护主体之解析.《民俗研究》,2020年第3期,“所谓‘三方五主体’指但三方是政府、专业领域、非遗主体,五主体是政府部门、专业团队与作为非遗主体的社区、群体、个人。”

②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8页.

③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④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7页.

⑤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6页.

⑥来源:人民政协报:http://www.tjszx.gov.cn/wylz/system/2022/08/22/030008310.shtml.

⑦说出传统韵味 唱出时代新声[N].人民日报,2021-10-19(020).

猜你喜欢
曲艺团曲艺天津市
对群众文化馆馆办团队的思考
曲艺(2023年7期)2023-07-18 04:00:45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26
有趣的云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 10:53:12
如果画笔会说话?
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 03:48:04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等数学(2018年1期)2018-08-01 06:41:06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01-25 08:28:24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马三立被“凑数”划成“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