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晶
时代新旧交迭,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这个时代的新生事物,也在努力适应它们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对我们行为的干预和价值观的渗透。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后备军,正值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2022 年4 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更加突出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目标。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落实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要求。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育部202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为学生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推动作用,为其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 年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DeSoCo)项目中指出,素养并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舒越、盛群力2019)。近年来,OECD 发布了《教育与技能的未来:教育2030》,制定了“2030 学习框架”,提出“教育4.0 全球框架”,并绘制了“2030 学习罗盘”。它把学习框架比喻为“罗盘”,核心为“建构学生主体性,实现人生的自我导航”,强调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三项跨领域且内在相互关联的素养,也称“变革性素养”(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包括创造新价值的素养、应对矛盾和困境的素养和承担责任的素养(张娜、唐科莉2020)。
核心素养具有知识性、文化性和发展性。知识性即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指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开展沟通交流,了解世界文化。文化性即英语学科的人文性,指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形成跨文化意识、包容的态度和开阔的胸怀,了解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运行机制,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发展性体现在监控自我学习和处理应急事件等综合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学习策略、总结学习方法,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学习能力的发展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需要激活已有经验、借鉴书本经验处理问题,针对产生的新问题,运用所学,在理解、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体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
因此,在新形势下聚焦新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做自己人生的领航人,具备能力、打开格局、承担责任,实现自身、社会及全球的福祉(郭堂瑞2020)。
新课标为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教学案例,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OECD “2030 学习罗盘”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目标有相似的立意。结合新课标的建议和OECD “2030学习罗盘”的启示,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教学建议。
第一,终身学习,更新理念。长期以来,教育大多围绕着“知识经济”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服务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出现了重知识轻实践、唯分数论、被动学习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应当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他们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OECD “2030 学习罗盘”强调:让学生在未来做自己的“领航人”,找到应对不确定情况的正确方法;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变革性素养。教育者从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更倾向结合自身经验和旧的社会生活环境处理教育中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思想观念,杜绝顽固守旧,借鉴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明确职责义务,积极改进教学,为学生和社会的福祉作贡献。
第二,整合教材,创新运用。教师应依据已有教材,精心研读语篇,整合知识和内容,充分挖掘单元语篇的育人价值,构建目标体系,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2030 学习罗盘”中的课程的能力聚焦“核心基础”,包括基本条件和核心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更加强调认知基础,包括读写和数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字素养和数据素养;聚焦“健康基础”,包括身心健康和幸福;“社交和情感基础”,包括道德和伦理。此外,还有基于2030 年特定背景的能力基础,如金融素养、全球素养或媒体素养(OECD 2019)。因此,在素养立意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基于语篇,充分利用数字网络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内化技能和价值观。
第三,走出课堂,融入现实。走出课堂,要求教师有综合课程的理念,具备学科的交叉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走出课堂,鼓励师生打破讲台、书本和粉笔的局限,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更多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分享和谈论,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形成包容的态度和开阔的胸怀。走出校园,提倡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借鉴“2030 学习罗盘”中的“预期—行动—反思”能力发展循环圈(Anticipation—Action—Reflection Cycle)(方向、盛群力2020),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培养灵活处事的能力。OECD 还提出“协作主体精神”概念,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离不开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支持。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未来,了解自己如何成为主动、负责任的公民。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为例,依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OECD “2030 学习罗盘”中的建议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本单元的话题是“传说和故事”,分为中、外两个部分讲述了四个传说和故事:第一部分包含中国的《愚公移山》和《西游记》,以听力语篇、对话语篇和阅读语篇呈现;第二部分包含《皇帝的新装》和《糖果屋》,分别以听力语篇和阅读语篇呈现。
语言能力:掌握与故事主题内容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用于描述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词、表达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看法的常用句式。以第一课时的语篇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为例,要求学生掌握:核心词汇(shoot、stone、weak、god、remind、bit、silly);核心短语(a little bit、instead of);必要连词(as soon as、so...that...、unless/ if...not...);重要句型(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What happened next? What do you think of...? I think we should...The story reminds us that...)。
文化意识:了解中国传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感悟故事背后所倡导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通过赏析外国的寓言故事,了解外国文学和戏剧的文体形式,进而了解文学背后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家庭生活;通过对比中外传说故事的特征,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形成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培养文化自信。
思维品质:培养根据需要主动预习的意识;培养注意、筛选、提取、归纳并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辨别语篇中的衔接关系,使用连词,关注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
学习能力:培养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综合各学科已有知识完成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能力;协调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能力;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1.活动准备
在课前,教师介绍“故事分享会”的活动背景和活动安排。每班可有5 个作品参评,作品主题为“中外寓言故事”,形式不限,限时5 分钟。学生为完成任务,需要预习本单元的词汇和语篇,借鉴并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需要上网搜索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丰富作品内容;需要整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等学科已有知识构建立体的故事背景,或与信息技术融合创作多媒体作品;需要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角度获取有效建议,最终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确定作品内容和形式。
2.故事分享
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准备的故事,可以是讲述、表演、海报、动画配音等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无需评价学生作品的语言问题,需要关注学生作品的选题立意、语言表达、表现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并做记录,为他们的反思提供依据。之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5 个作品。
3.作品赏析
此环节为语言输入、文化熏陶、培养品质和习惯、锻炼语用能力的过程,分4 个课时赏析4 个语篇。教师根据分享环节学生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每个语篇的教学,注意每个语篇形式的区别、目标的不同、重难点的处理、课时的连贯性和单元的完整性。
4.成果汇报
除了每课时的阶段成果展示外,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需要分成5 个小组,分别围绕评选出的5 个最受欢迎的作品中的1 部,通过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共同优化提升作品,参加年级比赛。在此阶段,学生拥有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以致用,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信心和学习动机。
1.单元整合
本单元分为Section A 听说、阅读和语法,Section B 听说、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情境由国内民间神话故事过渡到西方寓言故事,在词汇和句式、文体形式方面逐步扩充和提升,英语技能由简单、单一逐渐走向复杂、综合。本次单元教学设计依然采用由国内故事拓展到国外故事的思路,把语法融入语篇教学,将写作体现在活动课程的输出作品中,整合出依托四个故事的语篇,使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分享中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同时开阔眼界,了解西方文学的主题、形式、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形成文化包容的态度和探求新知的好奇心。
2.活动课程
本单元以任务为主线,以输出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依托真实的事件或情境,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实际,举办符合单元主题的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心理素质。班内评选出5 个作品,最终分组优化代表作参与年级评比,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在集体荣誉的驱动下,能够有目的、自主地学习语篇、内化知识、迁移创新。整个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感,使他们在面临任务时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迁移创新。
3.素养立意
本单元的基础是4 个语篇的学习,依托4 个故事的语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汇句式,学会讲述寓言故事。在输入学习过程中,感受中西方神话故事的不同特征,形成对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好奇的态度,内化故事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需要以任务为导向,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广泛搜索资料,综合英语、语文、历史、信息技术等课程,调动朋友、家人的力量创新地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需要反思学习行为与预期目标是否一致,从而提升学习的内驱力。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顺应变革趋势,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法,关注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实现学生个人和全社会的福祉。